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马丁·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意义。
2023-03-14更新 | 45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天津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仿效16世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

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1847年出版的《英国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有乔叟、斯宾塞等众多作家的墓碑或纪念碑,备受游客青睐。人们还将文学作品视为“旅游指南”,前往伦敦、罗切斯特等地,与作品中的人物“邂逅”,“跟随哈代想象出来的人物的活动轨迹游览他们的故土”,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记忆。“莎士比亚之乡”“哈代之乡”“司各特之乡”等英国文学之乡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摘编自(法)马克布瓦耶《1621世纪西方旅游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学旅游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的影响。
2024·上海·模拟预测
3 . 商业贸易与西欧社会转型
11世纪以后,商业贸易复兴驱动一系列历史事件发生,推动了西欧社会向近代转型。
(一)商业贸易复兴是西欧社会转型的动力,催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1)将下列“史事”与“结果”相匹配。(填涂字母)

史事结果

(1)城市自治A.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2)文艺复兴B.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3)宗教改革C.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王权强化
(4)商业革命D.奠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
(5)启蒙运动E.出现独立民族教会并助力资本主义成长
(6)资产阶级革命F.引发欧洲商业格局的重大变化

(二)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为资产阶级革命积蓄了力量。
(2)有学者指出,12、13世纪以来,西欧社会新兴阶层崛起,同时,许多人或为“有地产的穷人”。“有地产的穷人”意指________。(双选)(       
A.农民失去地产B.土地贵族贫困
C.穷人获得土地D.教会财富贬值
(3)财富向新兴阶层转移,促成了与传统不同的财富观念。概括下列三则材料分别是从什么视角看待财富的。

材料一:圣·伯尔拿曾说:“你只有蔑视现世的财富,才能在天堂成为一个富有者。”

圣·托马斯阿奎那指出:“因此,甘愿贫穷是人们达到完美的爱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条件。”

——[苏]古列维奇《中世纪的文化范畴》

材料二:波焦·布拉乔列尼说:“金钱对公共福利和市民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贪婪没有违背天性,恰恰相反,它是自然赋予我们的天性,就像我们与生俱来的其他欲望一样。”

——王挺之等《欧洲文艺复兴》

材料三: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自己劳动,最大部分都须仰给于他人劳动。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4)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商业贸易同时也呈现出新的格局,主要表现为________。(双选)(       
A.贸易中心的转移B.货币、信贷的出现
C.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D.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

(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西欧社会实现了转型,并深刻影响了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
(5)西欧社会实现转型的标志有________。(双选)(       
A.理念上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B.法律上保障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政治上体现人民主权的原则D.经济上加强对市场的干预和调节
(6)资本主义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在发展中也显露出自身的局限性。以下选项能反映此观点的是________。(单选)(       
A.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使世界连为一体
B.工业革命加剧社会贫富分化
C.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不确定性增加
2024-06-12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上海高考历史练习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在中世纪,意大利人的奢华服饰仅限于教会高级人士出席重大仪式庆典时所穿着的法衣,即使封建贵族阶层也很难享受。但中世纪晚期发生了巨大变化,延绵不断的封建战争和远距离商业贸易活动的复兴,改变了人们对服装样式和材质的审美和需求。这一时期,骑士和军队制服元素以及来自东方的奢侈材质和装饰风格,对意大利的服装潮流产生了深远影响。1333年,佛罗伦萨商人杜乔·普奇专门在拉古萨的金匠铺花费30杜卡特,订做了一条镶嵌许多宝石的银质镀金腰带。当时对奢华服饰和时髦潮流的追逐不只是贵族商人等特权阶级的专利,而是一种全民时尚。

——摘编自尚洁《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崇奢与禁奢》

材料二   17、18世纪是法国奢侈品生产与消费的顶峰时期。在穿的方面,“昂贵雅致的服装、精心制作的头饰、车马随从和讲究的家具,在当时(不同阶层)都很流行”。“仅路易十四自己所穿的一件衣服就饰有1400万法郎的金刚石。而路易十五继承了先王的奢侈遗风,他的宠妃彭芭杜尔夫人的奢侈更骇人听闻——在得势的19年中,她为展示身份和地位花费就有36327268里佛尔”。一系列的事件造成了路易十四到路易十六时期的财政严重困难,国王与大臣、特权者的斗争一直未停,尤其是巴黎高等法院利用其注册权与国王的抗争、三级会议与路易十六的抗争等。

——摘编自杜广强陆伟芳《奢侈消费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6世纪意大利人的服饰由俭趋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16世纪的意大利与17、18世纪的法国在服饰方面奢侈消费的共同点,并简析法国奢侈消费对政治局势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西瓷器贸易

材料一   1514年葡萄牙人第一次直航中国后,中国的瓷器开始直接出口到欧洲,被公开拍卖或私人售贩,这引起王公贵胄等上流社会竞相收购的热潮。这一时期订烧瓷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中式图案和装饰习惯,采用描绘日常世俗享乐和山水美景的图案、洒脱与写意的装饰手法。

材料二   1602年,荷兰几乎垄断了海上瓷器贸易,欧洲许多王公贵族用精美的中国瓷装点宫廷。定制瓷上的辅助纹样逐渐模仿欧洲或中东平面装饰。在法国,全面地学习中国,抛弃各种文化上的中世纪残余,以理性来统一一切成为社会风尚。

材料三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也在瓷器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景德镇的画工逐步理解和掌握西洋画法,由此发展出了外销画。伴随欧洲订单对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瓷器生产不断标准化和快捷化。欧洲人逐渐从中国定制欧式有柄茶具和咖啡具,普通家庭也逐渐使用瓷器。1708年,德国烧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19世纪下半叶,欧洲在发展和保护本土瓷器生产的背景下,极大地削减从中国的瓷器进口。

——以上均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6到19世纪与中西瓷器贸易交流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瓷器贸易在推动中西方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023-03-21更新 | 394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末民初,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

其特征有: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第二阶段,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 义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民族主义 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结合。第三阶段,“九 ·一八”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其特征为: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 国内各个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结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郑大华《“民族主义”、“近代民族主义”及思想渊源》

材料二   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法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 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湖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求实现民族自决,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

——罗富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第三阶段的新发展。简述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性并说明近代欧洲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
2023-04-28更新 | 29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前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新的资本主义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的萌芽和发展,促使同这一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人文主义者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号召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肯定“人”的价值和自由的权利。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用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的桎梏。

——摘编自吴稚平《“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不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隐晦,他们已明确把反对教会提高到自然神论和无神论的高度,启蒙思想家指引着人们前进的道路,使人们的信仰由神学转向科学,由迷信转向理性。启蒙思想迅速在欧美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启蒙运动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最终使西方国家走进现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

——摘编自朱勇《欧洲启蒙运动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并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启蒙思想家主张上的改变,并简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作用。
2023-04-12更新 | 451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压轴信息卷历史试题(B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中国出现了一次重大的思想危机,中国思想家产生了强烈的忧虑情绪,出现了激烈的意识争论。这使人联想起公元前5世纪到前4世纪的希腊,以及古希腊出现的后来孕育了科学精神的哲学思想。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创建的大学传授的是“五经”,包括《易经》《诗经》《尚书》《春秋》和《礼记》,此五经据认为代表了孔子的传统。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出现了种种修正、新的注解和具有真正价值的“概述”。

儒教使之与政治局势相适应,并经受住了道教和佛教的宗教压力而存在下去,把它重新塑造成为自13世纪以来一直居主导地位的新儒教。新儒教不仅是对世界作出理性主义解释的一种尝试,而且是一种政治和社会伦理体系。直到1912年中国帝制时代结束,新儒教一直是中国哲学中不变的指南和正统学说。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和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异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并在13世纪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方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众多奇妙造物中最奇妙的”。人文主义者并没有否定上帝的至高无上地位,但他们关注的焦点由上帝而转向了人。……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     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主义精神》

材料二       启蒙学派的思想家们公开宣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他们的思想先驱。但在启蒙学派那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已具体化为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 而这种政治经济上的人权要求迫切需要理性加以论证,要求获得法律上的保证……理性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标准……而理性与科学又相互联系,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科学理性精神更加根深蒂固,甚至哲学研究、社会研究、政治学研究、伦理学研究等都深深打上了科学的烙印。国家是机器、动物是机器、人是机器等一度成为人们的“科学认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性主义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性主义对后世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
2022-08-31更新 | 36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天津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仁者爱人”说;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早期的民本思想由此形成。在秦汉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民本思想仍是重要的官方意识。总结历代的民本思想,可以看出充分肯定“民”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君与民相互制约,“君与民,是对立统一的”。儒家民本观以群体为其本位,是通过家庭把社会团体和个人联系起来的,如果没有家庭,个人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就不能相连和发挥。

——摘编自樊国华《先秦诸子与管理哲学》

材料二 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随着文艺复兴而诞生。近代人本主义者高举人文旗帜,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的世俗幸福和欲望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纵观西方文化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本主义作为西方文化的一条线索贯穿着西方文化的始终。人本主义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人的权利、尊严、需要、成长、发展以及最终实现人的价值。西方的人本主义比较强调个人价值,奉行的是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人格、自由,重视的是个体的人权,平等,人际关系主要靠契约来维持。在西方,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弱化了家庭的作用,通常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得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及别人。近代西方人本主义讲的是作为独立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首先关注的就是公民的权利,他们强调人生来是平等和自由的,任何人都没有驾驭和支配他人的权利。

——摘编自陈新忠《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教育影响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相比较,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不同之处,并简析两者共同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