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2 道试题
1 . 都铎王朝时期的殖民扩张奠定了大英帝国的基石。这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经过了大约一个半世纪。殖民扩张驱使英国人反对包括罗马教皇、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汉萨人等在内的外国势力对英格兰的束缚、限制与威胁,英国人把海外殖民扩张视为实现英格兰民族平等发展的神圣权利。这反映了(     
A.殖民扩张促进民族国家发展B.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充满血腥
C.列强对外殖民扩张竞争激烈D.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2 . 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助推器,在世界历史进程中也有鲜明体现。阅读材料,回答以下小题。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金银的流入所引起的欧洲社会财富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最终给予了君主专制政体以致命的冲击。英国比其他西欧国家更早地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新兴阶级对早期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反抗,是在“保护私有财产的动机”的推动下进行的。英国革命的胜利也为那些同受美洲金银冲击的西欧国家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样本。

——据张燕宇、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整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16世纪美洲金银的流入欧洲的原因,并概述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根据明亡时户部司务蒋臣的估计,其时全国银货约为2.5亿两,其中除极少量的国内银产外,二者之间的差额都源自海外贸易。晚明短短70多年的光景里,中国的货币存量起码增加了1倍以上。需要指明的是,以上这些数目仅包括中国与日本、西葡美洲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所得。此时,明朝的生丝以及丝织品的生产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明初苏州府吴江县仅种桑1.8万余株,宣德年间已增至4.4万余株,17世纪下半叶达到10万余株。突然扩大的海外市场和数额可观的白银流入为晚明中国商人提供了暴富之路。当时主要的大商帮,几乎都参与了对海外白银这一大块财富增量的争夺。

——据王涛《明至清中期中国与西属美洲丝银贸易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等整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明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并说明白银大量流入对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7世纪初,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17世纪的欧洲逐渐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路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而不是盲信教廷的权威。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原因。

材料四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4)根据材料四,说明卢梭提出的政治主张对法国社会的重要影响。
昨日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7月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3 . 17世纪后,荷兰人将甘蔗种植中心转移到中南美洲,一种基于砂糖贸易的历史现象诞生了,那就是著名的“三角贸易”……数以万吨糖被运至欧洲码头,大多数从事砂糖贸易的商人都住在英国,因富有逐渐进入上流社会,几乎把持了当时英国政治。这主要表明(     
A.蔗糖消费渐趋平民化B.工业革命提高生产力
C.洲际贸易推动阶层变动D.商业革命范围呈现扩大
昨日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历史冲刺模拟卷(山东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外学者对此有过许多论述,也存在一些不同看法。那么,开辟新航路仅仅是为了寻求黄金、白银、珍珠、宝石和香料,还是也有占地移民、寻找销售市场和争夺霸权等目的?哥伦布代表的是封建阶级,还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哥伦布的“发现”应怎样评价?是“全盘否定,坚决骂倒”,还是“基本肯定”?哥伦布是“殖民主义海盗”,还是“伟大的航海家”?

——摘编自赵瑞芳《“新航路开辟”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五百周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航路的开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写史”是一项人类社会活动,女性写史的发展和社会变化休戚相关。19世纪末至20世纪早期的新史学时期是欧美女性写史的“高光时刻”,据表所述。

姓名生卒研究方向学术职位
露西·梅纳德·萨蒙1853—1927社会史美国历史协会执行委员会的第一位女性成员
内莉·尼尔森1876—1947中世纪社会经济史美国历史协会的第一位女主席;美国中世纪学会主席
泽利亚·纳托尔1857—1933墨西哥历史与考古学美国人类学协会创始会员
路易斯·凯洛格1862—1942殖民时代的美国史密西西比河谷历史协会主席
海伦·凯姆1885—1968中世纪地方行政史第一位被任命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的女性;国际庄园大会历史委员会主席
玛丽·威廉姆斯1878—1944拉丁美洲历史《拉美裔美国人历史评论》编委会;美国历史协会拉丁美洲历史会议秘书
莉莲·诺里斯1870—1920中世纪经济史英国第二位经济史教授;伦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皇家经济学会理事会和皇家历史学会理事会的成员
艾琳·鲍尔1889—1940中世纪社会经济史与女性史经济史学会和《经济历史评论》的重要创始者之一;伦敦经济学院的第二位女性经济史教授
海德薇·辛茨1884—1942法国大革命史及宪政史柏林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教师;德国最著名历史专业刊物《历史杂志》工作人员
吉娜·法索利1905—1992中世纪城市史任教于博洛尼亚大学;意大利第一位中世纪历史女性教授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身于中产阶级或“寒门”的女性逐渐成为“独立”书写历史的主体。1850年之后出生的自立女性史家比例从50%上升到90%,她们的基本职业目标——经济独立——与男性史家并无显著差异。女性史学家首先受惠于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而社会意识的转变也为女性史家成长提供有利的氛围。据统计,在1800年以后出生的女性历史学家中,有将近一半的人参加过某种形式的女权主义活动。19世纪末,德国史学界的卡尔·兰普勒希特(KarlLamprecht,1856—1915)提出了对兰克史学的质疑,他为这场史学转向运动冠以“新”的字眼。这种开放性和民主化的史学转型趋向,给予女性史学家更多的发挥空间,女性在经济史、社会史等新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摘编自辇宏晔、周巩固《“他者”与“她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女性写史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美女性史家的写史风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美女性写史的时代背景。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九县一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5世纪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487葡萄牙人到达好望角
1492西班牙船队到达巴哈马群岛
1498葡萄牙人到达印度卡里库特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表格中“1487年”、“1492年”、“1498年”的三位代表性航海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三。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时间上看,诸古代文明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000年,诸古典文明则是始于公元前1000年,终于公元500年让位给中世纪文明。从地理区域上看,诸古代文明局限在大河流域,但诸古典文明却向外伸展,直到彼此接壤为止。于是,古典时代的文明整个地覆盖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整个欧亚大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当西欧人开始探险航行时,他们发现散居世界各地的诸民族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水平。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仍处在旧石器时代的食物采集阶段,美洲处在从旧石器时代到中美洲文明的不同发展水平上,非洲也表现出是似的多样性,欧亚大陆的中东、南亚和东亚有着非常先进、高度发展的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古代文明的典型代表及起源地区。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人开始探险航行时人类发展水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成因。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马克思指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马克思意在强调(     
A.近代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多元途径B.西方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C.英国的现代化建立在殖民罪恶之上D.世界市场体系的孕育成长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正如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开启了世界海上单极霸权的时代,海上单极在英国霸权时代到达巅峰,随后在20世纪初开始步入下降趋势;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酝酿的军事技术、国际规范和海洋复杂性等因素正在世界各地区推回、牵制或稀释各大国的海上权力,及至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球正在进入“海上多极”的时代。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地理大发现后,“发现论”“无主地论”“无主领土论”和“优先权论”等成为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等国占取殖民地的国际法理论工具。虽然这四种理论开始完全否定,后来部分承认土著对土地事实上或法律上的财产权,但都是将殖民地“财产化”,其目的都在于为殖民者(     
A.提供占领殖民地的“正当依据”B.揭示殖民帝国全球扩张的意义
C.完善国际法赋予的普遍性原则D.为殖民地国家争取平等国际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