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菲律宾马克坦岛的双面碑

正面                                                                           背面


(碑文)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碑文)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问题缺失:拆解老师补充问题为:表中纪念碑正反两方面各是怎样评价麦哲伦的?谈谈你对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为代表的探寻新航路的看法。
2024-03-17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世界近代史,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正是国际贸易从西欧和环地中海区域逐渐扩展到非洲、亚洲、南北美洲及大洋洲的历史。15世纪末16世纪初,国际贸易发生革命性突破,欧亚各国贸易联系加强,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18世纪60年代,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欧洲的资产阶级尤其英国人奔走于世界各地,到处扩张、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进一步开拓了世界市场。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亚、非、拉许多国家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

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变化图

材料三   在过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劳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关于世界经济发展的观点。
2023-09-25更新 | 17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变化(%)

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18.318.32.422.95.45亿
175019.213.11.630.97.28亿
185022.78.15.135.111.71亿
190024.97.49.024.916.08亿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及相互联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为“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提供了哪些条件。
2023-07-12更新 | 38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冲破了区域性的限制,从而消除了各地区饮食内容的差别,打破了食物原料的短缺状况,改变了传统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形成了营养饮食和科学饮食的新观念;使饮食更讲究食品质量与文化品味。新航路的开辟,使饮食礼仪进一步规范化,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全新的饮食消费文化。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英国环境恶化、卫生状况糟糕、食品掺假等社会问题突出。1847年,英国素食者协会成立,在协会的指导下一股素食主义风潮兴起,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协会的会员主要是工人阶级。协会的分会主要分布于北部和东南部的城市。针对工人阶级贫穷、时间匮乏,营养不良的特点,协会制作了一些宣传素食廉价、快捷、有益于健康的小册子等。协会还不断翻新素食的做法,发明了很多新的菜式,人们蔬菜消费的比例大为提升。至19世纪晚期素食者餐厅与咖啡馆遍布了整个英国。

——摘编自王钰峰《19世纪英国素食主义运动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饮食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素食主义风潮的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欧洲饮食变化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亨利八世到丘吉尔,400多年来英国一直奉行对欧洲大陆的均势外交,即防止任何一个国家或是国家集团在欧洲大陆取得霸权。孤悬海外的英国隔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这样特殊的海岛型地理位置一方面使英国发展十分依赖对外贸易,一旦大陆强国实现在欧洲的帝国企图,必将影响英国与欧洲各国间的贸易,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就使英国深受其害。另一方面岛国相对安全的环境有利于英国集中力量制衡欧洲大陆霸权野心家。同时,英国社会中实用主义氛围浓厚,造就了英国人务实、稳健、灵活、均衡的行事风格,英国作为“平衡手”随机变换盟友以对抗不断变化的霸权觊觎者。

-摘编自陈翔《英国欧陆均势政策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的权力结构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调整期,各战略力量之间的实力对比有了大变化。该些“大变化”的趋势是每一战略力量都倾向于增强自主权和话语权,而这将从客观上“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目的是要恢复其在亚太地区被“削弱”的主导权。

-摘编自杨红柳《英国“大陆均势政策”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英国对欧洲大陆长期实行均势外交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的“大陆均势外交”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有何异同。
2023-07-03更新 | 22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地图上的文明交流史


—据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1)对比材料中的两幅图,概括两个不同时期世界文明交流的变化。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1900年前后世界文明交流的示意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而引发欧洲列强进行的海上角逐中,英国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牙齿,开始向海上霸主的目标迈进。重商主义原则极大地助长了英国人增强海洋霸权的欲望和信心,加快了构建重商帝国的步伐。而英国议会,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持久而重要的核心作用。英国从1651年起三次对荷兰开战,强迫荷兰接受其维护英国利益的“航海法”。这项立法可以说是英国开始建立自己殖民帝国的第一项重要举措。总之,从几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看,英国的发展基本上遵循着这一模式:依靠海洋贸易发展自身,按照贸易原则调整国家的政治机器,为了增强贸易的实力而推动工业和技术革命,为了市场和原料而不断打击各种竞争对手,为了成功打击对手而强化海军的优势地位。最终,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

——摘编自陈晓律、征咪、叶璐等《海洋意识与英国的发展》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清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江南水师学堂等官办机构事实上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军事研究机构,他们延揽中外人才,筛选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西方海防著作进行译介,服务于清政府海防建设的需要。除了解西方国家地理知识以外,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研究中国本土的海洋地理及测绘类的著作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傅兰雅主持翻译的《海道图说》等著作相继翻译出版,这使得晚清海防地理与测绘研究有了长足发展。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是近代中国为实现海洋强国梦在军事研究层面实施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翻译活动,其持续时间之长,涉及领域之广,翻译成果之丰,是中国翻译史和海军史上前所未有的。它调动了当时政府、军方和民间的大量资金和技术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军事研究与翻译领域最高水平的专门人才。

——摘编自张瑞嵘、龙心刚《海洋强国梦的先声: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发展的特点。
8 . 探究式学习有利于提高能力,培养核心素养。下面是甲乙丙三个历史学习小组为探究非洲历史选取的资料。

甲组:撒哈拉大沙漠是一个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而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的大道……沿尼罗河上游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这些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港湾、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这一地理环境有助于说明欧洲人入侵非洲较其侵入美洲,在时间选择上何以存在着反常的差别……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然是一块“黑暗的大陆”。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乙组:下图反映19世纪晚期非洲国家分界线


丙组:20世纪下半期,非洲大多数国家赢得民族独立后,殖民主义的影响暴露无遗。非洲国家独立后沿袭继承的是殖民地时期的行政管理组织和立法制度,内部缺乏凝聚力,造成许多国家动乱不已。殖民地时期,非洲的经济以出口西方列强需要的两种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作物为主,其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被扼杀,更没有现代工业。都是非洲国家独立后面临的重大难题。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


(1)甲组的材料为研究非洲和美洲历史发展提供哪些视角?结合材料和所学进行阐述。
(2)请对图中非洲国家分界线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3)依据丙组材料并结合所学,针对非洲国家面临的重大难题提出合理建议。
2021-09-23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他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无人走过。

——《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材料二   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上得以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嘱》

材料三   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以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取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的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1)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2)哥伦布西行路线及目的地是什么?你怎样认识材料三中的“公平交易”?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中的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15~18世纪世界白银流向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世界白银流向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二   英国近代物流业发端于19世纪20年代。1825年,有使用价值的铁路在英国开始出现。经过二十多年建设,到1848年,在英国通车的铁路达到5000英里。1842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的捐税应完全平等。19世纪50年代,英国废除了《航海条例》,修改了《商船条例》和《轮船条例》,对远洋船舶的航行安全、货物装载、船主及船员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在19世纪下半叶,汽船代替了帆船,航行于内河与远洋。英国近代物流业产生了。

——摘编自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从世界经济地位的角度指出物流业的发展对近代英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