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2024·辽宁·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意大利的安布罗焦,洛伦采蒂绘于1338年至1340年的壁画《好政府与坏政府的讽喻》,传达出了反君主制思想,对公平、公正、其和与善治的强烈渴盼。人们看到,尽管受到教廷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牵制,这些城市共和国依旧不懈地追求着自由的理念。这反映了当时(     
A.人们开始怀疑宗教神学的权威B.市民阶层对新秩序的追求
C.产生新的政治和社会组织形态D.意大利地区出现文化繁荣
2024-04-17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5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辽宁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史观是二战后兴起的一种编纂世界历史的理论和方法,其最关键的突破在于从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广阔视野出发,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将世界历史进程看成不同地区和文明在互动中日益结成一个世界性网络的发展过程。作为“全球史观”的代表作,《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进程,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孙志伟《全球化时代的历史书写》


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近代某历史时期史实,写一部体现唯物史观的该时期的简史。
2020-12-19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社会转型”,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从社会学研究角度看,人类社会是一部社会变迁的进步史,社会变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社会转型是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关键一跃”,促使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进入到新的发展轨道。


选取世界史中一个社会转型时期,结合所学对材料的观点加以说明。(要求:史实准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4 .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西欧的宗教改革家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与否全凭信仰,只有信仰上帝和行善才能上得天堂,以此来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和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材料一、二在体现人文主义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人文主义体现形式上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发生这些重大转折的共同影响。
2022-09-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薄伽丘的《十日谈》描写的是14世纪中期佛罗伦萨城的10名青年人,在瘟疫隔离期间为了排遣恐惧而讲述了100个故事。许多故事都抨击天主教会和宗教神学,着力揭露他们的虚伪和奸诈。在这些故事中,僧侣们道貌岸然,骨子里却是十足的伪君子,其根源出自教规的虚伪和反人性。《十日谈》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歌颂爱情,认为爱情是崇高的、合乎人性的,人有权享受爱情和现世的幸福。薄伽丘对教会的批判,表达了城市平民阶层对神权的不满。“三言二拍”是明代优秀的短篇小说集。与前代文学作品相比,“三言”中的商人,多数已不是为富不仁之辈,而是一些善良、纯朴、有道德的正面形象。“二拍”中的一些作品则注重描写商人的逐利,更直接地接触到了商业活动的本质。“三言二拍”中将商人小贩、工匠等作为小说的主角,成为当时的一种新现象。

——根据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和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日谈》所反映的思想核心,并分析《十日谈》和“三言二拍”两部文学作品社会背景的共性。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文学作品的史学研究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3—14世纪欧洲某文学家提出:“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它的本分工作是不断行使其智力发展的全部能力。人的智力发展甚至比天使还强,具有智力的强者生而治人。”这一主张(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反映了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
C.摆脱了宗教观念的束缚D.有利于新教思想的广泛传播

7 . “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收集历史资料并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作出合乎逻辑解释的学习方式。其中,教师选定教材中的内容,指定相关参考书籍进行探究学习的文献法是适合高中生的探究方式之一。


下面是某位历史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课题与参考书目:

探究课题深入探究欧洲启蒙运动
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陈小川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国大革命史》马蒂厄商务印书馆
《美国建国简史1—独立宣言:渴望自由的心声》玛丽莫斯特中共党史出版社
《美国建国简史2—美国宪法:实现良治的基础》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陈来商务印书馆
《启蒙运动与现代性》詹姆斯施密特上海人民出版社


请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以及参考书目,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该教师预设的探究角度并说明理由。(要求:指出2个探究角度,逻辑清晰,理由充分,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材料二   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于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力。

——马丁·路德

材料三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一切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运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夺权者。

——卢梭

(1)分别概括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主要思想观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共同原因。
2024-06-01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文化模式是指特定民族或特定时代人们普遍认同的,由内在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价值取向、习俗伦理规范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如果主导性文化模式失范,即其制约作用和规范作用失灵,文化模式就会从常规期和稳定期进入怀疑期和紊乱期,文化危机也就出现了。随后,文化往往会进入转型期。所谓文化转型就是文化模式的剧变或革命,即一种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取代原有的文化模式.

——姜守明、洪霞《西方文化史》

它毁弃了曾一度被实质性传统、基督教信仰以及对于祖先的孝敬、对家庭和其他机构中的权威的恭敬所占据的大部分领域,并头痛地发现了许多出乎意料的困难。

——E·希尔斯《论传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文化危机与文化转型”拟定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14世纪,在意大利形成了研究罗马法的“评论法学派”。该学派的宗旨是致力于罗马法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司法实践的结合,以改造落后的封建地方习惯法,使罗马法的研究与适用有了新的发展。罗马法在西欧的复兴
A.直接服务于当时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满足了财产和契约关系变化的需要
C.促成当时法律与商品经济发展适应
D.反映价格革命后落后封建势力衰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