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

——[意]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材料二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哥伦布远航的真实目的。结合所学,简述新航路开辟的主要事例并指出新航路得以开辟的客观条件。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新航路开辟是如何给“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结合所学分析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对亚非拉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地图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世界的理解,是人们解读空间关系的工具。如图是166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雇员约翰·布劳绘制的《大地图集》中的一幅航海地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约翰布劳绘制的《大地图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当西欧人开始探险航行时,他们发现散居世界各地的诸民族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水平。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仍处在旧石器时代的食物采集阶段,美洲处在从旧石器时代到中美洲文明的不同发展水平上,非洲也表现出类似的多样性,欧亚大陆的中东、南亚和东亚有着非常先进、高度发展的文明。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文明的代表及最初出现的地理区域。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欧人开始探险航行时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022-07-2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玉米的传播与史料价值】

材料一   1492年,哥伦布将他在靠近美洲大陆海地岛看到的新谷物-玉米以及当地人食用玉米方法的发现郑重地报告给了西班牙国王。1494年,哥伦布第二次航海归来,把玉米果德车献给西班牙国王。

1505年,葡萄牙人种植玉米,为解决向南美洲贩运奴隶时所需的粮食,于16世初将玉米引入西非殖民地,在17世纪中叶经陆地传入到非洲南部。

1562年,英国首次在试脸地引种玉米。1571年,德国开始大面积种植玉米,称为“意大利玉米”,可能是从意大利经由瑞士引进的。玉米向亚洲传播的时间一般认为大约在16世纪初,葡萄牙人将玉米传入印度、孟加拉国等地,而后从印度经中国的西藏传入内地。

—摘自1962年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出版的《玉蜀黍专著》

材料二   16世纪四十年代德国福克斯的植物志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幅印刷出版的玉米植株全图。耐寒的玉米的推广渐渐消解了欧洲传统的冬季休耕制度。玉米粒和玉米秸秆大大取代了牧草成为饲料。16世纪欧洲小麦的种收比仅为1:5,即种下一颗麦粒能收获五颗麦粒;而同时期玉米的种收比可达到1:25-100。是小麦的10倍左右。玉米传入某国、某地区之初,各国和当地的统治者,包括国王、诸侯、领主、教会、教堂、各层等级议会、城市共和国的僭主家头、自治市的首脑等,出于种种原因,往往没对玉米种植征税、收租、取赋、分润。故玉米入欧后很快传开。

—张箭《新大陆玉米在欧洲的传播研究》


(1)提取材料一中的信息,说明该材料对研究15、16世纪世界史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玉米入欧后迅速传播的原因。
2023-07-1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摘自张海鹏主编《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四条航线的相关史实。
(2)材料二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相关材料。请从中选取对该主题研究价值最大的两份材料,并说明理由。
2021-07-23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辣椒在中国

材料一   辣椒起源于中南美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是人类种植的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1493年,哥伦布把辣椒带回到了欧洲。1542年,葡萄牙人把辣椒带到了印度果阿,15-16世纪,辣椒传入中国……主要有2条途径,一条是通过马六甲海峡传入广东和福建的港口,另一条是通过菲律宾传入福建泉州和浙江宁波。

——摘编自邹学校、朱凡《辣椒传入中国的途径与传播路径》

材料二   西班牙人及西班牙人开辟的盛极一时的从墨西哥—菲律宾—中国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在辣椒传入中国的问题上发挥着首要作用。从1565年到1815年的两个半世纪中,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当局每年都派遣14艘大帆船,来往于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之间,每年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在100万比索至400万比索之间,用来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等商品。1571年至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其中1/2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郑南《关于辣椒传入中国的一点思考》等

材料三   几则关于辣椒在中国的记述

内容出处
番椒丛生,白花,果俨然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燕闲清贯笺》(明·高濂,1591年)
辣茄性热而散,亦能祛水湿《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1765年)
海椒,俗名辣角,土苗用以代盐《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志》(清,1812年)

中国历史上很早形成偏重农业的生产传统和民艰于食的生活状态,决定了以农业为主的中国人对辛辣的偏嗜。辣椒在中国有“番椒”“海椒”“辣角”“辣虎”“辣子”等多种不同称谓,表明了其分布的地理与人文特征……辣椒在中华大地不均衡普及的过程,表明越是经济生活相对贫穷的地区,嗜辣程度越深。

——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清代后期至民国年间,食辣习俗广泛存在于西南以及两湖等地的农村与口岸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川菜、湘菜为代表的辣菜逐渐在一些原本少有食辣习俗的沿海城市扎根……食辣逐步成为一种主流的饮食习惯。

——摘编自曹雨《中国食辣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15-16世纪辣椒传入中国的历史条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描述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过程。(要求:史实准确,逻辑合理,表述清晰)。
2024-01-22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哥伦布在首次西航时写道;“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下决意派臣一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和拜该地诸君王,了解风土并使其人民版依香神圣宗教”…光他在航行到古巴附近时写道:“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二位陛下还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途,专取海路西行,前往印度地区,以便将陛下之启书面呈当地诸位国王,履行君命。

一一摘编自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市场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一一英国。到了19世纪未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歼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1870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摘编自叶于度、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促成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
2022-07-0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11700年英格兰精英人物初始兴趣的转移(部分)(单位:百分比)

初始兴趣分类

年份

16011625

16261650

16511675

16761700

牧师

37.2

30.1

19.5

13.2

律师

25.3

25.8

27.8

21.0

科学家

12.8

28.2

31.4

27.6

——摘编自宋琳《科学社会学》

材料二   英国1801—1861年工农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1801

1811

1821

1831

1841

1851

1861

产值比重

农业

农业

34

37

30

28

24

21

19

工业

28

27

34

37

39

40

41

就业

比重

农业

35.9.

33

28.4

24.6

22.7

21.7

18.7

工业

29.7

30.2

38.4

40.8

40.5

42.9

43.6

——摘编自许冰《工业革命影响就业结构的历史考察与例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01—1700年英格兰精英人物初始兴趣转移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01—1861年间英国工农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亨利一世授予伦敦的特许状

时间内容摘要
1129允许伦敦人及其财物免除通行税、过路费以及在全英格兰和海港的其他所有关税
1130伦敦市民都不得到城市以外进行申诉,任何市民在受到控告时,立誓表明其伦敦市民身份之后,他们的审理就可以在城市内进行
1130伦敦市民有权力选举其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选举他们所愿的任何伦敦市民为法官

注:特许状是中世纪时西欧城市以赎买等方式从国王等人的手中得到保证市民权利的证书

——摘编自吴江艳《中世纪伦敦城市自治探析》

材料二   在伊丽莎白(15581603年在位)登基为王的时候,教会的财产被大量投入市场,它增加世俗人士的富裕程度。同时,成千上万的人涌向位于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寻找未来,莎士比亚就是其中之一。到女王辞世前夕,伦敦急剧膨胀,成为欧洲第一大城市。这里到处都是在重商主义和个人主义上升时代成功或潦倒的寻梦者。伦敦不仅是英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而且在金融和贸易方面使欧洲其他城市瞠目以对。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伦敦城因特许状而获得的权利,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伦敦成为欧洲第一大城市的原因。
10 . 下图是不同时期,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分布变化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作者力图通过图1、图2分别传递给我们什么信息。
(2)参考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绘制一幅1780-1860年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安排图,并阐述理由。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