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2 道试题
1 .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业劳动者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且与国家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请依据下图所示的农业生产率指数推断相关折线对应的正确国家(     

A.①西班牙②荷兰③英国B.①荷兰②西班牙③英国
C.①英国②西班牙③荷兰D.①西班牙②英国③荷兰
2024-06-0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义乌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从17世纪初开始,荷、英、法等国家相继成立“东印度公司”,全凭从美洲得来的白银换取欧洲所需的大量亚洲产品。这说明大量白银输入欧洲(     
A.促进了欧洲对亚洲的资本输出B.强化了东西方经济联系
C.导致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D.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3 . 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助推器,在世界历史进程中也有鲜明体现。阅读材料,回答以下小题。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金银的流入所引起的欧洲社会财富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最终给予了君主专制政体以致命的冲击。英国比其他西欧国家更早地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新兴阶级对早期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反抗,是在“保护私有财产的动机”的推动下进行的。英国革命的胜利也为那些同受美洲金银冲击的西欧国家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样本。

——据张燕宇、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整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16世纪美洲金银的流入欧洲的原因,并概述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根据明亡时户部司务蒋臣的估计,其时全国银货约为2.5亿两,其中除极少量的国内银产外,二者之间的差额都源自海外贸易。晚明短短70多年的光景里,中国的货币存量起码增加了1倍以上。需要指明的是,以上这些数目仅包括中国与日本、西葡美洲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所得。此时,明朝的生丝以及丝织品的生产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明初苏州府吴江县仅种桑1.8万余株,宣德年间已增至4.4万余株,17世纪下半叶达到10万余株。突然扩大的海外市场和数额可观的白银流入为晚明中国商人提供了暴富之路。当时主要的大商帮,几乎都参与了对海外白银这一大块财富增量的争夺。

——据王涛《明至清中期中国与西属美洲丝银贸易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等整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明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并说明白银大量流入对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7世纪初,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17世纪的欧洲逐渐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路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而不是盲信教廷的权威。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原因。

材料四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4)根据材料四,说明卢梭提出的政治主张对法国社会的重要影响。
2024-06-0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7月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面是美国学者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一书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贯穿全书的主线是(     
第一章发现新世界
第二章细菌战役
第三章旧世界植物、动物移居新世界
第四章哥伦布将梅毒带回欧洲?
第五章新世界作为旧世界的农场
第六章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A.说明美洲对全球发展的贡献B.论证世界近代政治格局形成
C.阐述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D.基于生态环境视角解读历史
5 . 地理大发现时代新旧两个大陆的相遇,最积极的后果之一就是美洲粮食作物输入旧世界。这里的作物包括(     
A.小麦、花生B.马铃薯、玉米C.水稻、南瓜D.大麦、甘薯
6 . 1565年后,商船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工业品等货物运往马尼拉,然后由商人用大帆船把货物转运到墨西哥西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港口;大帆船在归程时装载美洲的白银回到马尼拉,殖民政府用这些白银来购买中国商品。据此可知,该贸易路线(     
A.是由葡萄牙商人经营的B.造成了印度洋贸易的衰落
C.推动了太平洋贸易发展D.是三角贸易中的重要一环
2024-05-3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重点中学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地理大发现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与它同时或前后发生的,在西方还有两大运动,一个是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初),另一个是宗教改革运动(1520—1570年)。这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有关这三者的相互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地理大发现及文艺复兴的发生都受到宗教改革的影响
B.文艺复兴所表现的人文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地理大发现
C.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商业革命成为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
D.宗教改革形成的理性化的思维方式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024-05-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重点中学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图中航海路线与之对应信息正确的是(     

A.①航线的开辟受到“地圆说”影响,开辟了可到达中国的新航线
B.②航线开辟了经由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全球航线
C.③航线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
D.④为西班牙航海家带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2024-05-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重点中学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透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运作体制的变化也更能体现现代股份公司的演进过程。1600年东印度公司成立,在刚成立时,它还远远不是一个股份公司,公司所需的资金在每次船只出航印度时筹集,在船只返回一次贸易结束后收取本金和利润。这种资本的短期化日渐影响着公司的经营。1612年,公司开始不仅为本次航行募集资本,而且为今后的一系列航行募集资本并建立长期账目。与此同时,由于去印度的往返旅程需要几年时间,每次的股份不可避免地混合在一起,就使得股东们无法随意退出。由此,1657年,公司确立起了长期资本,这标志着一次重大的转折,从而保证了企业经营的持续性。1688年左右,股份在伦敦交易所上市,完成了从一般公司到股份公司的体制演进。

——摘编自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英国外贸结构同样反映出其工业的强大。在英国的对外贸易中,输出品多为工业制成品,如棉织品,1870年输出7100万镑,占英国对外输出品数额的第一位。特别是钢铁和煤的输出额增长更大。在机器制造业方面,它的机器出口额也居世界第一位……英国的贸易额在世界总贸易额中占很大的比重,1850年世界贸易总值为145亿马克,而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贸易就达52亿马克。到1870年,世界贸易总值增长到374亿马克,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贸易额增长至140亿马克……19世纪中叶,英国已占有了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开普敦等广大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成了英国廉价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市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三   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出现了自治市与郡、教区并立的权力结构。1835年英国议会颁布《市政法》,建立民选的自治市议会,改变了早期自治市通过向国王购买特许状的方式获得自治权的状况,进一步将城市的自治权置于立法议程中,规定自治市政府由选举产生,该法剥夺了地方教会的行政管理权,由市议会总揽地方事务,并接受居民监督。系列法案的颁布使英国逐渐形成民选的地方议会,这些议会使英国的地方自治体制走向现代化和规范化。

——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运作体制的演进历程。结合所学,指出东印度公司的性质,并简述英、法、荷等国建立这些公司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格局的影响。工业革命推动商业经营形式变化,结合所学,指出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零售业经营形式的第一次革命”的标志性事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地方自治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写出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人阶级为争取自身权利而展开的斗争,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4-05-3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桐·浦·富·兴”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6世纪以来,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马尼拉帆船贸易(下图)是近古世界海洋贸易的重要环节,这条航路也是16——19世纪以中国闽粤沿海为中心的东亚与西方世界海洋联系的主要通道之一,结合所学,此贸易路线(     

A.主要在葡萄牙的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
B.利用日本长崎出产的大量白银交换墨西哥的农产品
C.有利于推动贸易中心由大西洋向太平洋地区转移
D.有利于推动形成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