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组图(据约翰·克拉克《地图中的历史》等整理)。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   1500年之前,印度洋是一个开放的、和平的区域,任何一个贸易大港——亚丁、霍尔木兹、卡里库特或马六甲——都是不封闭或不设防的,非洲传统的独桅三角帆船、中国的平底帆船、印度和阿拉伯的商船,都是在没有本国军舰的护航下航行的。1500年后,一切都改变了,先是葡萄牙人打败了埃及和印度联合舰队,夺取了多个贸易城市,靠武力控制航道和港口城市,垄断商品贸易。随后进入印度洋的荷兰、英国、法国人把武装贸易引入印度洋,迫使那里的传统商人要么武装保卫自己,要么给入侵者支付保护费,作为这一地区显著特征的和平航海体系被突然终结了。

——摘编自马立博《现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环境的述说:15-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三幅图的绘制时间先后排列顺序,并说明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印度洋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3-08-2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2 . 白银之路

材料一   白银之路像一条丝带一样环绕世界,贵金属最后都流向了一个地方:中国。其中原因有两个。其一,中国辽阔的疆域和高度发展的社会使它成为一个奢侈品生产国。中国有能力满足巨大的出口市场需求,而且还能相应的提高产量。大量白银流向中国的第二个原因是贵重金属之间的汇率失衡。在中国,白银和黄金的价格比例一直在6:1左右浮动,中国白银价格几乎是16世纪初欧洲的两倍。这便意味着欧洲的白银能在中国市场上购买到比其他地方更多的货物,这让他们越来越愿意从中国进口。

材料二   白银的大量涌入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十分复杂,随着16世纪和17世纪来自美洲的白银流入中国,中国的文化、艺术及学术开始蓬勃发展。流向中国的大多数白银被用于一系列改革,尤其是完善经济货币化。鼓励自由劳工市场的繁荣以及刺激对外贸易等项目。如此大量的白银流往中国,不可避免地导致白银价格下降,引起物价上涨,给17世纪的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概述16世纪以来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角度说明白银流入中国带来的社会影响。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香料改变了人类历史。香料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让食物更加可口、更容易保存;香料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出美丽、优雅与浪漫;更重要的是,香料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之一,直接促成了跨国贸易、远洋航海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为了香料的原因,财富聚了又散,帝国建了又毁,以致一个新世界由之发现。”

——据赵薇《香料:从历史传奇到今日繁荣》

材料二   18世纪)普瓦夫尔移植香料实验成功后,香料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不再稀缺。自地理大发现后,世界各地物品涌入欧洲,人们饮食有了更多的选择。时代和欧洲人口味的变化,使香料渐渐归于平淡,失去了以往在医学、社会和宗教上的魅力,变成了一种异域的、颓废的、不相容的物质。没有了丰厚的利润,香料群岛也失去了往日的繁荣景象。一切的一切表明,香料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摘编自传奇翰墨编委会《香料之路:海上霸权》

(1)根据材料一,指出“香料如何改变了人类历史”?
(2)简述材料二中“香料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的原因。
2023-04-14更新 | 278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4 . 有学者认为,贸易造就世界。

材料一   在明清海外通商基础上,18世纪清王朝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欧洲市场对中国商品需求激增。……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的归宿”。为扩大对中国商品的进口,西欧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在18世纪前期继续向中国输入大量白银;尤其是清朝“弛海禁”后的一个时期中,到达粤海关的东印度公司船只所载货中,9/10是银货。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0,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4。同样,自18世纪中叶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已逐渐将其在亚洲的贸易中心转向中国,英国对华贸易在整个中西贸易中占绝对优势地位,而中国在海外贸易中保持着顺差。与此同时,私人贸易在政府主导控制贸易的情境下发展很快,贸易规模大大超出了清王朝的控制范围。

——客卿《从朝贡体系到条约通商: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形态变迁》

材料二   “中心——边缘”论是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核心观点和立论基础。在世界体系理论中,所谓“中心地区”,是指利用边缘地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加工制品以销售牟利,并控制世界经济体中贸易和金融市场运转的地区。……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由少数金融寡头垄断的统一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形成,并形成“中心——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

——据舒建中《沃勒斯坦“中心——边缘”论述评》等整理

材料三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清王朝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政府严格控制对外贸易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贸易“中心地区”的演变概况。
(3)根据材料三,围绕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关系,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敦煌曾商旅如流,西来的宗教和乐舞与中原文化在此交汇融合,使敦煌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自汉至唐,都城在长安或长安以西的政权总计有10个,存续时间达730多年。唐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原王朝的国都逐渐向东、向北迁移,元、明、清三代基本上以北京为都。唐以前危及全局的边患大多来自长安的西北地区和北部地区,宋以后的主要威胁则来自开封、北京的东北地区和北部地区,这就使中原王朝的战略防御重点随之大大地向东、向北迁移。明朝时修筑了嘉峪关,并以此为河西门户,从而使西北地区的边塞要地从敦煌后撤到了嘉峪关和酒泉,敦煌失去了屏蔽河西与中西交通中转站的重要地位。到了清代,敦煌又回到了中原王朝的怀抱。但到清朝结束,它不过是西北边陲的一个不为人注意的小县城。

——摘编自郝春文《略论古代敦煌的兴衰与边防》

材料二 西班牙为了掠夺拉美殖民地的贵金属,对殖民地的贸易进行了垄断,即使是西班牙与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民间贸易,也受到了严格的控制。经过多次探险,1573年,西班牙成功开辟了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之间的海上贸易通道一“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此航线的开通不仅使西班牙维系了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而且使美洲与亚洲在太平洋上能够持久地互通,把欧、美、亚、非四大洲连接起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海道大通”。大帆船将大批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运往拉美,深受当地人的欢迎,造成了拉美的白银大量外流,这是西班牙绝不能接受的。16世纪末之后,西班牙王出台了一系列阻碍大帆船贸易的政策措施,伴随着英、法等国的崛起和挑战,西班牙帝国不断走向衰落。1815年,大帆船贸易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商薇《试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敦煌在唐朝以后持续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帆船贸易”航道开通的影响,并指出“大帆船贸易”的内在缺陷。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国际贸易中心和贸易路线变迁历程中得到的启示。
2022-12-19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辉煌灿烂的茶文化。阅读材料,四答问题

材料一 茶的发祥地是我国西南部的巴蜀地区。起初,茶被作为药与菜,约至秦汉之际,民间才开始将其作为饮料,如西汉宣帝时王褒撰写的《僮约赋》中,讲到“烹茶尽具”和“武阳买茶”。这是以茶叶为饮料的最早记载。南北朝至隋唐、宋元,饮茶逐渐成为各民族的一种重要习俗。明清时期,饮茶盛况空前,茶叶成为每家开门七件事之一,举凡应酬、交际都离不开茶叶。

——摘编自傅永聚《中传统文化精要》

材料二 早在十六世纪,西方人就通过传教士的描述得知了茶的存在。但真正尝到茶,却是在十七世纪初,荷兰商人将茶作为稀有礼物贡献给英国的上流社会。很快,英国人逐渐意识到了饮茶有健脑明目的益处,他们争相模仿,使饮茶终成一种风尚。随着饮茶风在英国宫廷迅速盛行,英国的各个社会场所开始看到茶的身影,并逐渐取代酒和咖啡,成为人们热爱的杯中物。随着时间推移,茶在英国受欢迎的程度有增无减。到十八世纪饮茶已变成英国国民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是家家户户每天进行的日常活动。

——摘自马晓俐《多维视角下的英国茶文化研究》


(1)茶是中国先民的作大发现。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饮茶风俗的显著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饮茶能在英成为一种风尚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