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据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强调平等参与、充分协商,以平等自愿为基础,通过充分对话沟通找到认识的相通点、参与合作的交汇点、共同发展的着力点。各方都是平等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也是责任和风险的共同担当者。兼顾合作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使合作成果福及双方、惠泽各方。共建“一带一路”不是“你输我赢”或“你赢我输”的零和博弈,而是双赢、多赢、共赢。

——摘编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 图1,判断该历史时期中国所处的王朝。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王朝与阿拉伯帝国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贸易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一带一路”秉持的原则。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世界商贸活动中应该遵循的正确价值观。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个时间东方的商路转移了,但是在土耳其势力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的原因之间极少或根本没有联系。

——马锋、苏巍峰《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

西方许多著作说由于奥斯曼帝国兴起后,控制了地中海东部的贸易,西方人为了获得东方的香料和其他产品,不得不开辟新航路,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材料二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欧亚商路有三条

东起中国、经中亚腹地至小亚细亚(中间有多条支线)的商路。

从印度洋进入波斯湾,由波斯湾登陆,陆路到达叙利亚,商品由叙利亚转往欧洲

一条是经印度洋过红海到达埃及,再从埃及转往欧洲。叙利亚和埃及是必经之地。

材料三 奥斯受帝国的势力在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1516年占领叙利亚;1517年才征服埃及。

材料四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并建立横跨三洲的军事帝国后,既威胁地中海商业主角威尼斯,也与后来的荷兰、法国、英国形成对抗,的确“阻隔”了荷、法、英的东方商路,因为奥斯曼帝国在14世纪至17世纪对欧洲有过较大的威胁。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三义《“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与西方的近东殖民》与石海龙《新航路开辟原因之“土耳其阻断旧商路说”教学思考》等


(1)指出材料一中作者的观点与教材观点有何差异。
(2)结合材料二、三四的信息,为材料一的观点寻找依据。
(3)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有哪些?
3 . 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人类文明以海洋争夺为中心的“海洋时代”,深刻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存在。1418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太恐惧而被迫返航。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和恐惧慢慢消失,直到1500年人类历史上迎来一个重要转折点。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世界性贸易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融业务迅速发展。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量也大大增加。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黎、安特卫谱、阿姆斯特月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两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航海家们打破恐惧、挑战海洋的“无形之手”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地图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世界的理解,是人们解读空间关系的工具。如图是166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雇员约翰·布劳绘制的《大地图集》中的一幅航海地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约翰布劳绘制的《大地图集》。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后,欧亚大陆的这种平衡状态逐渐为由新兴的西方促成的全球性一体化状态所取代,这种一体化状态在19世纪时发展到顶点,转而导致前所未有的世界性霸权。20世纪的历史,实质上是日甚一日地反对世界霸权的历史,是西方的技术和思想的迅速传播迫使人们冒险探索一条通向新的世界平衡的道路的历史。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参与国际体系是一个连续的互动过程。20世纪80年代后期,空中国基本上参与了所有重要的国际组织,开始建立与各项国际制度的广泛联系。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身份发生变化的标志。中共十八大召开后,更是提出了全球治理的理念。在此过程中,中国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

——摘编自杨静《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历史进程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全球一体化的实质。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体系的表现及意义。
2022-10-14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学考模拟(1)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亨利一世授予伦敦的特许状

时间内容摘要
1129允许伦敦人及其财物免除通行税、过路费以及在全英格兰和海港的其他所有关税
1130伦敦市民都不得到城市以外进行申诉,任何市民在受到控告时,立誓表明其伦敦市民身份之后,他们的审理就可以在城市内进行
1130伦敦市民有权力选举其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选举他们所愿的任何伦敦市民为法官

注:特许状是中世纪时西欧城市以赎买等方式从国王等人的手中得到保证市民权利的证书

——摘编自吴江艳《中世纪伦敦城市自治探析》

材料二   在伊丽莎白(15581603年在位)登基为王的时候,教会的财产被大量投入市场,它增加世俗人士的富裕程度。同时,成千上万的人涌向位于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寻找未来,莎士比亚就是其中之一。到女王辞世前夕,伦敦急剧膨胀,成为欧洲第一大城市。这里到处都是在重商主义和个人主义上升时代成功或潦倒的寻梦者。伦敦不仅是英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而且在金融和贸易方面使欧洲其他城市瞠目以对。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伦敦城因特许状而获得的权利,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伦敦成为欧洲第一大城市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迈入大洋”并能“走在前列”的原因。
(2)任选一个序号写出其航行路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路线③开辟带来的影响。
2024-04-0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1)上述材料反映了欧洲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提炼两者共同的思想核心。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和《哥伦布大交换》


(2)依据材料二,概述“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三



(3)如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两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5世纪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4世纪

加纳利群岛被重新发现

1415

葡萄牙人占领北非的休达

1460年左右

葡萄牙人已沿海岸勘探到塞拉利昂

1487

葡萄牙人到达好望角

1492

西班牙船队到达巴哈马群岛

1498

葡萄牙人到达印度卡里库特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如果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全球化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表格中“1487年”、“1492年”、“1498年”的三位代表性航海家。
(2)根据材料二,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教科书的第一个错误是淡化先前探险家的重要性。1492年之前,其他各大州就有人多次到达美洲。哥伦布的重要性首先可归因于欧洲形势的改变,而不是到达了一个“新”大陆。在众多被教科书遗漏的重要因素中,首先是军事技术的进展。1400年前后,欧洲统治者开始使用大型枪炮并学会在船上装备它们。欧洲连续不断的战争助长了这种军备竞赛,而军备竞赛又导致射击、军事演练以及围攻技术的发展。关于哥伦布的动机,史料讲得极其清楚,但是大多数教科书在描述哥伦布时,并不敢说追逐财富是他们来到美洲的动机。

——摘编自【美】詹姆斯·洛温《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

材料二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变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如由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疾病,美洲人口大量减少;非洲出现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远至澳大利亚,则是长期存在的文化和语言的毁灭。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至1870年》


(1)根据材料一,说明美国历史教科书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上存在错误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