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如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之一的彼特拉克就在作品中写道:“你就应该是你自己的主宰”“我只是凡人,我只希望得到人世间的幸福”。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等

材料二:从15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起,欧洲人开始拓展他们已知世界的前沿。向外拓展的理由是复杂的:寻找新的商业航线以及对冒险的追求……也是知性文化(它使文艺复兴显得非同寻常)变化的产物。阅读希腊文和学习古代科学及数学课本能力的恢复,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和地球问题的新的大讨论。这些讨论使人意识到:不仅东方——中国、日本和盛产香料的岛国的财富可以通过西向航行而得到,而且其间的距离也可以被测算出来。

——摘编自【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文艺复兴的先驱和人文主义之父分别是谁?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5世纪欧洲最早“拓展他们已知世界”前沿的两个国。
(3)根据所学,欧洲宗教改革首先兴起于哪国?写出宗教改革后出现的“三大新教派”?
(4)17-18世纪反封建专制制度的启蒙运动,出现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其中卢梭的国家学说是什么?不仅将“理性发挥到淋漓尽致”,也是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是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亚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18.3%18.3%2.4%22.9%5.45亿
175019.2%13.1%1.6%30.9%7.28亿
185022.7%8.1%5.1%35.1%11.71亿
190024.9%7.4%9.0%24.9%16.08亿

材料二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基本改变了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一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诸文明区域间的接触和交流主要发生在交通相对便利的欧亚大陆和北非,主要形式是互通有无的贸易和由商人、宗教使者、探险家推动的文化交流。总体来看,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一直到15世纪末,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纵向发展程度的严重制约,地域性历史的格局没有根本的变化。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各个人群之间的互动反过来产生了规模空前的交流,这些交流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区域。有一些交流是生物种群方面的: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以及病菌都传播到未曾到达边远的地区。航海探险唤醒了商业贸易的繁荣,为了寻求贸易机会,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8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建立起环球贸易和交通网络。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著,魏凤莲等译:《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6世纪前、后世界文明交流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后文明交流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2-05-0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验收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摘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材料二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请分别从物质和精神两个角度说明开辟新航路的动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航路开辟给西欧社会带来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理大发展的出现,源于随文艺复兴出现而来的新科技和新观念,其中包括地理学、航海学和造船业的进步。1492年经合并形成的西班牙政府,决定资助哥伦布近行探险远征,指望他能够绕过葡萄牙在非洲和印度洋的封锁到达印度。但是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而是发现了一个新世界。人数很的西班牙征服者,借助他们所带去的流行病,建立了西班牙宗主统治,昔日堪与欧洲绝关的美洲帝成了西班牙人夺取和运输金银的中心。

——摘编自赵立行著《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16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先用从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马尼拉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产品,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将这些商品运抵新西班牙殖民地的阿卡普尔科港。一部分商船将中国商品就地出售,再装上白银回到马尼拉,以再次购买中国商品,另一部分商船则将中国商品和美洲盛产的经济作物运回西班牙本土,在那里购得美洲殖民地需要的各种物资后再返回美洲。在整个贸易过程中,因为以马尼拉作为中转站,且以西班牙式大帆船作为运输工具,所以也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广绣大披肩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货物之一,欧洲人只知其来自集运地马尼拉,而不知其原产地,因而被称之为马尼拉大披肩。披肩的色调整体比较雅致,图案基本结构是外围一圈盘卷的蔓藤花枝纹样作为窄花边,它原是16至17世纪英国刺绣的纹样。花边内具有中国传统的花鸟图案以及十字形状。中国披肩在19世纪成为西班牙女性民族服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至贵妇,下到雪茄厂女工,都以拥有一件来自中国的披肩为荣。

——摘编自蔡琴《全球贸易史上的“马尼拉披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动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影响。

6 .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图中上方题诗“无数铃声通过碛(沙漠)应驼白练(丝绸)到安西”,表达了作者对什么历史景象的追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欧洲航海家利用“帆船”完成了哪一历史壮举?指出完成这一壮举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15世纪帆船”相比,“19世纪汽轮”有何显著进步?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延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它对汉时期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史流。   

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黄金、白银等可以充当货币的贵重金属进行商品交易,但西欧本土的金银产量不能满足需求。《马可·波罗行纪》使欧洲人相信东方遍地黄金,西欧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增强国力、获得财富,都纷纷支持远洋探险活动。从1487年迪亚士首先开始探索到东方的线路,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
2022-04-0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罗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文科)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船队每到一地,都要先向当地的国王、酋长宣读明朝皇帝的诏书,赠送珍贵的礼品,然后用所带的瓷器、丝绸、麝香、铁器和金属货币,交换各国的珍珠、宝石、香料及珍禽异兽,还同当地人分享中国的历法、图书、冠服、乐器、度量衡器、种植技术等。许多国家在郑和访问后,都与明朝建立起邦交和贸易往来,部分国家的使团甚至搭乘郑和的船只来“朝贡”。有一次随船队到中国的各国使臣竟达1200余人。满剌加、苏禄、浡泥的国王还亲自到中国朝见明朝皇帝,以表达对中国的友好感情,其中苏禄和浡泥国王在中国期间不幸病逝并葬在中国。

材料二   陛下应该下决心让他们成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开始做,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西班牙赢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广大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以及他们所有的人。毫无疑问,在这些土地上蕴藏着大量黄金……这里还有宝石,有名贵的珍珠,取之不尽的香料……也许这里还有数量可观的棉花…

——哥伦布《航海日志》(1492年11月12日)

1519年,西班牙人科尔特斯带着600人、17匹马、10门大炮到达墨西哥,用三年时间征服了富庶的阿兹特克帝国。金字塔、庙宇和王宫都被夷为平地,拆下的石头被用于建造西班牙政府大楼和教堂。阿兹特克人也因杀戮和感染欧洲人带来的病毒而大量死亡。美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解体了,取而代之的是欧洲人的宗教、语言、文化和政府。

材料三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活动目的有何差异,二者处理不同文明差异的模式有何不同。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中西方处理世界不同文明差异方面的不同模式。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的出现,源于随文艺复兴出现而来的新科技和新观念,其中包括地理学、航海学和造船业的进步。1492年经合并形成的西班牙政府,决定资助哥伦布进行探险远征,指望他能够绕过葡萄牙在非洲和印度洋的封锁到达印度。但是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而是发现了一个新世界。

——摘编自赵立行著《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交换体系将非洲一欧亚大陆、美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及美拉尼西亚、澳大利亚和波利尼西亚的市场联结成为第一个真正的世界体系。由于非洲——欧亚大陆和美洲世界体系的联结,使农作物、技术、民族甚至病毒大肆蔓延。16世纪,在秘鲁和南美洲人口居住较为密集的地区,16世纪人口数量下降了大约70%;而美洲的人口数量整体下降了50%—70%。非洲——欧亚大陆驯化的动植物的引入,改变美洲的经济、社会结构以及交换网络的时候,美洲驯化的动植物的引入同样极大地改变了非洲——欧亚大陆。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时间地图:大历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动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的交换体系”对世界的影响。
2022-07-2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球领导权的长周期表(1494—2020年)


材料二   今天的全球政治是和多文明化一样的多极化。欧盟、俄罗斯、中国在挑战美国霸权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但是文化的差异使他们难以组织一个有效的联盟去反对美国的霸权。“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将会保持一个不太短的历史时期。等到世界几大力量中心的实力对比大体均衡,也就是各大极中,没有一个极能对其他极占压倒优势时,多极化就形成了比较均衡、稳定的国际格局。要达到这一步,可能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单秀芝《发展中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全球领导权周期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
2022-07-1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