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1 . 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请仔细观察、比较下列两幅地图,探究以下问题。

图1: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图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联系
【对比分析】
(1)对比两幅地图,请您从欧洲商路贸易中心和贸易主体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所发生的变化。
【深入探究】
(2)从图1到图2商路的变化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
2022-12-23更新 | 38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C卷)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西欧人探寻南半球新世界从根本上是为了(     
A.开辟到达南半球的新航线B.扩大资本原始积累
C.推动世界联系加强D.提升本国国际地位
3 . 1596年,在阿姆斯特丹商人们的资助下,巴伦支带领3艘船开始了第三次探险。在这次航行中,他们不仅发现了斯匹兹卑尔根群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3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巴伦支的航行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他沿途还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海图。可见,巴伦支的航行(     
A.为哥伦布到达美洲奠定基础B.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C.拓展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D.促进了欧洲与大洋洲的直接联系
2022-12-10更新 | 2178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旧世界”与“三个世界”的概念图

“第一世界”=欧亚大陆、北非与印度洋

“第二世界”=哥伦布探险后发现的南北美洲大陆与大西洋

“第三世界”=麦哲伦航海以后至18世纪之间发现的大洋洲与太平洋

如果按照传统的习惯将世界史看作以“第一世界”为中心不断向周围扩大的过程,也就是看作欧洲不断扩张的过程,世界史会显得缺少生气,本应“疯狂而生动”的世界史,变成了苦闷而沉静的历史。而将由道路网和海上道路网连接起“第一世界”、“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的过程看作一个漫长的时间跨度,三个世界都经历漫长的时间形成独特的世界,并且相互影响,这才是生动地理解历史的试金石。最重要的,是站在漫长的时间跨度上看历史。海图所展示出来的“海上航线”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地改变形态,而由它们相连的“世界”直到现在也在不断改变着容貌。

——(日)宫崎正胜《从航海图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世界史形成的认识,对此提出你的见解(赞成、质疑、另有观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11-10更新 | 24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5世纪初期,葡萄牙的亨利王子采用许多优惠政策鼓励造船,还聚集航海人才,研究并制订航海计划与方案,广泛收集地理、气象、信风、海流、造船、航海等各种文献,再加以分析整理,绘制出崭新的世界地图。这说明葡萄牙(     
A.迫切需要向海外传播基督教B.海洋探险技术领先他国
C.统治者重视发展国家工商业D.积极进行远洋探险准备
6 . 黄邦和在《通向现代500年》中说:“基督教自称是普世教会,凡有人类的地方就应该有基督教……15世纪葡萄牙的亨利王子沿西非的海岸线南下,教皇任命他为骑土团长,并拔给他巨额的资金供他在西非传……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世俗的要求罩上了神圣的光环。”作者意在说明(     
A.宗教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B.宗教神权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葡萄牙的殖民重心是在西非D.新航路开辟得到了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6世纪,英国、荷兰等国相继开始在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如荷兰的巴伦支曾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东西方的传统航路已被隔断B.欧洲商业危机急需得到解决
C.英荷欲开辟最短的欧亚航线D.葡萄牙贸易垄断面临着挑战
2022-08-18更新 | 479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大地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大航海时代,许多优秀的航海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面地图中所示路径,属于哪一位航海家的荣耀(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
2022-07-2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到中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如果不存在从中世纪以来就形成的东西方贸易失衡及其对东方商品的强烈需求,西方绝不可能在15世纪里发动地理大发现。”这句话表述的是(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新航路开辟B.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C.欧洲人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D.科学技术发展支持新航路开辟
2022-07-27更新 | 591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对“西”的认识是渐进式的、最早的西域仅指帕米尔高原东西两侧的中亚地区,后来逐渐包括了南亚次大陆、西亚的波斯、地中海的东罗马帝国以及西南亚的阿拉伯,郑和时代又涵括了非洲东海岸。明清时期接触到欧洲人,知其所处地域比历业上所接触之地更靠西,则“西”的概念又扩展为欧西,并呼以“泰西”“远西“,以示与早年之“西”的区别。近代以来“西”的地理概念淡出,政治文化内涵加重并且比较明显地定格为欧美文化。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材料二罗马帝国建立的同时,也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罗马的多民族文明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罗马人的足迹远涉帕提亚、印度、中亚,甚至到达中国。……与此同时,东西方文化也加快了交流的进程。庞贝古城有印度女神雕像出土,北欧的丹麦也有印度佛像的发现,而在印度半岛东海岸本迪治利城则发现一个罗马商站遗址,出土了大量意大利陶器和罗马帝国钱币,越南等地也有不少罗马钱币出土。许多研究者还认为庞贝壁画中的天神、英雄和王侯显贵所穿的迎风飘展的长袍大褂都是丝绸制成。而众多古典文献的记载更是中国丝绸大量输入罗马的明证。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材料三

近代化又称现代化,反映了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巨变。

时间

社会发展概况

14世纪

手工工厂出现,使用雇佣工人的租地农场形成;文艺复兴;

16世纪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宗教改革;

18世纪

英国《权利法案》;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联邦宪法颁布;法国《人权宣言》;

19世纪

《拿破仑法典》;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20世纪

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材料四   历史上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冲突确实比比皆是,然而文化差异却并非一定要以冲突为指归的。与文化的差异相并立的文化现象,还有一种是趋同,与差异相比,趋同的现象更起着主流的作用……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在信息时代已迅速减缩,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趋同正在明显地加强,尽管目前世界上还有约6000种语言,但是人类一定会找到他们共同的语言:和平、进步与繁荣。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五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同有关各方多次深入交换意见。我高兴地看到,这一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欢迎和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重要文件,我希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眼中“西”这一概念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东西方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以前西欧社会转型的背景。
(4)阅读材料四、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这一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