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9 道试题
1 . 【人类之网与历史演进】

材料一   一个网络,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把人们彼此连接在一起的一系列的关系。这些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说,邂逅之交、亲属、朋友、群体敬拜、对手、敌人、经济交往、生态交流、政治合作,甚至还有军事竞争,等等。通过上述这些联系,人们彼此交换信息,并且使用这些信息来指导他们下一步的行动。塑造人类历史的,正是这些信息、事物、发明的交换与传播,以及人类对此所做出的各种反应

——摘编自《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

材料二   最初的人类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即形成了一个个小型网络,用于组织小规模的采猎活动。……距今约12000年前,定居农业逐渐发展起来。农民与周边的小共同体交换着关于农业生产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更为紧密的、开始具有区域规模的网络。公元前3500年左右,以崛起的城市为中心,这些原有的乡村网络聚合成了“大都市网络”并在这一基础上孕育出几大辉煌灿烂的文明。及至约公元200年时,一个遍及欧亚大陆和北非的“旧大陆(旧世界)网络体系”形成了。15世纪海道大通,诸多网络终于联结成了一个单一的世界性网络。人口、商品、信息、生物和传染病的加速流动,深刻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的命运。19世纪的工业革命及其带来的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革新,推动了这一全球网络的扩展。19141941年之间一战和经济萧条暂时延缓了全球化进程,但二战后该进程得以复苏并加速发展,最终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

——摘编自薛冰清《“人类之网”:编织世界历史的新范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之网”的内涵,并结合具体史实列举推动这一网络构建的动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选取一个时期,阐释“人类之网”是如何塑造人类历史的?
2 . 17世纪,美洲的玉米在伊比利亚半岛推广开来,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并传入各欧洲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A.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换B.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C.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D.欧洲饮食习惯的变化
3 . 对于原产美洲的南瓜,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南瓜种出南番,转入闽浙,今燕京诸处亦有之矣。”有学者则通过大量地方志出现南瓜名字的时间和地区分布指出,以京冀为中心的北方地方志关于南瓜的记录普遍早于南方。学者的研究很可能是用来说明(       
A.南瓜原产于中国本土内陆B.《本草纲目》属于历史伪作
C.南瓜由民间贸易传入东南D.官方使节往来推动南瓜传入
2023-12-0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11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哥伦布于1493年首次把甘蔗带到北美洲,葡萄牙人在巴西的甘蔗产业极其成功。后来,甘蔗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脚步,进入菲律宾和太平洋群岛,此后蔗糖进入千家万户这一变化(     
A.反映出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B.促进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快速发展
C.是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兴盛的结果D.说明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末,为了追逐香料贸易的巨大利润,在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的资助下,葡萄牙人向东方进行扩张,建立起欧洲——(印度)果阿——马六甲——澳门航线。这条航线最初主要是把马鲁古群岛(摩鹿加群岛)所产的香料运销到欧洲和中国。此后,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纷纷向东扩张,把来自东南亚的胡椒、肉豆蔻、丁香等香料成批运销到欧洲和中国、日本等地,并通过马尼拉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之间的“大帆船贸易”又传播到美洲,使亚洲市场与欧洲、南美洲连接在一起。

——摘编自许序雅《香料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物种大交换”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11-27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英国人发现印度殖民地的杜阿尔斯-特莱区的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这预示着一条新的财富之路。他们就认为:“土壤、土地类型和气候、温度使我相信茶树能在这些较低的山坡上茁壮成长。”殖民政府野蛮地将当地居民全部赶走,没收了耕地,砍伐了森林。由此可见,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A.解决了人地矛盾突出问题
B.改变了区域饮食结构
C.对历史发展产生双重影响
D.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外来作物的传入两汉至隋唐时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畅通,一批西亚乃至北非、欧洲特有的农作物品种被传入中国境内。如葡萄、石榴、西瓜等水果,深受人们的喜爱;菠菜、胡萝卜、黄瓜、大蒜等也成为重要的蔬菜。本土种植的一些蔬菜品种则被取代。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开启了美洲与其他大陆之间的农业交流。据《农政全书》记载,最早引种在福建、广东一带的番薯成为当时重要的救灾农作物,“无患不熟,闽广人赖以救饥”。进入清代中后期,番薯因其耐瘠高产的种植特点,迅速成为民众重要的主食来源。在某些地区,番薯甚至取得了与“五谷”类似的地位。此外,美洲原产的蔬菜类作物也大量传入中国,如辣椒、番茄、南瓜等成为中国人新的食物选择。辣椒“有辛味,可调理食味,乡人多嗜食之”;南瓜、番茄等在传入中国后,也纷纷取得了类似的地位。

——摘编自王思明《中国食物变迁之动因分析——以农业发展为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外来作物的传入”为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逻辑清晰、论证充分、表述成文)

8 . 在十六世纪的大海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副场景:无数的黑人们在狭小的船舱中拥挤的生活在一起,他们被套上手铐和脚镣,衣不遮体,如同牲畜一般,被送往未知的远方。这一现象的影响有:(     
A.玉米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B.民族民主意识不断觉醒
C.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D.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材料二   中国棉产地,以北方平原为多,但是纺纱、织布又因南方气候潮湿,较之北方的干燥,更宜纺织过程中纤维的延伸。于是,棉花由北南运,纺织成品由南方向全国各处销售,遂成为国内贸易的重要项目(山东也有纺织业,产量仍远逊于南方)。江南虽为食米的重要产地,但纺织业吸收了大量劳力,人口众多,以致当地粮食竟不够支应市场,还须由两湖运米接济民食。于是,长江中游运米东下,又成为国内贸易的另一重要项目。

材料三   海路对外贸易,清廷规定以广州为主要口岸,虽然宁波等处也是开埠的口岸,但清廷并不愿意外商进入。清廷的这一态度,在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及其前后中英交涉均坚定不移。清廷所持的理由是便于管理“外夷”,其实重要的因素当在广东的“公行”,亦即独占国际贸易的若干商行,因为它们与清廷内务府的“皇商”有密切关系,不愿放弃这一利润丰厚的特权。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许卓云《万古江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棉花栽培传播的特征。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棉花经济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清廷的这一态度”体现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3-11-2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一   考古学家发现,玛雅人、阿兹特克人的图画象形文字,石柱、石壁、石板上的刻字图画铭文中都有反映可可的图像刻画字。

史料二   1502年,哥伦布第四次远航探险来到中南美洲,据其《航海日志》记载,7月30日,西班牙船队抵达洪都拉斯北岸海外的瓜纳哈岛。在这里他们碰到一条又长又宽的独木舟,上面有二十多个桡夫和好几个像是商人或船主或酋长(家属)的男女乘客。“船舱”里放着各种东西和一大堆可可豆。

史料三   西班牙宫廷编年史家德奥维多在1532—1557年写成的《西印度自然通史》中描述了今尼加拉瓜地区的可可栽培:“他们在可可树行间也栽种其他树……它们长得高大,大小尺寸是可可树的两倍。它们保护可可树免遭太阳暴晒,用它们的枝叶造成一片绿荫。”

材料二   7世纪时,玛雅人在中美洲开辟建立了可可树种植园,以便集中栽培、管理、养护、收获。

11世纪时,玛雅人开始把可可豆用作计数的工具,并把可可豆当成钱币使用。

13世纪,墨西哥阿兹特克人征服了玛雅人,并强迫玛雅人用可可豆向他们纳税。

1502年,哥伦布从中南美洲获得了一些可可种子(即可可豆)并带回西班牙。这是可可(豆)首次进入旧大陆的欧洲。

1528年,征服阿兹特克帝国的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斯最早把印第安式的巧克力饮料带到欧洲。

16世纪30年代,西班牙人将可可种植跨洋传入西非的比奥科岛(今属赤道几内亚),后来又从该岛传入非洲大陆。

18世纪时,英国人发明了一种安装在船上的微型玻璃暖房(温室),用以保护这些长途海上运送的可可树苗“盆景”(由于可可种子/可可豆在收获两周后会丧失活力,可可栽培在全世界的传播主要靠移植树苗或幼树)。一个暖房可容纳100~150株一年树龄的树苗。

19世纪时,可可树苗专用微型玻璃暖房曾广泛使用。

可可树的种子可可豆含有50%的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丰富,是制作巧克力的主要原料。今天,可可栽培已分布于非洲、美洲、大洋洲、亚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生产国有加纳、巴西、科特迪瓦、喀麦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厄瓜多尔,其可可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主要消费国则有美国、德国、荷兰、英国、奥地利、俄罗斯、日本等发达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消费量也与日俱增,成为一个正逐渐兴起的可可消费大国。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箭《可可的起源、发展与传播初探》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可可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作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可可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1-2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