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交流联系发展

亚历山大崇尚东方宫廷礼节,要求大臣行东方式的匍伏礼。他享用东方君主的服饰,身穿米底人的服装,保留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设立总督等地方官职。他曾将三万波斯青年带到苏撒,编入马其顿军队。亚历山大积极倡导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凡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结婚

——摘编自李丽玲《浅析亚历山大统治政策与希腊化文明的形成》


(1)依据材料,概括亚历山大促进文明交流的措施。
(2)依据材料和所学,简述麦哲伦远航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




19世纪的国际贸易中,欧洲国家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品,其中最重要的是机器纺织品,如棉花、生丝等,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香料、茶叶等特产。19世纪后期,蒸汽机、机车、铁轨等机器设备和金属制品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商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3)依据材料,指出国际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今天的电子通信技术使得时间和空间变得模糊,通过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联网的计算机迅速传递信息,使世界成为“地球村”。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推动了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也带给了人们更加便利的生活。

这个新的互相联系的世界也遭到了某些人的批评。例如,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病毒、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它让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以及英语的冲击,这实际上将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语言限制在小范围内。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4)指出上述材料反映的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谈谈你对这一趋势的看法。
2024-01-1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2 . 时代与个人

1451年,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纺织工家庭。自14岁起,他就开始航海,曾经远航至冰岛。1477年,他旅居里斯本,沉迷于研究制图学,认为西班牙的末端和印度的东端相距并不太远。之后,哥伦布相继游说葡萄牙、西班牙王室支持其西行,并于1492年获得西班牙国王的资助而成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哥伦布能够到达美洲的原因。

1732年,阿克莱特出生于兰开夏的贫困家庭。他曾是理发师和假发经销商,后来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于1769年获得专利。1771年,他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除女工、童工外,还专门招聘了技术工人。他获得大量投资,陆续兴建十多个纺纱厂,创制了统一的工厂标准化管理体系。1790年,他引进了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许多企业家向他购买生产纺纱机的许可权或机器,借鉴其成功经验。阿克莱特还曾受封为爵士,当选过德比郡郡长。

(2)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阿克莱特的成功之路。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与意图。他们公开公布:他们的目的只能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马克思的主张,并指出这些主张的时代意义。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时代与个人的关系。
2024-04-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A卷
3 . 新航路的开辟
材料一

14世纪的星盘

材料二

                            马尼拉大帆船(版画)
材料三
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各个人群之间的互动反过来产生了规模空前的交流,这些交流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区域。有一些交流是生物种群方面的:植物、粮食作物、动物、
人口以及病菌都传播到未曾到达过的地区。航海探险唤醒了商业贸易的繁荣,为了寻求贸易机会,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8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建立起环球贸易和交通网络。
                                                                        摘编自[美]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一、三的史料类型。结合所学,说明三则史料在研究新航路开辟中的价值。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述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
2024-05-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摘编自哥伦布《航海日志》

材料二   荷兰有优良的港口面对英国及大西洋,背后有德国为腹地。在西班牙、葡萄牙建立海外殖民帝国之后,荷兰的商船在里斯本和塞维利亚装载来自殖民地的产品,然后把它们贩运到全欧各地。在归途中,荷兰商船又把波罗的海的谷物和航船用具贩运到西、葡两国。最后荷兰垄断了全世界的航运业。……1566年尼德兰革命爆发后,西班牙军队残酷地劫掠南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结果,安特卫普的工匠、商人及银行家都逃到阿姆斯特丹,他们随身带来的技术和资金,既有利于荷兰的工业,也有利于荷兰的海上扩张,因为海上扩张是需要大量资金的。荷兰商人所用的平底船造价便宜,载运量亦大。与封建专制主义的西、葡不同,荷兰向外发展不是由政府包办,而是通过独占贸易公司进行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哥伦布“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的原因,并说明哥伦布前往东方探险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解读荷兰兴起的主要原因。
5 . 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伴随着对广大亚非拉地区的掠夺,同时也促使这些地区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迦马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他们虽是留在国内港口的商人,但他们“负责建立了很多殖民地,……维持了殖民地的供给,……开辟了新的市场,找到了新的土地,使整个欧洲富裕起来。……”

——转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请回答欧洲的海外扩张对欧洲及世界的影响。

罪恶的黑奴贸易又称“三角贸易”,它是欧洲殖民扩张的有力见证。



(2)依据上述地图描述“三角贸易”的过程。
(3)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列强通过什么形式向海外进行扩张?产生了什么影响?
(4)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促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0-04-0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2-2013学年高二11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6 . 海洋是沟通的桥梁,也是掠夺的通道。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包括对东南亚地区大规模交往。“郑和下西洋是和平进行的,没有征讨和杀伐……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到南洋(古人对东南亚地区的称谓)去的人日益增多,把中国进步的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南洋各地,对南洋的开发起了巨大的作用。”

(张岂之主编《中国通史·元明清卷》)

荷兰通过武力建立了对印度尼西亚的殖民统治。英国驻爪哇岛总督莱佛尔斯曾这样描述荷兰东印度公司:“它一心只想赚钱,它对待自己的臣民(指东南亚殖民地土著居民)还不如过去的西印度种植园主人对待他们的奴隶,因为这些种植园主买人的时候还付过钱,而荷兰东印度公司一文钱都没有花过,它只运用全部现有的专制机构压榨居民,使他们把最后一点东西都交纳出来,把最后一点劳力都贡献出来。”其结果使印度尼西亚许多岛屿人口遭到灭绝,成为一片荒芜之地。

(高岱等著《殖民主义史·总论卷》)

(1)依据以上材料,分析古代中国与西方殖民者对待东南亚地区的不同方式和不同影响。

材料二据统计,在三个世纪中,西班牙从新大陆共输入225万公斤黄金、1亿公斤白银。在16、17世纪,西班牙总共只有46年是和平时期。财政预算绝大部分是为了军费和还债,而债务又大多是为了战争。

由于实行宗教极端政策,对宗教异端不是处死就是驱逐出境。而宗教异端常在工商业者中发现,据统计,西班牙因此总共损失了50万国民。随着这些能工巧匠被驱逐,西班牙的许多工商业彻底地消失了。

16世纪末期,政府对商品征收重税,某些工业部门因缴税而丧失其产值的40-60%。从此,西班牙不仅丧失了它的国外市场,也丧失了它的国内市场,它已经成了法国、荷兰与英国商品的一个重要的倾销地。

——摘编自覃翠柏《西班牙何以成为“黄金漏斗”》和付正新《试论西班牙17世纪衰落的历史教训》

(2)西班牙在殖民扩张中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16、17世纪却走向了衰落。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其衰落的原因。

2018-01-0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交流·互鉴·共赢

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公元500年)之前,远距离贸易存在很大的风险。在古典时代,两方面的发展降低了旅行的风险,刺激了远距离贸易。首先,统治者出于军事和管理国家的目的,大力投资修建道路和桥梁,客观上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发展。其次,古典社会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往往彼此相连。当这些帝国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对抗和冲突时,整个欧亚大陆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就会出现一派和平的气息。远距离商贸的成本降低了,商品经营的规模急剧扩大。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远距离贸易发展的条件。

“哥伦布交流”指的是1618世纪间,发生在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间的动植物、微生物的交流和人口的迁移。下表为“哥伦布交流”的大事年表(部分)。

1492哥伦布到达新大陆
16世纪初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西班牙的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35法国人带来的流感病毒使圣劳伦斯河谷的印第安人灭绝
1555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90年代爱尔兰、西班牙、法国等地开始种植马铃薯
1700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

——整理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哥伦布交流”带来的影响。
2024-04-2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合格考)
8 . 探寻图表中的世界发展历程

材料一   15-17世纪其他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1)对比16世纪前后主要新航路的开辟,概括15-17世纪其他航路开辟的特点,简述全球航路的开辟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材料二   工业革命及其扩展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选择三个角度说明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2024-05-0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选考)
9 . 奴隶,通常指失去人身自由并被他人任意驱使,后引申为受制于某种事物或者行为,丧失了独立自主,自由支配能力的人。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非洲奴隶贸易统计数据柱状图(1501---1875年)

(1)结合所学知识,对“非洲奴隶贸易统计数据柱状图”进行分析。
(要求:阶段划分合理,状态描述准确,阐释全面客观)
机械性的工作越来越使人在精神上遭受痛苦,它把男人们和女人们变成了传送带和装配线上“被科学地管理”着的机器上的齿轮。现在产业工人的经济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却被雇来干类似划桨奴隶那样的工作。新兴的劳工运动者们认为应该制定一条国际性的法律。这项国际性口号的确自1890年起造成一年一度的五一节的示威。
——摘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帝国的时代》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成产业工人奴隶般劳动状况发生改变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