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7 道试题
1 . 下表为西欧1500年到1600年价格上涨情况统计表,这一现象
国家(城市)西班牙法国英国荷兰莱顿意大利
价格上涨3.4倍2.2倍2.6倍3倍2倍
A.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B.导致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C.加剧了各国间的矛盾
D.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2 .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解题必备】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2)社会原因:欧洲人对黄金的追求,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3)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着传统商路。
(4)技术条件: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扩充。
(5)政治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新航路开辟的概况
时间航海家国籍支持国新航路
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欧洲到非洲,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1497年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欧洲绕过非洲到达印度,在新航路的开辟中第一个到达印度的航海家
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欧洲到美洲,发现美洲新大陆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
葡萄牙

西班牙
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麦哲伦的船队最早完成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

3.影响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商业革命使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3)殖民掠夺之路: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与法国为代表。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最终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4)人类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开辟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2019-09-09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9月12日《每日一题》2020年一轮复习—— 新航路的开辟
3 . 17世纪,当非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正遭受掠夺和灾难之时,荷兰已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荷兰这种兴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基础是
A.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B.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C.发动对法战争并取得胜利
D.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
2019-09-09更新 | 891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宣城市郎溪中学高二上期暑假返校考历史试卷
4 . 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英国商品价格平均上涨155%,而劳动者的工资却只提高了30%。这反映出
A.圈地运动致使农民生活悲惨
B.商业革命加重了对民众剥削
C.价格革命降低民众生活水平
D.工业革命拉大社会贫富差距
5 . 开辟新航路引发的贸易路线的转移,西欧国家可以
①向东由小亚细亚到达东亚
②向南绕非洲大陆南端至东方
③向西经过南美洲前往亚洲
④向北横穿亚欧大陆到达东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 . 17世纪被称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的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2019-09-06更新 | 367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0年广东湛江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理)
7 . 1510—1550年,跨越大西洋贸易飞速增长,其贸易额增长了7倍。这一时期跨大西洋贸易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B.国家力量的支持
C.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D.文艺复兴的推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白银购买力相当于宋、元时期的两倍,而恰在此时,美、欧正处于“价格革命”时期,欧洲各国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涉及所有工农业商品、持续约一个世纪之久的恶性通货膨胀。在这场通货膨胀中,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普遍上涨3倍左右,英国、法国、德国物价从16世纪中期开始上涨两倍左右。这大大削弱了欧洲各国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摘编自陈昆《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为何大量流入中国》

材料二   白银首先在东南沿海地区流通。“用银始于闽、粤,而闽、粤银多从番舶而来”。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万历时给事中郝经说:“今海内行钱,惟此地一隅。自大江以南,强半用银。则钱之所行无几耳”。白银的广泛流通,大大增强了交换手段,对商业的繁荣无疑会有巨大的推动。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流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流入中国的特点,并说明其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2019-09-05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百校联盟高三七月尖子生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图为某一时期的世界贸易简图。它反映了

A.新航路开辟后的国际分工格局
B.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领先
C.全球各地建立起直接商贸关系
D.该时期世界市场最终得以确立
2019-09-0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西省祁县中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糅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一般认为棉花是从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的。南路最早出现棉花的地区是海南和澜沧江流域,之后传到闽、粤、川等地区;北路始于西北地区。宋元之际,棉花从南北两路传播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元代黄道婆改善弹棉纺纱工具,棉品加工更上楼阶。明政府规定有地5亩以上的至少植棉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棉布逐步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摘编自于峻极《棉花加工工业发展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棉花的特点。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花贸易。18世纪初期起,伴随着葡、荷、英等西洋商人从海路纷至沓来,中国的棉花经济体系,已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中国境内的国内经济体系,而开始受到远离国境的异城影响。输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西商的大宗贸易货物。“南京布”在欧洲成为时髦人的衣料,18世纪英国绅士的流行时装中就有使用中国紫花布裁制的裤子。19世纪20年代后,中国土布出口逐步下落。19世纪中期,英国工厂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加快了棉花的全球化历程,也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摘编自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至19世纪初期中国棉纺织业对西方商业贸易的影响,并分析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古代到近代棉花利用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