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推动了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B.根本原因是“传播上帝福音”
C.葡萄牙和西班牙充当急先锋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5世纪70年代,旅居里斯本的哥伦布有一种“学习的狂热”,他说“我了解并开始研究各种各样的宇宙学、历史和哲学方面的书以及编年史和其他著作……充分地研究了天文学以及几何学和算术,我能全神贯注、得心应手地画出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城市、河流、山脉、岛屿和港湾。”由此可知,哥伦布航海事业的开拓得益于(     
A.海外殖民活动的开展B.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C.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D.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某学者将“地理发现”定义为,“任意文明民族的代表第一次到达了或最早了解了各文明民族 均前所未知的地表的某一部分,或率先确定了地表已知各部分之间的空间关系”,并强调不能将“地理发现”和“地理大发现”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地理发现”呈现出欧洲中心色彩
B.“地理大发现”是特定的历史事件
C.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属于“地理发现”
D.“地理大发现”结束于登陆南极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1118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太恐惧而被迫返航。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恐惧慢慢消失,直到1500年人类历史上迎来一个重要转折点。

材料二   15世纪末,欧洲人发现了一条穿越印度洋的通道。同时,横跨大西洋的航线也得到开发,大西洋发展成一个与印度洋相竞争的地区。大西洋上的航海活动使得那个古老的中世纪彼此分裂的世界相互接触与碰撞,从而彻底改变了世界。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拓《世界:一部历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航海家们打破恐惧、挑战海洋的“无形之手”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航路的开辟”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4-05-3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楚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全球化的视角看,新航路开辟的进步意义在于(     
A.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C.推动了早期殖民扩张D.促进了欧洲的全面崛起
2024-05-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A.实现了环球航行B.最终发现了“新大陆”
C.获得了数倍于航海成本的利润D.在非洲南端受阻于大风暴
2024-05-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5世纪的欧洲,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变化:“家世和出身不再发生影响,除非和有闲及继承来的财产联系在一起”“追求充满活力的群居生活或家庭生活,乃至纷乱和冒险的生活”。该变化(     
A.摧毁了欧洲宗教神权B.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C.催生了新的民族国家D.迎合新生产关系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早在1419年,葡萄牙的享利五世就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地理研究院,学员信仰自由,民族平等,研究院集中了一批最卓越的天文、地理学家。西班牙也不甘示弱,对哥伦布很是器重,在当时的财力、物力下,仍每年提供1.2万钱币给他维持生活。这体现出葡、西两国(     
A.重视航海人才培养B.教育水平普遍较高
C.商业竞争异常激烈D.经济实力大体相当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岂郑君之罪也。

……哥氏(哥伦布)之航海,为觅印度也,印度不得达而开新大陆,是过其希望者也。……若我国之驰域外观者,其希望之性质安在,则雄主之野心,欲博怀柔远人、万国来同等虚誉,聊以自娱耳,故其所成就者,亦适应于此希望而止,何也?其性质则然也。故郑和之所成就,在明成祖既已踌躇满志者,然则以后虽有无量数之郑和,亦若是则已耳。

(1)依据材料,指出梁启超在写郑和传记时采用的史学研究方法。
(2)阅读材料,梁启超指出了“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这一现象。结合所学,对这一现象进行评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16世纪的部分西方地图学家的相关成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人物

概要

德国人文主义者亚皮安绘制了一幅全球的心状图
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绘制了用于航海直线定向的世界全图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根据亚、墨二人的成就,绘出了两张心状投影的世界地图
A.西欧国家殖民霸权角逐激烈B.人文主义成为欧洲主流思潮
C.中西地图学的发展并驾齐驱D.探险事业推动全球观念形成
2024-05-01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