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晚期,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原住民的启发下,开始在亚马逊流域制造涂有橡胶的防水的外套和胶鞋,但是生橡胶的物理性质导致天气变冷时,橡胶制品会变脆,天气炎热了,它们又会熔化。直到19世纪中期,硫化技术的发展使橡胶成为一种稳定的材料,从而被广泛用干制作各种竞技球类、汽车轮胎和零部件以及电线、电缆等绝缘材料,甚至医疗行业会用到的内窥镜和手术专用手套等。橡胶需求量的增加推动橡胶制造商大量雇佣原住民长时间在热带雨林中采收橡胶,粗暴的采收方式导致大量橡胶树枯死,很多原住民也不堪重负而丧命。1876年,英国探险家亨利·威克姆接受英国政府的委托,骗过巴西海关,成功将橡胶树的种子带回英国并转运至锡兰岛,拉开了东南亚橡胶种植的序幕。

——摘编自(美)查尔斯·恩曼《1493》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橡胶种植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橡胶种植业发展的影响。
2023-11-2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国际关系体系在突破区域空间过程中向外扩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阶段

表现

超级互动区的文明和国际体系

(公元1200年前以前)

一、东亚的文明与国际体系
二、中间地带的文明与国际体系
三、欧洲文明与国际体系

第一次全球化浪潮的兴起

(公元1200年—1500年)

一、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
二、农耕世界的反应
三、原始世界经济体系和大航海时代

全球国际体系的雏型

(公元1500年—1750年)

一、现代国家和现代国际体系的兴起
二、农耕帝国的鼎盛和游牧帝国的衰落
三、殖民体系的兴起和全球国际经济体系的形成

全球国际体系的形成

(公元1750年—1900年)

一、欧美革命与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
二、工业化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
三、英国主导下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

——摘编自李春放《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公元1200前的超级互动区指哪里?并简要概括这一时期超级互动区国际体系交往的表现?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公元1500年之后国际体系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这一体系形成的原因。
2023-09-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最大规模的殖民地独立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他们虐待我们,不仅剥夺了我们应有的权力,而且使我们对公共事务一无所知。如果我们能够在我们所在的地区掌管自己的内部事务,那么,我们一定会了解公共事务及其一套机构,我们一定也会享有个人的威望。美洲人在社会中只能当奴隶,最多也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消费者。连劳动也受到种种限制:不准生产西班牙国王所垄断的产品,不准建立西班牙本身所没有的工厂,连生活必需品的贸易都被西班牙人专门控制。在美洲各省之间设置了种种障碍,使省与省之间互不接触、不了解、不往来。我们的地只准种植蓝靛、谷物、咖啡、甘蔗、可可和棉花。

——摘编自西蒙•玻利瓦尔《牙买加来信》

材料二   尽管革命后拉美各国宪法均明确规定了选举程序和制度,但并未得到真正遵守。通过兵变等非宪法方式上台的做法十分普遍。如墨西哥在1824~1848年期间,曾发生250次兵变,更换了31个总统。 尽管各国均声称主权在民,但所谓的人民实际上只是极少数上层精英。各国宪法均将财产、教育科度、牲别、种族作为政治参与的条件,政治体制的寡头特征十分突出。

——摘编自刘波《拉丁美洲政治发展进程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西班牙在拉丁美洲采取的殖民统治措施。
(2)据材料二,归纳拉丁美洲独立后的政治发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特征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拉丁美洲民族独拉运动。
2023-02-09更新 | 793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之际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包含着诸多新因素的生成和旧制度的消亡,整个历程包含了均田制的瓦解、不抑兼并政策的出台、官田私田化政策的推行以及土地买卖合法化等多个环节。随着土地制度的变化,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府兵制也迅速瓦解,兵役制度由征兵制逐渐转向募兵制。唐宋之际门阀世族土地所有制彻底瓦解导致部曲奴婢劳动制解体、部曲奴婢等贱民身份大量改变,致使中古良贱身份制度也无以为继。唐代及其以前,天子只能和世家大族分享权力,世家大族甚至可以罢黜天子。而宋代时,世家大族衰落,政治权力全归天子所有,天子地位得到巩固,可以随意支配官员。唐代文化以接受外来文化为主,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入宋以后,佛、道、儒等诸家思想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其文化精神及动态趋向单纯与收敛。

——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

材料二   1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中国热”出现的最初媒介是传教士们带回来的大量有关中国的著作、书信等。这一时期各种关于中国的资料风行于欧洲各国,其数量之巨、受欢迎程度之深,在欧洲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经传教士传到欧洲后,在欧洲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中国热”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了欧洲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对欧洲近代转型起到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于绍玲《从“中国热”看中国传统文化在欧洲近代转型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之际社会变革的表现,并分析推动唐宋社会变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历史背景。
(3)运用唯物史观,分别说明唐宋社会变革与欧洲近代社会转型的实质差异。
2022-11-24更新 | 38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百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00年后,主要由大西洋沿岸的欧洲人组成的海员们把几乎所有人类可居住的土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生物交互网络。地球的海洋和沙漠不再能够把不同的生物地理区域隔离开来。世界失去了生物边界,植物、动物和病菌可以迁移到任何生态条件允许它们传播的地方。它们迁移的速度、彻底性,往往取决于交通运输的技术和技能以及贸易、生产和政治的模式。

——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材料二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是稻、泰、稷、麦、菽、粟等五谷杂粮。这种作物结构,在美洲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引进和传播后,迅速发生了变化。玉米、番薯、马铃薯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的供应量,贫民多以之为食。盈余出售,使玉米、番薯、马铃薯等成为可用来交易的商品,并可将价格比较高的稻谷等粮食节省下来投入市场,用于出售或商品交换,客观上起了平抑粮价的作用,并促进了明清时期粮食商品化的发展。而流民为此大量垦荒种植,对既往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尤以种植玉米者危害为重。

——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00年以后物种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洲物种传入对中国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
21-22高二下·江苏南通·开学考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美洲,把水稻带到美洲,16世纪后,水稻传到美国密西西比州并向西传播。水稻的种植,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的生存要求。在北美地区,稻米为广大劳动人民(主要是黑奴)提供了基本食物。进入16世纪,甘蔗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被引进美洲大陆。由甘蔗加工而来的蔗糖迅速成为美洲与欧洲贸易的重要商品。从洲际交往的层面上看,美洲地区生产的蔗糖成为“三角贸易”中的重要商品。

——摘编自周红冰等《20世纪前全球化进程中的农业因素——从地理大发现到工业革命》

材料二   马铃薯很好地适应了从爱尔兰到俄罗斯的欧洲北部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它的引入对18-19世纪这一地区的人口激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增的人口为海外帝国提供了大量人力,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15世纪,马铃薯为安第斯印加帝国的扩张提供了能量,几个世纪后,马铃薯又在北欧扮演了大致相同的角色。

——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著),夏天(译)《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水稻传入美洲的原因,并概括水稻、甘蔗等新作物在美洲种植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铃薯的种植对欧洲的影响。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该如何面对国际贸易往来中的外来物种。
7 . 蔗糖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时期一项重要的“世界商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葡萄牙贵族和企业家(在美洲)建立了 甘蔗种植园。.... ....与其他作物不同,甘蔗需要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后才能产出适合出口的糖浆或精制蔗糖。因此蔗糖生产业常常会促成农业和工业企业的联合。它们一方面需要大量劳动力从事种植和收获过程中的艰苦劳动,另一方面还需要通晓蔗糖制作的复杂工序的熟练工人。........西半球对劳动力的需求刺激了一种高利润商业的发展.... ....欧洲商人将活人货物以在非洲买入时两至三倍的价格卖给种植园主... .....蔗糖产区则更多地以蔗糖或糖浆进行交换。然后,他们将美洲的产品填满船舱,启程返回欧洲。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十七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的女性流行喝加糖红茶,并以此为高贵的象征。加糖红茶可以说是由来自地球两端的两种食品组成,正是因为英国占据世界商业的中心位置,才能实现这两种商品的结合。从十七世纪中期开始,英国的糖进口量飞快增长,到十八世纪中期,英国民众的人均糖用量是法国人的八到九倍。红茶加糖能迅速补充热量,让人精力充足,不仅是早餐,工作间隙的茶歇也同样具有立时提神的作用,能让劳动者成为工厂老板需要的劳动力。红茶和糖渐渐惠及下层民众,最终成了产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工人的象征。

——摘编自(日)川北稔(砂糖的世界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葡萄牙蔗糖生产业的基本特点,概括蔗糖生产和销售的重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17世纪以后英国蔗糖消费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以蔗糖为核心的世界贸易的历史进步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