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前5世纪时期,希罗多德所见的世界)

图二(亨利库斯·马尔泰卢斯1490年根据葡萄牙航海家消息绘制的世界地图)

材料二   当世界走进中国时,曾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国,做出了激烈抵抗,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才得以恢复并确保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古老国度在不断适应国际化冲击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并因此思路越来越清晰,心态越来越平和。

——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1)对比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指出欧洲人对世界范围(陆地)认知的主要变化,并写出图二中“葡萄牙航海家”的名字。结合所学概括由此开始的“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带来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指出中国政府做出“主动向世界开放”决策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试从经济角度概括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
2021-10-12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18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方向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下面四辐图是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贝海姆1492年图                           舍纳1523年图

霍曼1716年图                         丹维尔1761年图

        ——摘编自(美国)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信息有关联,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
2021-04-15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从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二 哥伦布探险队1492年起航之前,不仅美洲大陆不为外界所知,中国和欧洲相互之间也了解甚少。然而,一个世纪之后,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白银;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纷纷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烟草、马铃薯、火鸡从美洲传到欧洲,欧洲人则带着小麦、马匹和麻疹来到美洲。除了白银,欧洲人从美洲带来的农作物(土豆、番薯和玉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摘编自新闻晚报《“哥伦布大交换”如何改变地球》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并指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1-05-16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图1:15世纪前欧洲人改进的能抗风浪的多桅帆船   图2:1512年波兰制图师绘制的地图,这张图上日本在墨西哥以西不远


图3: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图4:十字标尺,航海者可以确定纬度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结合图3及所学知识,简述15—17世纪欧洲人探索海洋,使全球海路大通的历程。


(2)运用上面图片及文字信息,讲述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及影响。(要求:按照因果关系、逻辑清晰)
2020-04-13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练习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图1   15世纪前欧洲人改进的能抗风浪的多桅帆船


图2   1512年波兰制图师绘制的地图,这张图上,日本在墨西哥以西不远


图3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图4   十字标尺,航海者可以确定纬度


(1)结合图3及所学知识,简述15—17世纪欧洲人探索海洋,使全球海路大通的历程。
(2)运用上面图片及文字信息,讲述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及影响。(要求:按照因果关系、逻辑清晰)
2020-02-17更新 | 260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练习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多亚派虽然把财富、人间的显赫、痛苦、忧伤、快乐都看做是一种空虚的东西,但他们却埋头苦干,为人类谋幸福,履行社会的义务。他们相信有一种精神居住在他们心中。他们似乎把这种精神看做一个仁慈的神明,看护着人类。他们为社会而生;他们全都相信,他们命里注定要为社会劳动;他们的酬报就在他们的心里,所以更不至感到这种劳动是一种负担。他们单凭自己的哲学而感到快乐,好像只有别人的幸福能够增加自己的幸福。

——《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文艺复兴建筑是14—1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建筑风格,有时也包括巴洛克建筑和古典主义建筑。起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右图: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在理论上以文艺复兴思潮为基础;在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

文艺复兴运动不仅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影响的结果,它还吸收了外来文化,特别是阿拉伯、印度和中国文化中许多有用的东西,中国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三大发明引起了欧洲航海、军事、文化等领域的革命,对文艺复兴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 结合所学, 概括斯多亚学派的主要观点和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设计所体现的精神,并用一句话概括该建筑的地位。扼要概述中国的“三大发明引起了欧洲航海、军事、文化等领域的革命”。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图1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何为“旧航路”?何为“新航路”?
(2)根据图1和图2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2020-03-1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同步练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有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

——郭物《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的新现象(见下图)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交通网络”的名称及汉朝为其“提供军事保护”的机构。根据材料一,概括“交通网络”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位与图一现象有关的航海家。写出图二反映出的历史事件。结合图一、图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020-02-0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检测题
9 . 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 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较轻。此后建立的大生港承担了航运功能。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图11 南通地理位置示意图
(2)阅读材料三和图11,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四 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道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
(3)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水与人类文明进步”关键词表
三峡水利工程
筒车
新航路开辟
轮船招商局
第聂伯河水电站
海上马车夫
北洋水师
罗盘针
水力织布机
海上丝绸(陶瓷)之路

(4)阅读上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19-01-30更新 | 1172次组卷 | 3卷引用: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北京卷)

10 . 阅读14世纪前后欧洲的商路图

请回答:

(1)假如在15世纪初,一位意大利商人阿方索,走水路到达广州,从地中海到印度洋应该经过什么地方?到15世纪中叶,他的儿子想继续在这条路上经商,却困难重重,原因何在?

(2)到16世纪时,阿方索的重孙来中国广州,他还可以走哪条水路?他能这样走,应该感谢哪些航海家?

(3)在阿方索的重孙生活的时代,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等许多国家的人们频繁地往来于世界各地,这些活动对世界的整体性有何影响?

2018-05-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