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开始的时候,西欧城市都相对弱小,领主无论强弱基本都可以维持封建庇护关系;当810世纪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时,各地城市快速兴起并且实力不断增强。到11世纪,不少城市的实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一些领主。意大利的城市首先通过和平赎买和武装斗争等方式获得了自治权,一些领主颁发特许状赋予城市一定的(或完全的)自治权,从而消减市民对领主的抗争,并减少了连年战斗给城市及其商贸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有些城市富商还出钱出人支持王权及国家统一大业。

——摘编自陈兆旺《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制度分析》

材料二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组织远航和殖民侵略的国家。它们在15世纪末完成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化的过程中,把开辟新的航路同开拓疆土以及扩张基督教结合起来,作为扩大收入来源的良机;长期的战争使两国都涌现了一批以战争为职业的军事贵族,其热衷于军事和殖民活动;西葡两国的造船业和航海业又比较发达,一些港湾是意大利和尼德兰之间航路的中转站,热那亚许多水手就迁居到葡萄牙。

——摘编自王觉非《欧洲五百年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出现的背景,并说明其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最早组织远航和殖民侵略国家的条件。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的世界是西欧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的世界,这之前各大文明相对而言各自独立发展,有往来但并没有给对方带来颠覆性的影响。欧洲1850年时的所有优势都产生于1750年以后的“科学文化”要素,特别是在英格兰,这些要素包括:越来越强的读写能力和印刷术、科学社团的发展、比较容易听懂的公开演讲等。

——摘编自陈恒《谁在叙述谁的全球史:不对等与历史书写的陷阱》

材料二   欧洲中心主义者认为,西方之所以能够崛起并最先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突破,依赖的是自身的“禀赋和特性”,近代世界的兴起被描述为西方的胜利。而英国学者约翰·霍布森则认为,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东方比西方更先进,在促进近代西方文明的崛起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东方的贡献,西方的崛起无法想象。

——摘编自张倩红《先发的东方与落后的西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从边缘走向中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证约翰·霍布森的观点。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航海中,航船定位、定向和计算时间的依据是本初子午线。自大航海以来,欧洲各国的航海人各自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本初子午线,于是,经过里斯本、巴黎、格林威治、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加的斯、里约热内卢等地的经线,分别被不同的航海者认作本初子午线,形成了很多条本初子午线并存的局面。据统计,在1884年华盛顿国际子午线大会之前,光是欧洲人的地形图上标注的本初子午线就多达14条。这就是说,一艘位于海洋某处的船只,如果依据14条本初子午线分别来表述其方位,人们就可以对这艘船的地理位置给出14个不同的但都准确的答案。188410月,由27国代表参加的华盛顿国际子午线大会正式召开,这次会议决定:采用一条所有国家都通用的本初子午线,建议派代表参加会议的各国政府接受经过格林威治天文台经纬仪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大会还建议采用以格林威治子午线为基准的“世界日”,为建立世界时区体系打下了基础。大体上,欧洲国家和北美地区到20世纪上半期都已接受时区体系。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材料二   1874年,《申报》在一篇社论中就直指租界的经济活动、国际贸易与办公时间被西方垄断的事实。1866年,英籍海关人员赫德主持试办的新式邮局,仿照英国邮政系统引入格林尼治时间。民国初年,北京政府在遵行全球标准时区体系的基础上自主规划、颁行了五时区制。南京国民政府亦沿袭五时区制。但五时区制处于激烈变动之中,如1933年广西省政府认为“采用中原时既属不可,采用陇蜀时亦极不便”,遂通令全省“一律严守本省采定东经110°为标准时刻”,形成独特的广西时间。这种情况直到1939年国民政府为适应抗战军事部署的需要而重申五时区制并改以陇蜀时区为全国标准时区后才稍有好转。1949年,毛泽东在新政协开幕词中表示,新中国将“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新中国成立后自觉遵行的“北京时间”(即东八区时),实质上是对近代全球标准时间体制的自觉默认、自动遵行与自主实施。

——摘编自封磊《从海关时到北京时:近代中国的“时区政治”及其嬗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标准时间体系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标准时间体系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际标准时间体系的认识。
2024-04-2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1602年,传教士利玛窦携带地理学家奥特里乌斯绘制的欧洲地图来华,太仆寺少卿李之藻等人提供了长江、黄河、长城等详细的明朝地理资料,并与利玛窦协作绘成现存最早的中文彩绘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以木版刻印出版。此图按万历皇帝授意,以中国版图为中心,展现了世界整体的轮廓。依据经纬度绘制椭圆横版地图,全图标注世界1114个地名,绘有五大洲(当时澳洲还未被发现)、四大洋,附注各国地理志异,绘有风俗禽兽,四方各置“九重天图”“天地仪图”“日月食图”等。1608年,万历皇帝下令临摹12份传世,原本随葬明定陵。至晚明,该图已被官员、士人当做奇巧之物。清代士大夫质疑大西洋“荒渺莫考”,认为“夫人顶天立地……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无人着意于此图的技法和价值。鸦片战争失败后,道光皇帝派姚莹询问中英、中俄之间的距离、方位时,《坤舆万国全图》就藏在深宫之中。2014年,地理学家郝晓光绘制的竖版世界地图公开出版发行,克服了传统横版地图不适合表达南北半球地理关系的缺陷,用多元和多角度的方式,全面客观展现世界的地理关系。同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欧期间,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赠送的礼物,正是奥特里乌斯绘制的地图。此时,欧美也开始采用郝晓光竖版地图,并纷纷效仿绘制。从利玛窦到郝晓光,“西方—东方”“东方—西方”的轮回走了400多年。

——摘编自黄时鉴、龚缨晏《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坤舆万国全图》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今两版中文世界地图的现实价值。
2024-03-21更新 | 341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地图既是人们空间认知的图像表达,又是人们进行空间认识的工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70年,在安特卫普首次出现了名为《地球大观》的地图集。其作品利用大量航海日志与地图资料,采用统一的投影法、 比例尺和“一图配一文”规则,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荷兰人很快效仿这种制图和商业模式,阿姆斯特丹成为后起的行业中心,“地图集”作为一种新型出版物开始流行起来。

1594年,法国人莫里斯·布格罗出版了一部国家地图集《法兰西大观》,收录了18幅王国地图,将古代高卢的疆域同当下法兰西的领土对应起来。波旁王朝也在边境省份任命了多位“国王工程师”直接负责地形的勘测,并且配备了专门的地图绘制人员。他们走遍了王国的疆域,绘制了可以准确定位的地图,还形成了许多文字报告和图集。

———于京东《图上的“国家”:西方政治史研究中的地理学叙事及其变迁》

材料二   清末以降,采用西方印刷技术的新式地图,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与 “出版救国” 的重要媒介。20世纪初, 商务印书馆开始涉足地图出版领域,特别是伴随“癸卯学制”的颁行,为配合中小学“最新教科书” 的编辑与发行,相继译印《西洋历史地图》《瀛寰全图》《万国舆图》等教学地图,颇受当时中小学教材市场的欢迎。同时,感于“日俄开战,于我国关系甚大”,于1904年出版发行了《最新满洲朝鲜地图》,成为清末较有代表性的时务地图。

———李鹏《清末民国商务印书馆地图出版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 世纪后期荷兰、法国“地图集”出现的背景,并分析两国“地图集”反映的不同价值取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 世纪初新式地图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图革新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2024-02-28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42年,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到达中国。1643-1650年,他游历江南诸多地方,致力学习汉文华语,阅读中华典籍舆志,对中国历史文化极富造诣。1650年,他被罗马教廷任命为杭州地区耶稣会会长。

1653年,卫匡国作为天主教耶稣会中国副教省代理人前往罗马教廷为中国礼仪辩护,最后以他的见解获胜。罗马教廷事后颁布敕令称,中国教徒的敬天祭祖尊孔等礼仪只要无碍于天主教的传播均可照旧进行。

1655年,卫匡国用西式方法绘撰、编著的《中国新地图集》在欧洲出版。这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地理著述。全书内有17幅地图,中国总图一幅,直隶、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四川、湘广、江西、江南、浙江、福建、贵州、云南各一幅,此外,含日本地图一幅。该书双面印刷,还有171面志文,19面目录,可以查明包括长城在内的中国各地城关的经纬度,均按照省份和城市大小排列。在具体内容上,该书不同于中国官私地理志书偏重政治建置的风格;更好地体现了欧洲地理学所主张的综合性学科的性质。《中国新地图集》成为当时欧洲了解中国地理的必读之书,引起欧洲地理学界的重视,一经出版便被译成多种欧洲文字版本,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摘编自杨雨蕾《〈中国新地图集〉和十七世纪欧洲的中国地理认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新地图集》出版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地图集》的特点,并说明该地图出版的影响。
2024-03-11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图政治”视角下的殖民主义

1502年,意大利北部的费拉拉公爵埃尔科莱一世·德斯特花费重金请里斯本的制图师制作了一张世界地图《坎迪诺平面球形图》。它以非洲大陆为中心,勾勒了南美洲东海岸以西一直到东亚和东南半岛的广大地域。在图的左侧画上了一条直直的竖线,把已知世界切割成两部分。坎迪诺图成为现存最古老的反映这条边界线的地图。

15、16世纪之后欧洲制作的世界地图有着鲜明的发展轨迹。对海岸线精确测量,将陆地和海洋二分,各大陆的轮廓线日益清晰。和在陆地上的争夺不同,殖民帝国的海上之争,争夺的不是空间,而是航道。各霸权国也将陆地主权的专属特性延伸到船只和航道上。

1886年7月24日,英国伦敦的《绘图》杂志发表了题为《帝国联盟:表现1886年英帝国幅员的世界地图》的一幅地图。它采用墨卡托投影法,重点突出的是英国的全球殖民地,以及各个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紧密的物质联系。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中心,地图上的英属殖民地以粉红色填充,地图下方,象征英国的不列颠尼亚女神手执三叉戟和未字盾牌,端坐在标注着“世界”的地球之上。

地球空间在近代欧洲地图上表现为三种形态:一种是“已知”空间,一种是“木知领土”,最后一种是海洋。16到19世纪的欧洲地图作品所体现的纯不仅仅是知识或技术,而是赤裸裸的权力。“权力从地图中走来,又行走于打造地图的道路上”。

——摘编自宋念申《地图帝国主义;空间、殖民与地球规治》

(1)近代欧洲地图作品力图告诉我们什么?结合背景加以说明。
(2)对近代欧洲地图作品的作用并加以评析。
2024-03-07更新 | 31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表是16世纪初奥斯曼帝国的相关材料。这可以用来(     
材料出处
直到1517年征服埃及之后,奥斯曼帝国才初步控制了中东地区和地中海东岸(英)帕特里克·贝尔福《奥斯曼帝国六百年》
占领埃及后的奥斯曼人与其他帝国一样,并不想杀掉转口贸易这只下金蛋的母鸡,而是想更多的分享世界贸易(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6世纪初的奥斯曼帝国海军仍处于初级成长阶段,其势力还远未完全成型,征战地中海仍然有些遥不可及(英)佛利特《剑桥土耳其史》
A.重新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动因B.深入研究文艺复兴的具体原因
C.全面探究西方对全球化态度D.正面认识转口贸易的重要作用
9 . 15-20世纪人类历史不断从分散走向整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西欧国家中,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头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两国都在大西洋沿岸,这个地理位置使它们先天地倾向于向海外发展。……葡萄牙王室倡议和鼓励到大西洋探险已经有些时候了,葡萄牙的亨利王子,他的绰号是:航海家,他做了许多工作,为葡萄牙的航海事业铺平了道路。他的业绩在于:使水手及造船技术的传统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改进葡萄牙船舶的航海性能。……他们过去长期处在外来穆斯林的统治和压迫之下,历时几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把他们反对伊斯兰教的感情与虔信基督教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弘扬基督教的信念更加强烈而坚定。……根据1494年的一项条约,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对地球进行了瓜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等

材料二:新航路的发现,对于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市场的扩大也意味着新的产品出现在各国市场上。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美洲特产传播到欧亚大陆。美洲许多农产品是欧亚非诸国人民从未见过的。……由于美洲及新航路的发现,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稍后,北海两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愈来愈占有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新航路开辟的另一个经济后果便是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


1841

1877

农业

20%

14%

工业

43%

55%

服务业

37%

31%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头”的原因,并指出葡萄牙和西班牙瓜分地球的依据。任选两国中的一位航海家写出其航行路线。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当时西欧商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概述其对欧洲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这一时期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10 .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与影响】

材料一   几个世纪以来,特别是1113世纪,亚洲成为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源地,这些贵重商品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与匹敌的,如丝绸、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药材和香料。欧洲人为了从东方输入香料和其他贵重商品,必须支付巨额黄金。因此,对他们来说,对香料和黄金的渴求是合二为一的。特别是在新兴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国,这种需求更加强烈。一方面是由于西、葡处于欧洲大陆的边地,加上奥斯曼土耳其对东地中海的控制,亚洲商品经过层层加码后才能到达比利牛斯半岛。同时,西、葡金银矿藏比较贫乏,加剧了其经济的拮据状态;另一方面是西、葡长期以来受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统治,习染了奢侈豪华的生活方式。收复失地运动使西、葡重新恢复了统治者地位,封建主义的贪欲如同火山,喷涌而出。这种恶性膨胀的贪欲与国内金融的困境形成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使西、葡把掠夺的矛头指向外部世界。

——摘编自张黎夫《试析西、葡积极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兼论西、葡新航路开辟的性质》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西欧各国的经济面貌,加速了封建经济的崩溃,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西欧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超越了亚、非、美洲的许多国家。西欧殖民者在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阻碍了殖民地各国正常的历史进程。其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正如马克思的精辟论断:在原始积累历史上,一切在资本家阶级形成过程中起杠杆作用的变革,都是历史上划时代的事情。那么,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影响已被无数史实证明是深远的。

——摘编自杨凤霞、宁波《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班牙、葡萄牙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