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如表是1650~190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率变化情况(单位:%)。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世界总人口
165018.318.32.45.45亿
175019.213.11.67.28亿
185022.78.15.111.71亿
190024.97.49.016.08亿
①疫病是非洲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   ②人口变化受到世界市场扩展的影响
③技术革命推动了洲际间人口流动   ④奴隶贸易客观上促进了美洲人口增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 . 16世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初称“番麦”“西天麦”“玉蜀黍”等。它的原产地是(     
A.欧洲B.亚洲C.非洲D.美洲
2024-05-1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考)试卷
3 . 1500—1800年,欧洲人将麻疹、天花、水痘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据估计,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由此可知,人口锐减与死亡是因为(     
A.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广阔B.原住民内部各族战争此起彼伏
C.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导致疾病的传播D.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进世界联系的加强
2024-05-1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考)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等蔬菜瓜果,也有烟草、陆地棉等经济作物,总数接近30种。

部分美洲作物传入中国简介

作物

简介

玉米

16世纪中后期,玉米的种植记载开始出现在甘肃《平凉府志》和云南《大理府志》等地方志中。早期“山间民只知种秋禾、玉米”,平原地区居民仅在地头屋角、田畔园圃“偶种一二”“以娱孩稚”;至清朝中后期,玉米种植已遍及大江南北绝大多数省区,各地有关玉米的称谓多达99个

番薯

明嘉靖《云南通志》指出云南六府州均种植“红薯”;福建《闽小记》记载:“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明人苏琰《朱蓣疏》亦载:万历年间泉州出现饥荒,“他谷皆贵,惟薯独稔,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由是名曰朱薯”。18世纪末至 19世纪初,番薯逐渐传至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

番茄

1613年山西《猗氏县志》中已有番茄种植记载。番茄引种之初作为观赏植物,19世纪中后期才进入菜圃,20世纪初上海等大城市郊区开始栽培食用

烟草

烟草传入之初主要作为药用,后成为大众嗜好品,迅速发展;17世纪80年代,福建地区的烟草种植“与农夫争土而分物者已十之五”;到乾隆年间,已发展到“耕地十之六、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则史料的类型及其研究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洲作物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等农作物引入美洲;美洲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等也流向世界各地。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经济腾飞
C.助推了世界饮食结构的改变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和发展
6 .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陆续将旧大陆家畜家禽带到美洲。马在欧洲人征服美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被一些印第安部落迅速使用。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有了马,阿帕奇人才能与欧洲人对抗300年之久。而当巴拿马的一个酋长在回答西班牙人给当地人带来的最大益处是什么时,却不假思索地说,是鸡蛋。这反映了(     
A.世界动植物的跨区域大范围交流B.美洲印第安人适应能力出众
C.物种引入对印第安人的多重影响D.旧大陆的物种数量非常丰富
7 . 16世纪末,美洲种植园经济迅速发展,但拥有优质土地的种植园主并不种植谷物,所需粮食则从旧大陆高价购入。这一现象表明美洲(     
A.找到正确的经济发展道路B.人口锐减降低了粮食需求
C.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断D.经济秩序受价格革命冲击
8 . 以下是美国学者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一书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这本书的主题是(     
第一章发现新世界
第二章细菌战役
第三章旧世界植物、动物移居新世界
第四章哥伦布将梅毒带回欧洲?
第五章新世界作为旧世界的农场
第六章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A.新旧世界物种交流的广泛影响B.疫病对人类社会的严重危害
C.发现新世界导致生态环境破坏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2024-01-20更新 | 202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这个命题,其中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根据这个理论可以知道

1)“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

2)形成的机制一方面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方式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是各地、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不断扩大,最终打破了彼此间的壁垒。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4-01-0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它结合了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动力、美洲土壤,是不折不扣的国际性作物。”这里的“它”最有可能是(     
A.咖啡B.甘蔗C.玉米D.烟草
2023-12-08更新 | 640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