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古希腊作者狄奥佛拉斯塔所著的《植物探究》只收进500种植物;瑞士植物学家卡斯珀·鲍欣于1596年出版的长篇巨著《植物的剧场》总览了6000种植物;到17世纪80年代,约翰·雷的《一般植物史》列出18000多种植物。这是由于(     
A.食品储备技术的进步B.世界各地的联系日趋紧密
C.人们的饮食习惯改变D.工业革命助推了物种交流
7日内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如表是1650~190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率变化情况(单位:%)。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世界总人口
165018.318.32.45.45亿
175019.213.11.67.28亿
185022.78.15.111.71亿
190024.97.49.016.08亿
①疫病是非洲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   ②人口变化受到世界市场扩展的影响
③技术革命推动了洲际间人口流动   ④奴隶贸易客观上促进了美洲人口增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 . 如图是17世纪早期欧洲的书籍的插图,介绍了凤梨、马铃薯和木薯,这些物种在此前,并不为欧洲人所知晓。这可以说明(     

A.欧洲人增加了对美洲的了解B.上述作物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C.欧洲农作物栽培技术的进步D.欧洲的出版业水平逐渐提高
2024-05-1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7世纪以来,一种新的饮食风潮在欧洲兴起,精英阶层推崇食物本身的味道,而非洒满多层香料、喧宾夺主的复杂菜肴,这种新烹饪主义在法国上层饮食文化中逐渐占据主流。这一变化是由于(     
A.社会变革的影响B.社会阶层的固化C.专制主义的覆灭D.贵族文化的普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8世纪,欧洲人主导的三百年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贸易方式是所谓的三角贸易。三角指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的贸易,奴隶是这种贸易的主要商品。三角贸易之所以有很大的影响,是因为它是三大洲主要商品之间的交换,其买卖的商品除了奴隶,还有欧洲的手工业品和美洲的农副产物。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三角贸易,就没有现代资本主义;没有奴隶,就没有三角贸易,但是没有欧洲的手工业品和美洲的种植园,就不会有奴隶贸易。

——摘编自王加丰《三角贸易》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2024-04-1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7世纪初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带来的一些用品,如纺织布、铁壶、铁斧、鱼钩、锄头和枪支等,很快融入了印第安人的生活。印第安人对五颜六色的玻璃珠和铜制品尤其喜欢,这些东西用在他们的宗教仪式和庆典中。这反映出当时(     
A.美洲社会向近代转型尤为缓慢B.物品交流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C.美洲宗教信仰和习俗发生变化D.欧洲与美洲文化在碰撞中趋同
7 . 下图所示是美国学者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一书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重在强调(     
第一章   发现新世界
第二章   细菌战役
第三章   旧世界植物、动物移居新世界
第四章   哥伦布将梅毒带回欧洲
第五章   新世界作为旧世界的农场
第六章   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A.美洲对全球发展的重大贡献B.新旧大陆文明的碰撞与冲突
C.疫病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危害D.生态环境视角下的历史解读
2024-03-11更新 | 542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冲破了传统的朝贡贸易体制,把晚明中国带进了“全球化”贸易的新潮流。15世纪末葡萄牙人进入印度洋,占领印度西海岸的贸易重镇果阿,随后又占领了马六甲和香料群岛。1557年后又以“租借”的手段使澳门成为一个贸易基地。这样葡萄牙以澳门为中心进行转口贸易,把中国市场卷入“全球化”贸易的网络中,使中国经济面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济新格局。葡萄牙人把中国的生丝、丝织品、黄金、瓷器等商品,从澳门运往果阿,其中数量最大的是生丝,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随之而来的西班牙人把运到马尼拉的中国商品运往墨西哥。随着“马尼拉大帆船”的蓬勃发展,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出口的大宗商品生丝与丝织品以及棉布,主要来自太湖周边的长江三角洲,这种外向型经济,必然带动这一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海外市场刺激了这个地区蚕丝生产事业的发展,使人民就业机会与货币所得大量增加。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欧洲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交流,而这种交流对人类造成了出人意料之外的影响,世界人口的分布和自然环境发生了永久性地改变。1700年世界人口达到6.1亿,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这种增长大部分要归功于物种交流所带来的全球粮食作物的产量提高和饮食营养改善,美洲本土的作物在交换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玉米和马铃薯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的比重大大提高,在中国玉米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在不适合水稻和小米的生态环境中生长。从西欧到中国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航海探险唤醒商业贸易的繁荣,这时欧洲人的远航不仅刺激了东半球的商业发展,还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的诞生。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000—180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5、16世纪世界贸易的特征及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
目录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6   全球航路的开辟
第一子目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第二子目   新航路的开辟
第三子目   其他航路的开辟
7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一子目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第二子目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第三子目   早期殖民扩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说明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
10 . 据记载,在威尼斯的乌迪内地区有1586年以来持续不断的玉米价格记录。17世纪上半叶乌迪内地区的玉米价格在低于小麦价格20%~50%的区间起伏。17世纪玉米种植在威尼斯已十分重要,并向伦巴第、维罗纳方向延展。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玉米逐渐成为威尼斯人主食之一
B.玉米在欧洲多地广泛种植
C.欧洲与美洲的经济联系更为密切
D.美洲农作物大量传入欧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