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棉花本是一种在个别区域种植的农作物,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主导了棉花的生产销售,有研究将这种现象称为“棉花帝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考古学家也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

材料二   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无论是种植、纺织生产还是使用,都是在相互隔绝的环境之中进行的,没有产生跨区域的影响力。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跨大西洋贸易网络的建立改变了棉花的命运,棉花开始成为全球性商品。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帝国在美洲开启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土地掠夺”,用暴力强占印第安人土地,准允和保护跨大西洋的贩奴贸易,凭借对远洋航行技术的掌握和武装航运的暴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连接美洲、欧洲和非洲以支撑棉花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网络,即“棉花帝国”。

——摘编自王希《评<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棉花种植及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棉花命运的变化及其原因。
(3)从文明交流的角度,谈谈棉花命运发展带来的启示。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麻涌中学、塘厦中学、第七高级中学、济川中学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新航路的开辟对明朝至清中叶的我国民众的生活产生了影响。下列情景中,不可能出现于当时我国民众生活中的是(     
A.玉米成为某地民众的重要粮食B.对外贸易结算使用银币
C.人们坐蒸汽机车去外地旅游D.使用西洋药医治头疼病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材料一   1518321日(麦哲伦航行前),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

材料二   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航行出发时有5条船,在穿越南美洲最南端的海峡时损失了两条船,横渡太平洋用了80天,这期间船上的淡水和给养都严重不足,许多船员因此得了坏血病,航行期间,共有19人死于此病。到达菲律宾后,麦哲伦在与当地人血腥厮杀中死去。剩余的两条船在收购香料后返回时,一条被葡萄牙人捕获,最后仅有破损严重的“维多利亚号”经印度洋和非洲返回西班牙。

材料三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的身亡地,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

铜碑正面文字:

拉普拉普。15214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铜碑背面文字:

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4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马克坦岛与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5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9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据《艰难的壮举:麦哲伦与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等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特点。
(2)对同一历史事物,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结合材料三的内容谈谈你对麦哲伦远洋航行的看法。
2024-05-2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番薯在日语中被称为“芋”,17世纪末由葡萄牙人或西班牙人带到日本。萨摩的藩主在鹿儿岛种植番薯,将其称为“唐芋”。后来日本人还用番薯制作烧酒,即“萨摩白波”。这可用于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欧洲作物品种得到广泛传播
C.亚洲饥饿问题得到有效缓解D.物种的交流丰富了饮食结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玉米的起源与传播】民以食为天,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中的玉米既是食粮,也是饲料作物。某中学同学就玉米搜集了大量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小组一     玉米的起源史

材料一     考古遗存中的玉米   墨西哥特瓦坎谷考古遗址出土的玉米

材料二     神话中的玉米   

根据古典史诗《波波尔·乌》中的说法,玛雅人的起源属于“植物变化说”。造物主最先是用泥土和木头造人,但都不太成功,后改用新的材料——玉米来造人:“黄色和白色的玉米造成了人的肉体;人的胳膊两腿用玉米团做成,唯有玉米进入了我们祖先的肌体。”。

材料三   文字中的玉米 ——玉米有文字历史的开始

哥伦布在1492年11月15日日记中所记载的农作物:“在那里(此时他们在古巴岛)有一片土地,种植着一种作物,结的果实有点像小麦,当地人称之为马西日(Mahiz,即后来西班牙语maiz、英语maize的词源,意为玉米)”。   

——《哥伦布的航海日志》

材料四   科学视角下的玉米

在墨西哥普埃布拉州巨猫洞最低层发掘出的玉米穗轴,碳14测定距今7000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蝙蝠洞发掘出的王米穗轴,碳14测定距今5600年;在秘鲁中部墓穴中发掘的玉米穗轴,碳14测定距今5000年。这就把玉米的最早被驯化的地区缩小到从美国南部经墨西哥直至秘鲁、智利沿安第斯山的狭长地区。

——汤丽清《种子漫谈》

(1)现在史学界一般认为玉米最早起源于美洲墨西哥地区,根据第一小组收集的资料任选两则,从史料类型、研究价值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研究小组二     玉米的传播史

时间地区
公元前7千年左右驯化中心:北美墨西哥地区中部高原谷地玉米得到驯化和种植。
约公元前3千年前到1千年前左右拓展到中美洲及南美洲部分地区,秘鲁发现四千多年前贮藏玉米的大型仓库;玉米在北美洲很多地方作为重要农业作物种植。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左右哥伦布西渡大西洋把玉米带回到西班牙。由于玉米耐寒且高产,能在土壤贫瘠的山地种植,此后30年传遍了欧洲各地和北非。
17世纪以来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成为仅次于麦类第二大粮食作物,与马铃薯、甘薯这美洲三宝一起支撑起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

(2)根据第二小组收集的资料,概述玉米的传播历程,并从人类文明的交流视角加以说明。
6 . 在马匹传入美洲后,幸存的印第安人很快发现了马的价值,驾驭着骏马、追逐射杀美洲野牛等大型猎物的游牧生活,远比艰辛的农耕生活来得容易,于是大量的印第安部落随后开始转型游牧。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换(     
A.缓解了社会阶级矛盾B.改变了新大陆的生活方式
C.扩大了国内消费市场D.中断了美洲传统社会生活
7 . 新航路开辟后,日本人通过葡萄牙人带来的点心接触到了砂糖,并在18世纪进行本土化生产,萨摩藩成为日本最大的砂糖产地。糖成了萨摩藩的重要财政来源,充足的财政是日后萨摩藩进行倒幕运动的重要经济基础。这反映出(     
A.物种交流影响日本的历史进程B.原产于欧洲的经济作物在亚洲传播
C.海外贸易丰富了日本人的生活D.物种交流改变了日本人的饮食结构
2024-05-0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1740年,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继位,他公开举办马铃薯试吃会。到18世纪末期,法国马铃薯的种植在农民之间得到普及,法国的粮食状况也得到极大的改善。到18世纪,马铃薯成为爱尔兰人唯一种植的给人体提供热量的粮食作物。马铃薯在欧洲的传播(     
A.促进了畜牧经济的发展B.改变了欧洲的饮食习惯
C.避免了农业灾荒的发生D.加剧了欧洲的人地矛盾
2024-05-0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等。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二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以来物种交换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2024-04-3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等蔬菜瓜果,也有烟草、陆地棉等经济作物,总数接近30种。

部分美洲作物传入中国简介

作物

简介

玉米

16世纪中后期,玉米的种植记载开始出现在甘肃《平凉府志》和云南《大理府志》等地方志中。早期“山间民只知种秋禾、玉米”,平原地区居民仅在地头屋角、田畔园圃“偶种一二”“以娱孩稚”;至清朝中后期,玉米种植已遍及大江南北绝大多数省区,各地有关玉米的称谓多达99个

番薯

明嘉靖《云南通志》指出云南六府州均种植“红薯”;福建《闽小记》记载:“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明人苏琰《朱蓣疏》亦载:万历年间泉州出现饥荒,“他谷皆贵,惟薯独稔,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由是名曰朱薯”。18世纪末至 19世纪初,番薯逐渐传至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

番茄

1613年山西《猗氏县志》中已有番茄种植记载。番茄引种之初作为观赏植物,19世纪中后期才进入菜圃,20世纪初上海等大城市郊区开始栽培食用

烟草

烟草传入之初主要作为药用,后成为大众嗜好品,迅速发展;17世纪80年代,福建地区的烟草种植“与农夫争土而分物者已十之五”;到乾隆年间,已发展到“耕地十之六、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则史料的类型及其研究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洲作物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