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阅读14世纪前后欧洲的商路图

请回答:

(1)假如在15世纪初,一位意大利商人阿方索,走水路到达广州,从地中海到印度洋应该经过什么地方?到15世纪中叶,他的儿子想继续在这条路上经商,却困难重重,原因何在?

(2)到16世纪时,阿方索的重孙来中国广州,他还可以走哪条水路?他能这样走,应该感谢哪些航海家?

(3)在阿方索的重孙生活的时代,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等许多国家的人们频繁地往来于世界各地,这些活动对世界的整体性有何影响?

2018-05-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曾经,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而今,早已是一个整体。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三                                                          材料四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指出图中的①、②、③、④航线哪条是哥伦布的航行路线?请列举两位(除哥伦布外)与此事件有关的历史人物?
(2)依据材料一的文字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二,分析引起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指出工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发明成果是什么?它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3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罗源一中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卷

3 . 船是人类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它促进人类生活的改变,也使得世界各国彼此联系越来越紧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哥伦布的遗言”,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并分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美洲、对西班牙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主要人物金能亨在经过一番调查后认为,长江的营业额几乎是难以估计的。即以原棉一项而论,估计长江流域的产量便大大超过美国全国的产量。在汉口出售的外国棉织品,估计一开始就会达到2.5万吨,而这些棉织品只占上海总进口量的一小部分。

——摘编自《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

(2)请指出材料二图中的“克莱蒙特”号蒸汽机船属于第几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9世纪的各大洋是蒸汽机船的天下,依据材料二,分析蒸汽机船对欧美工业国的海外扩张具有什么重要作用。

材料三

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初创时自英国购买了一批海轮使用,左图为“伊敦”号,1872年10月以50397两白银向大英轮船公司购得。

(3)结合所学说明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主要原因。从轮船招商局的设立可以看出洋务运动时期怎样的社会潮流?

2017-07-2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肃南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历史上,人口增长、削减、迁移、流动对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是中国历代人口规模图

材料二:19世纪二十年代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材料三:17世纪晚期英国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英国的牧师、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了《人口论》,他描绘了英伦岛国人口膨胀的可怕前景。……他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这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鸦片战争后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17世纪后的200年间的英国和1978年底以来的中国,分别是如何安全绕过“马尔萨斯陷阱”的。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
材料一   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
材料二 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东起朝鲜,西讫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叙
材料四   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
(3)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2016-11-27更新 | 3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仙游市金石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