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世界历史的进程就是人类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秦国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馀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以石为城郭。列置邮亭,皆垩壁之。有松柏诸木百草。人俗力田作,多种树蚕桑。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   1497年葡萄牙王麦纽尔派遣四只帆船出去,寻找香料源地。____担任者船队的司令。149778日,星期日,我们在拉斯提洛拔锚开船。愿上帝佑助,使我们这次为了上帝而进行的远航能顺利完成。149847日,我们到达蒙巴萨城,可是我们并未进入港内,而逗留在碇泊所。424日,星期二、我们从这里启程到卡里库特城去。关于这地方,当时我们的国王已有所闻。我们向东航行,横渡那大海湾,即是红海所注入的海湾。在下一星期日,我们已好久看不到的那北极星又出现了。

——摘编自某航海笔记,录自《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

材料三   地理知识的积累使欧洲水手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影响着全世界各个社会。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变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人类群体的大规模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融合。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阅读材料一、指出“大秦”所指称的国家。结合所学,概括大秦和汉朝交往的情况。
(2)阅读材料二、指出船队的司令姓名,以及此次航行的路线。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此次航行的主要动因和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全球网络建立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
2024-05-01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的最早驯化、驯养及使用发生在黑海、亚速海、里海以北的广袤的西南干旷草原。

★古代的马具会压迫马的气管,严重限制了马的应用。大概到了公元前1800年,有人将马运用于专门的轻型牵引中,并建造了尽可能轻型的马车,这就是战车的雏形。那些游牧骑士冲进底格里斯……一度到达埃及和印度。

★马匹最初由西班牙人引入美洲。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航行首次将马匹带至圣多明各。航行期间,他还率领250名弓弩手、110个火枪手、20名随从及15匹马,对古巴进行了征伐。

★1531年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征服印加帝国之时,奉命将马匹从牙买加带至秘鲁和厄瓜多尔,然后到智利,再到阿根廷。其他殖民者在对新大陆的远征中,携带的马匹数量也明显增加,最后一次竞达万匹。在这一过程中,当地的印第安人也逐渐接受了马,并学会养马、骑马。

——据徐杨、张箭《马在美洲的传播初探》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马的功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的传播对我们认识世界史的意义。
2024-03-30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大题预测卷02(广东专用)-【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3 . 蔗糖的历史,既是一部世界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6世纪伊朗萨珊王朝国王将甘蔗引入伊朗种植。阿拉伯帝国堀起后,甘蔗在两河平原广为种植。十字军东征后,甘蔗及其种植、制糖技术传播到西欧地区。1452年,西非海岸外的马德拉岛开始种植甘蔗。

哥伦布于1493年首次把甘蔗带到了北美洲圣多明各,葡萄牙人在巴西的甘蔗产业极其成功,从而主宰世界蔗糖生产长达一个世纪;当时有句俗话是糖是讲葡萄牙语的。后来,甘蔗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脚步,重新进入菲律宾和太平洋群岛。糖产量的增加导致糖的价格急剧下降,糖得以进入千家万户。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不仅是在饮食上,它直接导致了跨越洲际的人口大迁徙,不过这是在贩卖黑奴贸易的强制下发生的。结果,加勒比海地区乃至南美地区的人口构成,随着甘蔗种植园的不断增加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新大陆生产了大量的白糖,白糖又大量流入欧洲市场。白糖配着咖啡、红茶来饮用,产生了新的嗜好和文化。与此相应,工人阶级中开始出现了茶歇,在工作间歇喝茶休息。这正是由茶的特性决定的,加糖的茶能迅速补充热量,像兴奋剂一样能让人精力充足。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的习惯,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摘编自刘作奎《改变世界的四种植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蔗糖的历史既是一部世界史也是一部社会史。
4 .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六、十七世纪世界贸易体系示意图》


材料二   《清朝全国耕地面积和人口变化表》(部分)   

年代1耕地面积(万公顷)人口(亿)
1661年(康熙元年)5490.2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6081.2
1724年(雍正二年)6831.5
1812年(嘉庆十七年)7913.6

——三民书局《历史(第二册)》

材料三   玉米和甘薯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两种重要农作物。哥伦布首航美洲时就发现了玉米和甘薯,此后,玉米在欧洲和非洲等地逐渐流传开来。16世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薯约在明朝后期传入中国,又名“番薯”。1594年,福建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到17世纪,甘薯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玉米和甘薯的传入,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1)列举材料一示意图中①和②的主要贸易商品。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带来的重要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并从中分析当时的危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材料二中耕地和人口变化的原因。
2023-07-05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纲要上 考前必刷专题之必考主观题20题专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殖民统治与非洲传染病传播】

材料一   欧洲殖民征服打破了非洲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原有的生态平衡。15世纪起,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开始向非洲进行殖民扩张,在长达数世纪的奴隶贸易期间,欧洲、北非、南亚的殖民者和商人将麻疹、水痘、肺结核和梅毒等传染病带到非洲各地。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非洲被欧洲列强瓜分殆尽,殖民征服加剧了传染病在非洲的传播。

在殖民统治下,非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生态、社会与经济变动。城镇化进程加速,强制劳动以及公路和铁路交通使得非洲民众的流动更为频繁,在客观上加剧了传染病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传播。

材料二   面对殖民地城镇的传染病问题,殖民政府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欧洲白人的健康。殖民地政府为此推行种族隔离措施,并且全面干预城镇中的非洲民众生产和生活方式,亚洲人和非洲人成为殖民政府防疫措施的针对目标。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在南非的开普敦、德班和伊丽莎白港等城镇,殖民政府对于亚洲人和非洲人居住区采取防疫措施,将其居住区视为传染病滋生地,对欧洲白人的健康构成威胁。为此,殖民政府将亚洲人重新安置到远离欧洲人居住区的地方,意图通过这种防疫措施,强化殖民城镇中的种族、阶级和文化差异。

——摘编自李鹏涛《殖民统治加剧非洲传染病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非洲殖民地传染病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殖民者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措施并予以评价。
2023-07-03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统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西欧城市发展】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西欧社会逐渐安定下来,人口的增长,以及农业、采矿业、渔业等产量的提高,都相应的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行政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是这样的典型……当市民们获得权力和财政资源时,他们通常能说服国王颁发皇家特许状,准许他们在一个单独的市镇内联合起来,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西欧各区域和部分国家万人以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表(%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西北欧

6.6

7.2

8.2

10.9

13.1

13.6

14.9

中欧

3.7

4.0

5.0

6.0

7.1

7.5

7.1

地中海区

9.5

11.4

13.7

12.5

11.7

11.8

12.9

英格兰和威尔士

3.1

3.5

5.8

8.8

13.3

16.7

20.3

低地国家

18.5

19.5

21.5

26.1

28.6

24.7

23.0

意大利

12.4

12.8

14.7

14.0

13.4

14.2

14.4

注:低地国家包括今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地区

——摘编自王渊明《近代早期西欧城市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1500-1800年城市人口的主要变化及原因。
2023-05-21更新 | 260次组卷 | 5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8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及中古时期的世界-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朝人口估计有3000万,但到西汉初大约只剩下1500万至1800万,至公元2年增加到6000万。东汉初,总人口下降到3500万,157年后,才重新突破6000万。三国鼎立期间,人口仅存约2300万。西晋人口约有3500万,此后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609年,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唐初人口仅有2500万,至755年又增至约9000万。960年,估计人口只有4000万。1100年,人口超过1亿。元统一时实际人口约7000万。明初人口不足6000万,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1655年,人口估计已降至1.2亿。1700年,恢复至1.5亿,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亿的新纪录。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代人口数量的衍变及增减的原因》

材料二   御麦,出于西番,旧名番麦。……花开于顶,实结于节,真异谷也。吾乡传得此种,多有种之者。

——摘编自【明】田艺衡《留青日札》

闽人多贾吕宋(菲律宾)焉,其国有朱薯……然吝而不与中国人,中国人截取其蔓咫许,挟小盖中以来……其初入闽时,值闽饥,得是而人足一岁,其种也,不与五谷争地,凡瘠卤沙冈皆可以长。

——摘编自【清】周亮工《闽小记》

田亩起丁(丁银),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

——摘编自【清】吴永芳《嘉兴府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至清代中期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说明清代人口"很快破2亿大关"的原因及影响。
2022-12-23更新 | 132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冲破了传统的朝贡贸易体制,把晚明中国带进了“全球化”贸易的新潮流。15世纪末葡萄牙人进入印度洋,占领印度西海岸的贸易重镇果阿,随后又占领了马六甲和香料群岛。1557年后又以“租借”的手段使澳门成马一个贸易基地。这样葡萄牙以澳门为中心进行转口贸易,把中国市场卷入“全球化”贸易的网络中,使中国经济面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济新格局。葡萄牙人把中国的生丝、丝织品、黄金、瓷器等商品,从澳门运往果阿,其中数量最大的是生丝,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随之而来的西班牙人把运到马尼拉的中国商品运往墨西哥。随着“马尼拉大帆船”的蓬勃发展,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出口的大宗商品生丝与丝织品以及棉布,主要来自太湖周边的长江三角洲,这种外向型经济,必然带动这一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海外市场刺激了这个地区蚕丝生产事业的发展,使人民就业机会与货币所得大量增加。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玉米引入中国,丰富了食物种类,扩大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马铃薯提高了欧洲抗饥荒能力,加速了欧洲人口的增长。1500年前后,亚欧人口约为4.25亿;1700年前后,达到7.2亿;1800年前后,已经突破9亿。

——摘编自《经济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6世纪世界贸易的特征及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和马铃薯物种交流的传播路径,并简要概括15、16世纪以来世界物种交流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哪个角度考量一个国家兴衰?扼要说说你的依据。
2021-11-04更新 | 281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8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30周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500周年-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知识回顾与习题演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