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20-21高一下·北京西城·期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航路的开辟。

材料一

支持国
时间
航海家
成就
1487迪亚士
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71498

绕过非洲好望角驶达印度
西班牙1492开辟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15191522
麦哲伦及其同伴

材料二   仅仅数年前,里斯本还是一个地处世界边缘的城市。现在它变成了能与东方最富有的贸易中心相媲美的商业枢纽。来自三大洲的舰船云集在它的海港……全欧洲的人都赶来观看、购买和品尝这些刺激的新鲜事物。

——奈杰尔·克利夫《最后的十字军东征》

(1)根据材料一表格的相关提示信息,将表格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欧洲贸易中心发生的变化,分析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2021-06-22更新 | 30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人一不小心,打通了世界的“任督二脉”。

——摘编自《半小时漫画世界史》

材料二   哥伦布于1492年进行了一次著名远航,这次远航所带去的传染病造成了一场真正的大混乱。传染病在欧洲的环境中也很危险。一经释放,这些欧洲人携带的传染病就为新大陆的居民们带来了灭顶之灾。加勒比海群岛的阿拉瓦人和他们陆地上的同胞被天花.麻疹.流感和斑疹伤寒攻击并遭到感染。

——摘编自[英]菲利普·德·索萨《极简海洋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欧洲人打通世界的“任督二脉”所指的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
3 . 改变历史走向的大航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可·波罗行纪》引起了西方对中国及远东的向往和关注,“诱起”了哥伦布决心漫游东方以至发现美洲,并由这种地理大发现进而导致了新的世界格局之确立。马可·波罗之后,大批意大利籍传教士相继来到中国,他们将“天主福音”与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一并传入中国,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胡适认为:“重点并不是向后,即重回古典发现传统,而是向前,即推动启蒙运动和建设民族国家。”

——摘自周宪、[美]乔纳森·纳尔逊《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

材料二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如美洲,由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疾病而人口大量减少;非洲则出现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最后甚至远至澳大利亚,导致那里长期存在的文化和语言的毁灭。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引起了商业革命,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对亚洲航线的寻找,把他们带到了西半球和辽阔的太平洋,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影响着全世界。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态,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加速了世界人民的交融。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新航路开辟始于哪个世纪?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说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世界影响。
2023-04-14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8~10倍。当时,文艺复兴鼓励人们勇于冒险,大胆追求财富以实现个人价值。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

材料二   公元1500年前后,世界各大洲结束了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商人们赚取了利润,而物产的流通则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从那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摘编自《历史地图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事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句话的理解。
2021-04-19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5 . 【古代文明与人类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主要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023-08-09更新 | 65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测试卷 01(期末好题重组卷)【测试范围:纲要下全册】
2023高三·北京·专题练习
6 . 认知·观念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材料二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2-12-3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7 . 海图与历史

与海洋密切接触的人类活动,深刻改变了历史进程——这一切皆记录在海洋地图中。

材料一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形图》,绘出了珠江入海口的南海湾,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描绘海域的地图。中国现存最早的航海图是南宋的《舆地图》,标注了到东洋日本的海上航线,在当时是世界领先的,但航海功能还没有从地图中分离出来。元代的《海道指南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航海专图。明代的《郑和航海图》、《明东西洋航海图》和《山形水势图册》的绘图水平也是与世界同步的。中古时期,阿拉伯人绘制的地图以麦加的方向为地图上方,欧洲地图以耶路撒冷为世界中心,中国海图则直观而具体地反映了世界的形状,没有巨大的变形。

材料二

1:哥伦布伊斯帕尼奥拉岛地图(1492年),图上标有哥伦布对岛屿的命名“LaEspanola”(也称海地岛)。该图勾画出了岛屿北部的海岸线,被认为是唯一留传下来的出自哥伦布之手的地图。

2:特诺奇蒂特兰城象形坟字地图(1541年),此图由最后一批被西班牙人征服的阿兹特克土著祭司绘制,描绘了史实与传说,记录下原住民对世界的最后一瞥。地图分为四格,表明这一地区由水道分割而成。

3:东非海岸地图(局部)(1558年),此图原载于英国《玛丽女王地图集》。英国王室支持率先“开发”非洲的霍金斯家族,在大西洋上从事海盗式贸易。这些华美的航海图,也是滴着黑人鲜血的奴役之图。

4:果阿港地图(1596年),该图出自《旅程:林斯霍顿前往东方或称葡属印度的航程,15791592》一书。此书的出版打破了葡萄所和西班牙对欧洲前往印度航线的信息垄断,促成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立。

(1)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海图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四幅海图反映的历史信息进行阐述。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述,逻辑清晰。
2024-05-11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辣椒在中国

材料一   辣椒起源于中南美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是人类种植的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1493年,哥伦布把辣椒带回到了欧洲。1542年,葡萄牙人把辣椒带到了印度果阿,15-16世纪,辣椒传入中国……主要有2条途径,一条是通过马六甲海峡传入广东和福建的港口,另一条是通过菲律宾传入福建泉州和浙江宁波。

——摘编自邹学校、朱凡《辣椒传入中国的途径与传播路径》

材料二   西班牙人及西班牙人开辟的盛极一时的从墨西哥—菲律宾—中国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在辣椒传入中国的问题上发挥着首要作用。从1565年到1815年的两个半世纪中,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当局每年都派遣14艘大帆船,来往于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之间,每年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在100万比索至400万比索之间,用来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等商品。1571年至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其中1/2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郑南《关于辣椒传入中国的一点思考》等

材料三   几则关于辣椒在中国的记述

内容出处
番椒丛生,白花,果俨然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燕闲清贯笺》(明·高濂,1591年)
辣茄性热而散,亦能祛水湿《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1765年)
海椒,俗名辣角,土苗用以代盐《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志》(清,1812年)

中国历史上很早形成偏重农业的生产传统和民艰于食的生活状态,决定了以农业为主的中国人对辛辣的偏嗜。辣椒在中国有“番椒”“海椒”“辣角”“辣虎”“辣子”等多种不同称谓,表明了其分布的地理与人文特征……辣椒在中华大地不均衡普及的过程,表明越是经济生活相对贫穷的地区,嗜辣程度越深。

——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清代后期至民国年间,食辣习俗广泛存在于西南以及两湖等地的农村与口岸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川菜、湘菜为代表的辣菜逐渐在一些原本少有食辣习俗的沿海城市扎根……食辣逐步成为一种主流的饮食习惯。

——摘编自曹雨《中国食辣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15-16世纪辣椒传入中国的历史条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描述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过程。(要求:史实准确,逻辑合理,表述清晰)。
2024-01-22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新航路的开辟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所学知识,在地图中简要绘制哥伦布和达伽马的航行路线,并分析新航路得以开辟的客观条件有哪些?

材料二   历史学者艾弗瑞克罗斯比的《哥伦布大交换》说: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它是人类历史上的跨越种族的一件重要事件。


(2)结合所学史实,多角度论证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2020-05-13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4月统一测试历史试题
10 . 交流·联系·发展

亚历山大崇尚东方宫廷礼节,要求大臣行东方式的匍伏礼。他享用东方君主的服饰,身穿米底人的服装,头戴波斯王冠。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帝国的专制政体,保留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设立总督等地方官职。他曾将三万波斯青年带到苏撒,按马其顿军训制进行训练,编入马其顿军队。亚历山大积极倡导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凡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

——摘编自李丽玲《浅析亚历山大统治政策与希腊化文明的形成》


(1)依据材料,概括亚历山大促进文明交流的措施。

1518321日,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

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

——周一良等《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2)依据材料和所学,简述麦哲伦远航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

19世纪的国际贸易中,欧洲国家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品,其中最重要的是机器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取代了印度、中国等国的传统手工纺织品。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是工业原料,如棉花、生丝等,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香料、茶叶等特产。19世纪后期,随着列强的资本输出,蒸汽机、机车、铁轨等机器设备和金属制品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商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3)依据材料,指出国际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今天的电子通信技术使得时间和空间变得模糊,通过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联网的计算机迅速传递信息,使世界成为“地球村”。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推动了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也带给了人们更加便利的生活。

这个新的互相联系的世界也遭到了某些人的批评。例如,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病毒、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它让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以及英语的冲击,一个具体的影响就是英语成为全球通信体系的主要语言,这实际上将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语言限制在小范围内。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4)指出上述材料反映的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谈谈你对这一趋势的看法。
2024-01-12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