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2 道试题
1 . 至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西班牙开始大量进口英、荷等国的商品;甚至其运往美洲的产品也多来自英、荷等国,西班牙也被称为“漏斗国家”;与此同时,西班牙黄金流入欧洲其他地区,促进英国、荷兰等国的发展,西北欧成为经济中心。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B.价格革命助推了欧洲社会近代化转型
C.西班牙错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机遇D.经济发展道路选择影响国家前途命运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通过西地中海港口的开普航线取代了通过东地中海港口的古老贸易路线,取代时间并不是在15世纪葡萄牙人到达印度,而是在17世纪初荷兰和英国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新型商业组织冲击欧洲贸易格局B.传统商路贸易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C.葡萄牙海上霸权遭到英荷的抵制D.新航路开辟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
2024-05-31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历史B卷
3 . 下面是美国学者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一书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贯穿全书的主线是(     
第一章发现新世界
第二章细菌战役
第三章旧世界植物、动物移居新世界
第四章哥伦布将梅毒带回欧洲?
第五章新世界作为旧世界的农场
第六章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A.说明美洲对全球发展的贡献B.论证世界近代政治格局形成
C.阐述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D.基于生态环境视角解读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有资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

材料二   随着海上商路的开拓,各地区、各国之间的联系一步一步地加强,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形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世界史到此时才真正具有世界性。世界各地区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固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地区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显然是一种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现象,也是一个矛盾。因此,1900年以后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就是解决这个矛盾,消灭这种不公正的现象,逐步建立一个公正的世界。

——摘编自吴于座、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7世纪商业上“大革命”的表现,并指出这一“革命”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到1900年左右“世界史到此时才真正具有世界性”。并指出20世纪初期各国人民为“解决这个矛盾,消灭这种不公正的现象”作出的努力。
2024-05-3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皖北私立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一位航海家在1503年写信给西班牙国王:“当我发现印度群岛时,我曾说这些岛屿是全世界最富有的贵族领地……在刚抵达委拉瓜(委内瑞拉)的头两天,我曾见到比我在海地岛四年中所见到的黄金还多得多。”这位航海家是(     
A.达·伽马B.哥伦布C.卡伯特D.哈得逊
2024-05-3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皖北私立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开发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动物、恒星甚至新的人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观念和假想提出了挑战。”由此可知(     
A.人文主义思想鼓励欧洲人冒险精神B.近代科学革命推动了殖民扩张
C.新航路开辟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D.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7 . 印度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甘蔗的国家。15世纪晚期西班牙的殖民地圣多明各成为新世界第一片种植甘蔗的土地。18世纪后,果冻、布丁、乳酪等甜食在欧洲大行其道,英国社会上下“嗜糖成癖”。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D.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是在葡萄牙东方贸易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澳门从16世纪80年代进入了黄金时代。澳门是葡萄牙—印度—中国—日本贸易航线的重要枢纽。在葡萄牙人入居澳门,并与中国建立正常贸易关系后,这条航线变得十分有利可图。葡萄牙人以澳门为中心来安排在远东的贸易活动,每年五月至六月,他们乘坐由中国贸易舰队司令指挥的大帆船,顺着夏季的西南季风从果阿起航,装载着胡椒、苏木、象牙、檀香等印度货物,以及原产美洲经里斯本运来的白银,在抵达澳门的一年里,把货物与白银换成中国的生丝、丝织品、黄金以及铅、水银、糖、麝香、茯苓、棉纱等商品,到第二年初夏,乘着季风继续东航,进入日本长崎,把生丝、丝织品、棉布等中国商品以高昂的价格迅速脱手,然后装上日本白银及少量其他货物,乘着同年秋天的季风返回澳门。他们在澳门用日本的白银大批购买中国的生丝、丝织品、瓷器、黄金及其他货物,到第三年秋天,才乘着季风返回印度。

——摘编自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

材料二   随着哥伦布远航美洲,印度洋、太平洋这些远离欧洲人的水域到16世纪成了欧洲人从事殖民和贸易活动的舞台。中国和欧洲是新的世界贸易的两个终端,由这个时代两条最主要的商业航线连接着。绕好望角而来的葡萄牙人在16世纪初到达中国,西方国家与中国贸易多经好望角跨越印度洋从西而来。经南美跨越太平洋而来的西班牙人也接踵而至,开通了太平洋丝绸之路。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大帆船,来往于墨西哥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到大量白银,用来交换中国丰富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源源不断地流入西方。太平洋丝绸之路的贸易利润惊人,但却控制在西班牙人手中。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的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

——摘编自张顺洪等《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澳门在葡萄牙东方贸易航线中的地位,并分析“这条航线”的贸易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班牙控制太平洋丝绸之路的有利条件。
2024-05-3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皖西当代职业中专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棉花的商品贸易中心曾经主要集中在以印度、中国为代表的产棉大国的亚洲大陆。17世纪之后的两百年,欧洲通过棉花整合了全球资源,棉花的种植和生产方式、地点都发生了剧烈变化,最后以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将整个世界整合在一起,建立起“棉花帝国”。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换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
C.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现代化D.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
2024-05-3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特立尼达”号原为欧洲某船队的旗舰,因船只受损被迫留在香料群岛(位于今印度尼西亚)进行维修。1522年4月,该船计划横渡太平洋返航巴拿马,最终因风暴袭击和食物匮乏,在离开六个月后无奈返回。据此判断,该船曾经跟随(     
A.迪亚士绕过好望角B.达·伽马驶达印度
C.哥伦布到达美洲D.麦哲伦进入太平洋
2024-05-2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