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重金属流入西欧,大大增强了购买中国丝绸、陶瓷的能力。欧洲商人在中国采购到大量的丝绸,并非全部运回欧洲,而有相当部分被他们转运至其它亚洲国家牟利,用获取的利润维持东方殖民统治。据报告称16世纪末葡萄牙人从中国每年输入丝绸5300箱,每箱有250匹各色丝绸。从17世纪中叶起,中国的漆器、屏风、家具、壁纸、轿子、扇子等,越来越多地输入欧洲各国。追求中国趣味的风尚遂在法国应运而生,不久蔓延到欧洲各国。中国物品的式样及其设计原则逐渐为欧洲艺术家所熟悉,中国物品所表现出来的新观念和新形象影响了欧洲人的艺术追求。与此同时,美洲一些农作物也陆续辗转传入中国。玉米传入中国后广泛传播开来,成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万历后期至明末,耶稣会士输入中国的西学,包括自然科学、哲学和艺术。其中科学技术占了大部分,如天文、历算、物理、地理、火器铸造技术、水利、建筑、地图测绘等,都在这一时期传入了中国。如1583年,利玛窦编绘和刊行了12种世界地图,其中保留至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地图是《坤舆万国全图》。该书所反映的地理学知识开辟了中国人的视野,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

——摘编自彭顺生《新航路开辟与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概括新航路开辟给欧洲和中国分别带来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变化”对欧洲和中国的不同影响并简要分析原因。
2022-07-02更新 | 508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97年,西班牙王宣颁布法律,发布国家铸币标准,开始在西班牙本土铸造比索银币。1550年,新的炼银技术——汞齐化法传入美洲,使得西班牙在西属关洲能够轻松冶炼出高纯度的白银、1579年,英国海盗头子德雷克捕获了一艘西班牙小型货船,船上有14箱比索和中国瓷器等。160年后,英国人在银币正面西班牙国王脖子的位子加盖英国乔治三世半身像小印裁、供英国东印度公司贸易使用,同时在国内流通。随着17世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和1788年英属新南威尔士州的建立,比索银币先后流入这些地区,西班牙比索银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流通。

——摘编自王晓利《西班牙比素银币的流通与世界贸易的形成》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量也大大增加。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班牙铸造比索银币的背景,并归纳西班牙比索银元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2023-05-06更新 | 237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注释:①1487年,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航行,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者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在他1972年的著作《哥伦布大交换》中,首先提出了“哥伦布大交换”这个概念,指的是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它是人类历史上跨越种族的一个重要事件。在人类历史上,这是关于生态学、农业、文化许多项目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克罗斯比认为:“哥伦布航行带来的改变,最重大的一项,乃是属于生物式的改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重大结果之一是:使旧大陆和新大陆的病菌、植物品种进行了交流互换,极大地影响了此后的世界历史。

——摘引自武斌《记疫、祈祷、隔离与共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注释①为例,任选图中②③④的一项进行注释(包含时间、人物、路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美洲传向世界的物种两例,并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615日,郑和率领27800多人,分乘208艘木制帆船,由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开始了持续28年之久的七下西洋的壮举,先后到达东南亚、南亚、波斯湾沿岸、非洲东海岸,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的宝船,最长的长44.4丈、宽18丈,排水量14000吨,载重量7000吨,俨然海上的巨无霸。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明朝宫廷宴请各国使节的宴会上,响起了这样的歌声:四夷率土归王命,都来朝大明。万邦千国皆归正,现帝廷,朝仁对。明成祖死后,因航海耗费巨大,被迫终止。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哥伦布,1452年出生于热那亚西班牙籍织布工人家庭。大海是哥伦布成长的舞台,从水手到船长到航海家,这是他的人生轨迹。1492年,哥伦布与西班牙王室签订协议:“作为海洋领主的陛下,从今以后赐予克里斯多芬哥伦布以‘唐’的尊号(贵族尊号),并委任他为一切海岛和大陆的司令。一切商品,不论是珍珠或宝石,黄金或白银,香料或其他货物……凡是在司令管辖范围内购买、交易、发现或夺得的,他都有权把全部获得物的十分之一留给自己,其余的十分之九应呈献给陛下。”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149283日,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87名船员扬帆远航。经过两个多月的海上颠簸,横渡大西洋,于14921012日清晨,到达了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郑和远洋航行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郑和与哥伦布远航的不同结果。
2022高二下·江苏南通·学业考试
5 . 某研究小组围绕“哥伦布”主题搜集了以下资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示意图中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的航行路线(用图中序号表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
(3)材料三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相关材料。指出对该主题研究价值最大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1500年以前,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互相隔绝,地理大发现打破了这个隔绝状态。此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先后向海外扩张,分别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到1760年前后,欧洲与这些殖民地之间已经形成密切的经济关系。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期发生的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871年以后,资本主义工业飞跃发展,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形成,继而推动了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世界被瓜分完毕。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趋势,提出“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及标志。
2023-09-16更新 | 235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适应性测试(二)历史试题
7 . 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图1、图2、图3是欧洲三个历史时期(15世纪、16世纪、17世纪中后期)的世界地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相关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3-01-12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课时训练】-【大单元教学】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中外历史纲要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中叶,素有“航海家”之称的亨利王子在葡萄牙设立航海学校,培养航海人才,奖励航海事业,积极筹划开辟绕过非洲到东方的新航路。“他企图攫取香料贸易,他渴望传播基督教福音”。由于“欧洲市场对香料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埃及对于转口的东方货物征税很高,这种情况自然使发现一条直接通往东方的航路具有新的价值”。

——摘编自黄顺利《地理大发现与中国海洋观的演变》

材料二   15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海外扩张,首先意味着这场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

——石元蒙《中西文明的最初碰撞——葡萄牙人入居澳门与明政府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世界各地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9 . 从15世纪末开始,人类的全球化进程拉开序幕,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攸线的发现,交往范围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三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有哪些?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的。
2022-10-30更新 | 246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一学习小组为研究新航路开辟课题,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开辟前

甲: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千、小亚细亚及克里米亚半岛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一方面,帝国军队婢意抢劫商旅,另一方面,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鉴于此,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自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以来,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特别是中国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所以想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的人比比皆是。

乙:14世纪,葡萄牙人改造了阿拉伯人的三角帆,因此加快了船的航行速度。这样,船身增大了,速度加快了,操纵也更加灵便了。1485年,葡萄牙人第一次使用星盘,不久星盘被更廉价的象限仪所代替。而象限仅是确定经度所必需的仪器。早在14世纪,西欧绘制地图的技术已相当发达了,当时开始出现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

——摘编自吴于廣、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材料二   开辟中

8月3日,带着女王授予的海军大元帅的任命状,哥伦布登上甲板,对女王资助给他的三艘帆船下达了出航的命令。为了减少船员们因离陆地太远而产生的恐惧,哥伦布偷偷调整计程工具,每天都少报一些航行里数。但即便如此,两个月后,一无所获的船队依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10月10日,不安和激愤的船员们声称如果继续西行就将叛乱。激烈争论后,哥伦布提议:再走三天,三天后如果还看不见陆地,船队就返航。他这么做无疑是十分明智的,因为仅仅在这次骚乱三天之后,曾经反对他的水手就在桅杆上高喊:“陆地!”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

——摘编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开辟后

这条航道东起美洲的阿卡普尔科,西至亚洲的马尼拉,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大帆船是西班牙人应佣中国的工匠在马尼拉建造的,载亚300吨左右,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大帆船贸易自1565年开始,于1815年结束,每两年往返一次。这种贸易实际上就是用美洲的金银换取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商品。

——摘编自《马尼拉大帆船及其航线》

(1)说明材料一对于研究本课题的史料价值。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看,分析材料一甲、乙之间的逻辑关系。
(2)在使用材料二研究新航路开辟时,你有什么建议?
(3)为了更全面地探究新航路开辟,在材料一、二、三的基础上,请你再分别为材料一、二、三提供一个研究视角,并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