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量也大大增加。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材料二   下图为二战后世界贸易(出口)发展情况(1950-2000年,单位:10亿美元)


材料三   二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并说明推动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景德镇已成为全国瓷器的烧造中心。景德镇民营窑场激增,制瓷工匠集中,瓷商汇集,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景德镇从事瓷业的,包括工场主和雇工的人数已达10万余人。嘉靖时期完全实行了以银代役的“班匠银”制度,在完成官方规定的服役任务后可以进行自由经营。万历十年,又将官匠改为雇佣制。一些民营窑场对瓷器的窑炉进行了改革,在消耗燃料相同的情况下,每一窑的产品可达到官窑的三倍以上。《天工开物》就记载了景德镇制瓷制瓷生产有春土、澄泥、造坯、汶水、过利、打圈、字画、喷水、过绣、装匣、满窑、烘烧等工序,“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摘编自万钧《东印度公司与明清瓷器外销》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在西班牙、葡萄牙商人的推动下,以澳门、马尼拉为转运港口,以中国丝绸、瓷器为大宗商品的贸易全球化趋势逐步形成。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后来居上,取代葡萄牙商人主导中、西贸易。荷兰商人采用订货的方式,把景德镇瓷器改造成外形适合欧洲人使用需要、装饰契合欧洲人审美需求的商品,从而使得景德镇瓷器在欧洲由以前的奢侈品转变为生活日用品,荷兰人成为景德镇瓷器外销欧洲的第一推手,为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工业的发展和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彭明翰《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外销欧洲》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景德镇瓷器贸易对世界的影响。
2023-04-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智学联盟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香料在近代早期全球贸易格局和社会大变革过程中,起了重要的媒介和催化剂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81505年威尼斯和葡萄牙香料进口总值变化表

时间威尼斯葡萄牙
14981501年均350万英镑年均100万英镑
15021505年均22.4万英镑年均230万英镑

——据田汝英《贵如胡椒——香料成为中世纪的奢侈品现象析论》

材料二   正是香料促使葡萄牙人构建了一个复杂的贸易网络:为了购买香料,他们需要印度纺织品,而为了买到纺织品,又需要在印度畅销的商品或金银。于是,他们不得不奔走于世界各地进行转口贸易……贸易范围遍及欧、亚、非、美四大洲,交易商品涉及欧洲的银、铜,印度的棉布,中国的丝绸、瓷器、麝香,日本和美洲的白银,非洲的黄金,使世界各地的商品和人员的流动、联系更加紧密。

——据田汝英《葡萄牙与16世纪的亚欧香料贸易》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与“香料进口总值变化”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分析以葡萄牙为代表的香料贸易给世界历史带来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
史料

亚历山大……正式任命近卫军①官朴塞斯塔斯为波斯督办②。……他当上波斯督办之后,立即换上米底亚③服装(其他马其顿人可不喜欢这样)和学习波斯话。在其他许多方面,也仿效波斯人的作风。对他在这方面的表现,亚历山大都是赞赏的。

——【古希腊】阿里安著,李活译《亚历山大远征记》

说明意大利庞贝城的罗马镶嵌画《伊苏之战》(部分),画中人物为身穿波斯服饰的亚历山大。伊苏之战是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马其顿军与波斯军进行的一次重要会战。①近卫军:由亚历山大的好友组成的一支军队,其中大多数是马其顿贵族。
②督办:总督。亚历山大基本继承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度,古代波斯人最初的所在地成为亚历山大帝国治下的一个行省。
③米底亚:希腊人常用米底亚代指波斯。

(1)指出两则史料的类型,并根据史料的内容进行互证,得出相关结论。

自先秦时起,中国文化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朝鲜,对朝鲜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周、汉时期,中国的文字、典籍和礼仪已经传到朝鲜半岛;至隋唐时期,高句丽、百济、新罗极力吸收中国文化,除了儒学之外,在佛教、官吏制度、服饰、地名、姓氏等方面无不模仿中国;在高丽时大兴佛教,到末期从元朝引进宋代理学,孔子、朱子后裔的学说一并传入朝鲜。

——摘编自廉松心《十八世纪中朝文化交流研究》

中世纪期间,中国瓷器在欧洲受到珍视。1500年后,中西方贸易扩大,但中国瓷器仍然作为奢侈品主要为皇室和上层社会享用。到17世纪,瓷器已成为“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古代朝鲜与中国交往的特点。

18世纪,仅有记载的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运销的中国瓷器就达3000万件,但当时的外销瓷器规模远不止于此:从市场看,除了欧洲,日本、东南亚和南亚也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重要市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也把美洲市场纳入了世界瓷器贸易中;从贸易商看,除了荷兰商人外,还有中国海商,东印度公司、散商以及已逐渐衰落的葡、西两国商人。

——摘编自刘强《18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制瓷业的衰落:一个全球的视角》

(3)根据材料,概述16-18世纪中外瓷器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1942年,一些国家开始思考和计划如何构建一个新的战后世界,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194310月,《四国普遍安全宣言》于莫斯科发表。其中规定:“一、四国(美、英、中、苏)对轴心国继续敌对行动,直至他们无条件投降;二、四国同意采取措施,保证由战争迅速有序地过渡到和平,并建立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三、四国承认有必要根据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四、四国在普遍安全制度建立以前,将彼此磋商,代表国际社会采取共同行动,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五、四国约定在战争终止后,将不在其他国家领土内使用军事力量,并对战后军备管制达成一实际可行的普遍协议等。”

——摘编自《联合国50周年年鉴特刊》等

(4)结合材料和所学,对《四国普遍安全宣言》进行评析。
2024-04-2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纺织品种类和规格不断增多的时代,最新流行的时尚服装往往意味着质地的改变,轻柔舒适的服装更受平民欢迎。16世纪新毛呢的生产技术得到广泛传播,平民购买的新毛呢服装,曾被守旧毛呢商说成是“平民喜爱的轻浮货”。但新毛呢质地轻柔、价格低廉且比较耐磨,恰恰符合平民的购买愿望。17世纪下半叶,英国消费者又掀起了购买进口亚麻布服装的热潮。平民对时尚服装的广泛需求,是刺激英格兰乡村工业发展的巨大力量。

——摘编自谭赛花《近代早期英国平民服装的改善与工业革命的孕育》

材料二   军队、海外贸易公司和殖民探险带来了服装市场的繁荣,而妇女密集型的劳动大大增加了服饰的产量,使服饰不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必需品。政府的立法者、街角的小商贩、犹太籍商人、制作服饰的妇女都在这一最基础的工业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这一时期服饰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都可以作为工业革命的前奏来重新加以界定。

——据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等

材料三   18世纪中期,流动小商贩收购的旧衣服,一般都转卖给伦敦的衣服批发商。批发商还充分利用报纸这一有效的媒介,收购英格兰各地的二手服饰。

连戴几个帽子的小贩                              提篮子的小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英国服饰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1770年春季的《杰克逊牛津日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联系材料三续写完整。
广告词:约翰,一名来自伦敦的商人,专门收购男式与女式旧服装,不管服装是否有蕾丝花边、刺绣、金银丝浮花或精心的剪裁,也不论其颜色与款式如何……
2024-02-25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15-20世纪人类历史不断从分散走向整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西欧国家中,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头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两国都在大西洋沿岸,这个地理位置使它们先天地倾向于向海外发展。……葡萄牙王室倡议和鼓励到大西洋探险已经有些时候了,葡萄牙的亨利王子,他的绰号是:航海家,他做了许多工作,为葡萄牙的航海事业铺平了道路。他的业绩在于:使水手及造船技术的传统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改进葡萄牙船舶的航海性能。……他们过去长期处在外来穆斯林的统治和压迫之下,历时几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把他们反对伊斯兰教的感情与虔信基督教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弘扬基督教的信念更加强烈而坚定。……根据1494年的一项条约,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对地球进行了瓜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等

材料二:新航路的发现,对于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市场的扩大也意味着新的产品出现在各国市场上。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美洲特产传播到欧亚大陆。美洲许多农产品是欧亚非诸国人民从未见过的。……由于美洲及新航路的发现,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稍后,北海两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愈来愈占有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新航路开辟的另一个经济后果便是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


1841

1877

农业

20%

14%

工业

43%

55%

服务业

37%

31%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头”的原因,并指出葡萄牙和西班牙瓜分地球的依据。任选两国中的一位航海家写出其航行路线。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当时西欧商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概述其对欧洲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这一时期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印第安人的烟草种植一直以自己吸食、仪式用品和简单交换为主,并未形成规模种植。成规模的商业化种植是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后开始的。欧洲人学会了印第安人的吸烟方式,他们认为吸烟具有治疗的功效,由此吸食美洲烟草的热潮席卷了欧洲。……17世纪上半叶弗吉尼亚的烟草种植颇为繁荣,甚至影响了粮食供给。烟草种植要进行一系列程序繁复和艰苦的劳动,这需要投入大量劳力和时间。……在巨大利润吸引下,北美南卡罗莱纳的烟草种植于1799年达到高峰,之后却急剧衰落。在市场推动和利润刺激下,短绒棉种植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在很短的时间里,南卡罗莱纳连绵起伏的丘陵和肥沃的山谷变成了白色的海洋。1800年左右,很多地区的烟草种植被棉花所取代。

——摘编自滕海键《环境史视野下美国南部烟草与棉花种植的兴衰演变及其原因》

材料二   托马斯·杰斐逊在起草的一份文件里说(法令)“禁止我们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用我们自己的劳动制造供我们自己使用的商品.这是英国历史上最专制的时代都无法与之相匹敌的暴政的例子”。并据此宣布,“这些法令无效时所依靠的真实根据是,英国议会没有对我们行使权力的权力。”1749年,英国经济学家乔赛亚·塔克预言,如果英属美洲殖民地在经济上感到自给自足时,它们将会起而反抗。到了18世纪70年代时,英国政府不仅对殖民地维护自身利益的呼吁置若罔闻,而且变本加厉地推行损害殖民地利益的政策,这一下子“激活”了早就存在于殖民地许多居民脑海中的独立意识,一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和改变北美13个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就这样轰轰烈烈地爆发了。

——摘编自王晓德《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重商主义政策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17—18世纪北美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美13个殖民地的独立运动”爆发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几百年来,欧洲都从亚洲进口大量香料、丝等产品,却很少有产品出口到亚洲。西班牙征服美洲,美洲的金,银大量输往亚洲,以换取欧洲人真正能消费的东西.中国实际上是16—18世纪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南海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这表明当时(       
A.欧洲商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B.中国的传统经济仍然占优势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D.价格革命影响传统经济关系
2024-05-1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9 . 印度洋马尔代夫群岛的海贝是印度洋地区的传统辅助货币。15世纪参与经营海贝贸易的海外商贾,主要为阿拉伯人、波斯人、爪哇人、孟加拉人、印度商人;16—17世纪,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丹麦等国商人,在南亚等地设立商馆,逐步主导了这一贸易。这一变化(       
A.巩固了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B.开辟了欧亚大陆间的贸易路线
C.为欧洲的社会转型积累了资本D.导致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2024-05-2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五)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1897年发掘的公元前3500年埃及皇帝曼乃斯等墓中,美丽的油膏缸内的膏质仍有香气,似是树脂或香膏。

史料二   公元前370年的希腊著作中就记载了至今仍在使用的香料植物,还提出了“吸附”“浸提”等方法。

史料三   我国使用香料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传说时代。传说在黄帝神农时,就采集树皮、草根作为医药用品来驱疫辟秽,当时人们对植物挥发出来的香气也已重视,又对自然界花卉的芳香产生喜爱之感。

——摘编自汪秋安《中国古近代香料史初探》

材料二   16世纪葡萄牙年均进口的香料情况表(单位:担)

时间

胡椒

高级香料

共计

15031506

18825

2543

21368

15131519

29866

7627

37493

15261531

18102

2498

20600

15471548

30119

3831

33950

15711580

20768

6174

26942

15811590

19819

5887

25706

15911600

11018

3302

14320

在欧洲香料贸易史上,16世纪是“葡萄牙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对利凡特公司(一家殖民贸易公司)和长期垄断欧洲香料贸易的威尼斯造成重大冲击,使欧洲香料市场的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据杨鹏飞、李家莉主编《欧亚文明研究:历史与交流》整理

(1)根据材料一中三则史料对香料历史的探究,指出其史料类型,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牙香料贸易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17更新 | 6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