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整理教材时,某学生做了如下笔记(下表),由此得出的主旨是(     
单元标题单元概要
一、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不同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
二、中古时期的世界中古时期,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存在不同程度发展与联系。
三、走向整体的世界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开始建立广泛的直接联系, 在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A.人类文明联系经历了漫长的过程B.战争是人类文明联系的必要手段
C.地理环境限制了人类文明的发展D.经济因素决定了整体世界的发展
2024-04-16更新 | 423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史学界关于世界近代史上限的不同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点一1640年”说确定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应以在世界历史上带有全局性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事件为标志。资产阶级革命在一个欧洲大国中的胜利,对世界历史进程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观点二1500年”说世界史应该以导致世界经济形态的重大变化的时间或运动作为分期的标志,而不应以政治事件或政治革命作为这个标志。
观点三19世纪”说世界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平衡的;欧洲领先进入│近代,并不等于世界同时进入近代;欧洲近代上限与世界近代上限之间,必然会有一个“时间差”。

——摘编自赵文亮《近二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世界近代史分期问题的研究》

(1)从材料中选择一个你赞同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如果让你界定世界近代史的上限,请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4-28更新 | 432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
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
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和平理性的理想社会。
18 世纪下半叶
-19 世纪上半叶
在欧洲人的认识中,西方与东方不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学、进步,一片光明,东方非理性、愚昧、停滞,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来照耀。从此历史有了标准,世界有了隔断。

——据黄洋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 “东方”想像》和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注:希波战争是对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结果希腊联军获胜。战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至少源自两段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19更新 | 589次组卷 | 12卷引用: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所示是冯承钧、张星烺等学者研究的与《马可·波罗游记》有关的史料(部分),据此可知,《马可·波罗游记》
1哥伦布首次远航时,带有西班牙国王致蒙古大汗的国书。航抵美洲东部沿海后,他到处寻找马可·波罗书中的“行在”(杭州)
2达·伽马接受率船队开辟通往东方新航路的任务后,他所做的重要准备工作之一便是再次通读了《马可·波罗游记》,然后感到准备就绪可以启航
3卡波特父子于1497—1498年两次航抵美洲东北海岸时,也认为自己到了大汗统治下的中国,并寻找马可·波罗所称的刺桐城(泉州)
A.为新航路开辟奠定理论基础B.对地理大发现产生重要影响
C.描绘了通往中国的交通路线D.受到了欧美民众的广泛欢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