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主题一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材料一番薯原产于北美洲的墨西哥。十六世纪末从菲律宾吕宋岛传入福建。番薯的传入和推广迅速取代了传统的芋、山药等的粮食功用;使它们退居蔬菜行列。番薯耐瘠耐旱的特点,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番薯“亩收十石,数口之家,止种一亩,纵灾甚,而汲并灌溉,一至成熟,终岁足食”。

——王双怀《史林漫笔》

材料二咖啡原产于非洲,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出纪后传播到欧洲。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推广到北美。

——据《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三 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意大利有了西红柿,美利坚有了橙子,瑞士有了巧克力,泰国有了辣椒。毫无意外,哥伦布的远航确实引起了生态大爆炸,就像它在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一样,这是塑造现代世界的众多事件之一。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主题二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材料四 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人口迁徙。16世纪初、第一批奴隶从非洲被直接运往美洲,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持续时间长达四百年。……1680-1775年英国人向美洲各殖民地共输送黑奴300多万名,获利极为丰厚。黑奴贸易还是支撑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大西洋贸易体系的基础。统计显示,1709-1787年间,英国从事海外贸易的船只增加了4倍,开往非洲的船只增长了11倍。造船业的发展、运往非洲交换黑奴的枪支、小商品的日益增多,引起连锁反应,促进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

材料五 1565年,西班牙在菲律宾建立殖民统治后,很快在马尼拉建立了亚洲贸易总部,并积极招揽中国商人。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虽不允许中国人从事涉外贸易,但“臣服于天朝上国德行的”西方国家逐渐排除在禁止之列。期间,满载白银的帆船会从阿卡普尔科出发,历时3个月横渡太平洋,抵达马尼拉,用白银交易丝绸、瓷器后再花费六个月时间的返回阿卡普尔科,最后将商品销往拉美各地。西属美洲的贵族以穿中国丝绸的衣服为荣耀,瓷器甚至成为观赏的艺术珍品。据统计,自隆庆五年(1571)至明末,经由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总计约为4000万两。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持续了两个半世纪,1815年,“麦哲伦”号离开阿卡普尔科返回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最终落下帷幕。

——摘编自廖大珂《漳州月港与大帆船贸易》

材料六 跨越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航路,沟通了中国与美洲、欧洲的贸易圈,打通了“新海上丝绸之路”环球化的最后一里路,成为近500年来古老中国联系欧美经济文化体系的重要通道,沿着这一通道舶来的美欧物产,如:番薯、马铃薯、玉米、西红柿、烟草等,经过商人被带入中国并广泛传播,深刻改变了近古中国的社会景观与生活内涵。

——摘编自吴春明《月港—马尼拉航路对中华文化史的贡献》


主题三   早期殖民扩张

材料七 所谓大发现是指欧洲的扩张运动,它开辟了新的海上航道。15世纪末开始的欧洲扩张不仅仅归功于葡萄牙王子航海家亨利及哥伦布这样勇敢的水手们,也归功于整个基督教,更重要的是归功于在城市中特别是里斯本和塞维利亚聚合的特权集团。当时东方在地理上虽十分遥远,但东方的财富、宝石、贵金属等构成了对欧洲人的诱惑。引起欧洲经济扩张的地理发现在人类历史上掀起了一场革命。

——摘编自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著《欧洲史》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根据番薯传入对福建农业发展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随着“欧洲船只”一起进入美洲且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经济生活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咖啡为例,说明全球性物种交流的重大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17-18世纪黑奴贸易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能力提升✱
(5)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的有利条件及其特点。
✱历史纵横✱
(6)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7)根据材料七,结合所学,指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探险者”及其开辟出的“交通和交流网络”的主要史实。
(8)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5世纪末欧洲得以扩张的原因和条件。
2023-04-26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07·纲要下册第7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 . 通过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更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大势。

材料一:


材料二:8世纪前后的商业贸易网和15世纪前后的商业贸易网。




(1)人类自进入文明以来,各国通过特定的制度实现社会治理。依据提示,选择相关制度完成演示文稿,请填写字母。
(2)随着不同区域文明交流的扩大,世界格局也随之改变。请根据要求,在上述文本框中填写相应内容。对比材料二中两幅地图的信息,指出欧洲贸易中心的变化,请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2-07-06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普通班)历史试题
3 . 读图旨要

15世纪以来,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客观上丰富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更开辟了一个将世界连为一体的新时期。

新航路开辟前的洲际贸易路线示意图


新航路与其他航路开辟示意图(15-17世纪)



问题导引:新航路开辟以后人的交流范围与此前相比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021-12-01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地图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4 .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   《马可·波罗游记》描写日本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三   


材料四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
(3)“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应如何解释?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他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无人走过。

——《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材料二   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上得以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嘱》

材料三   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以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取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的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1)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2)哥伦布西行路线及目的地是什么?你怎样认识材料三中的“公平交易”?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材料二   农业文明时期生产不发达,各文明之间往往还隔着广大的空间。道路阻隔,交通不便,因而文明的交流特别缓慢。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由于得不到传播,需要各文明地区自己发明。中国造纸术发明于汉代,西传开始于751年怛罗斯战役,从中亚地区传至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用了五百多年,而传到莫斯科,则已经是16世纪晚期了。

材料三   不同时期人类认知中的世界地图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古代文明特点。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丹维尔1761年图与贝海姆1492年图相比的进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3-07-01更新 | 66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金、香料、珠宝是西班牙人和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另一个重要动因。《马可·波罗行纪》中关于中国与日本的财富无穷的神话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的无限遐想。

材料二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动力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列举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远航尝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6世纪的西欧社会在“寻金热”和传教热的鼓动下,具有强烈的海外扩张欲望,航海探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这是中国航海所无法相比的。当时西欧社会无论是国王、教皇、僧俗贵族、庶民商贾或资产阶级,“个个着了财迷”。其中专制君主“对于权势和财富的追求”,新兴资产者扩大原始积累的愿望,更为强烈。……对物质利益的共同追求,为专制君主与私人航行相结合提供了社会前提。这些决定了西方航海社会基础的广泛性,使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摘编自李隆庆《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航海不同结局的原因初探》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三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大航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欧、西欧国家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活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00年前后不同文明间注视和对抗的表现。

9 .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图中上方题诗“无数铃声通过碛(沙漠)应驼白练(丝绸)到安西”,表达了作者对什么历史景象的追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欧洲航海家利用“帆船”完成了哪一历史壮举?指出完成这一壮举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15世纪帆船”相比,“19世纪汽轮”有何显著进步?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图1   15世纪前欧洲人改进的能抗风浪的多桅帆船


图2   1512年波兰制图师绘制的地图,这张图上,日本在墨西哥以西不远


图3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图4   十字标尺,航海者可以确定纬度


(1)结合图3及所学知识,简述15—17世纪欧洲人探索海洋,使全球海路大通的历程。
(2)运用上面图片及文字信息,讲述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及影响。(要求:按照因果关系、逻辑清晰)
2020-02-17更新 | 259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练习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