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各种圈养的动物,尤其是马、牛和羊,是东半球的一个重要贡献;东半球的谷类植物也很重要,特别是小麦、黑麦、燕麦和大麦。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番茄、鳄梨、白薯、花生、以及若干品种的蚕豆、南瓜和笋瓜。这些现象表明(     
①新航路的开辟对美洲而言利大于弊   ②东西半球间的物种交流具有双向性
③跨区域大范围的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④世界范围的多元文明格局得到维护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4-07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4·四川泸州·二模
2 . 1500年葡萄牙人首次来到巴西时,他们将印第安人的形象描述为“单纯懵懂的原始人”;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眼中印第安人“食人族”野蛮形象开始占据主位;后来,又将印第安人描述为“懒惰者”、须由黑人取代。这些现象反映了(       
A.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印第安人的形象变化
C.巴西社会结构逐步转变D.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完成
2024-03-15更新 | 476次组卷 | 6卷引用:【好题汇编】高一下期中模拟预测卷(天津专用)
3 . 16世纪末,美洲种植园经济迅速发展,但拥有优质土地的种植园主并不种植谷物,所需粮食则从旧大陆高价购入。这一现象表明美洲(     
A.找到正确的经济发展道路B.人口锐减降低了粮食需求
C.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断D.经济秩序受价格革命冲击
4 . 从1519年开始的100年里,墨西哥地区原有的土著居民2500万,因天花、麻疹等病死亡只剩下75万。欧洲人将牛、马、羊、猪、小麦、葡萄、橄榄等带到美洲。据统计,现今世界上种植最多的粮食作物,大约有1/3起源于美洲。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殖民扩张加速社会转型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C.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起步D.资产阶级统治在各国相继确立
2024-02-07更新 | 196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黄花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科)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7世纪,美洲的玉米在伊比利亚半岛推广开来,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并传入各欧洲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A.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换B.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C.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D.欧洲饮食习惯的变化
23-24高三上·江苏扬州·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某学者指出:哥伦布在1492年抵达美洲之后,不仅引发了跨越大陆大洋的人口、商品、文化、制度等的交流,还带来了一种生态环境上的交换,包括物种、疾病(含微生物)生态体系等。该学者重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A.造成美洲原有社会解体B.改变世界人文生态格局
C.促进了全球物种大交换D.推动商品的洲际间流动
2023-11-16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
7 . 玉米原产于美洲,16世纪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之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玉米的对外传播(     
A.新航路开辟之前已经传播到欧洲B.加强了亚非欧三大洲之间的文化联系
C.直接推动了清朝赋税制度的变革D.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
8 . 1500年到1850年,大量的欧洲人和非洲人移入美洲,而印第安人口因为病菌侵害减少了95%。美洲从纯粹的黄种人的大陆,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美洲人种构成发生变化根源于(     
A.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B.外来各洲人口的大量迁入
C.病毒细菌对原住民的伤害D.欧亚先进文明生产力优势
9 . 如果没有物种引进,我国大小餐馆和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西红柿(番茄)炒鸡蛋、土豆烧牛肉以及八大菜系中的川菜和湘菜等都将不复存在。番茄传入中国的路径是(     
A.美洲一欧洲一中国B.美洲一西亚一中国西北
C.欧洲—亚洲—中国D.美洲一印度一中国西南
10 . 蔗糖起源于亚洲,1430年,葡萄牙与意大利商人将蔗糖种植引入到马德拉群岛(非洲西海岸),随后扩展到其他大西洋岛屿。16世纪初蔗糖被引入到巴西,从而使其在整个近代早期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商品。这反映出(     
A.新航路开辟促进早期全球化发展B.物种的跨洲际传播具有单向性
C.物种交流改变了殖民地经济结构D.欧洲殖民者开始主导世界市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