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风时代希腊社会的变革,直接影响着希腊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希腊人继承了他们印欧人的遗产,并在新的环境下进行全方位的创造,给后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神话。由神话中诞生的希腊文学和哲学,也都随着城邦制度的发展经历着改造和变化,希腊人开始对政治统治方式进行思考,出现梭伦等重要的哲学家。另-方面,希腊人的殖民以及他们与东方和外界的接触,让他们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从东方学到的字母文字,成为思想表达的基本媒介。哲学、文学和艺术都深受东方因素的影响,从而创造出希腊历史上文化异常繁荣的时期。

——晏绍祥《古代希腊(世界史丛书)》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文化繁荣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023-07-12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纲要下第8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西方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在其论著中谈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是由下列诸要素合力所造成的。

——摘编自马渭源《马克斯·韦伯与中西传统社会结构对比研究》

请结合西欧5-18世纪历史,从图示中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也可补充其它要素),对上述观点进行阐释说明。(选取要素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的思想基础是在整个14世纪,通过诗人、哲学家和人文学家重新发掘古代文献而缓慢、持续地确立起来的。在意大利,遍布希腊和罗马艺术的残迹,艺术家对古典雕塑和建筑早就耳濡目染。一些人特别研究了古希腊罗马的文献和文学,发现其对自然和人体价值相当重视,这使他们对人和自然作出了新的评价。虽然这些文献和文学从未被完全遗忘过,修道院的图书馆一直在誊抄和收藏西塞罗、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述,但图书馆的这些藏书并不完整,理解也不充分。后来,有更多手抄本见世,修道院外的学者开始对它们产生深厚的兴趣。

彼特拉克醉心于研究希腊和拉丁文典籍,使得古代哲学和价值观念展现在他的面前。同时,他接受的中世纪基督教育受到古典文化的冲击。彼特拉克重新发现了文科研究的重大意义。这一学科教导一个人如何说话、读书、写作,成为一个文化人。人文主义者就是对受过这种教育的人的称呼,人文主义则是史学家对这种整体现象所起的名称,文化的“再生”或"文艺复兴"就是它所引起的文化运动。甚至在彼特拉克之前,雕塑家和画家们就已经到古代世界去寻取灵感了。

——摘编自【英】苏珊·伍德福特等《剑桥艺术史:希腊和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世纪以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传承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文化建设的价值。
2023-05-08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31讲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马丁·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意义。
2023-03-14更新 | 459次组卷 | 6卷引用: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5世纪,意大利思想家、艺术家试图推动古代文化复兴。开始时他们仅努力效仿最优秀的罗马作家的拉丁文体,之后学者们又竭力仿效古希腊作家。艺术家们长途跋涉到罗马,在其笔记本上画满了古代遗迹、雕塑和大奖章的草图。富有的收藏家则收藏了许多古代哲学手稿并建立图书馆安放它们,这些收藏家们购买每一件自己能找到的古代雕塑作品。赞助人则要求艺术家创新作品,希望艺术家既要仿效古人风格,也要表现出对展现自然状态的关注。

——摘编自【美】布赖恩·莱瓦克《西方世界碰撞与转型》

材料二   整个16世纪西欧几乎被宗教革命(即宗教改革)的浪潮所占据。文艺复兴和宗教革命是先后交错的两篇“文章”;在这以后,西欧社会的面目的确改变了。文艺复兴是人性与理性的解放,宗教革命的冲击力则在于对社会性的愚昧发起了攻击。欧洲人几乎没有不是基督教徒的,所以席卷欧洲的宗教大分裂就涉及每一个人,要他们做出选择。……宗教分裂导致到处发生激烈冲突、流血事件、教派迫害。……从它的社会意义讲,它以极大的震撼力松动了思想束缚,教廷神权一统天下的局面从此被打破。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互补性的表现及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社会中人们的各种观念在交锋与消融中渐渐蜕变。中世纪的西欧,人们所有的理想是基督徒式的清规戒律和清心寡欲,在很大程度上鄙薄尘世烦恼;而在文艺复兴运动中,那种强烈地珍惜尘世幸福和快乐生活的兴趣逐步显现。中世纪的那种在枯燥的基督教义上盛行的禁欲主义,藐视财富和甘于清贫的观念受到挑战;而正当合理享受则备受推崇,对拥有财富的褒扬不绝于耳。以前,人们尊重的是一种苦思冥想或沉思隐居式的孤独生活,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却大力推动抛头露面、广泛交际的上流社会生活,倾向拥抱文明开化、现世开放的乐观主义生活情趣。种种进步的社会观念说明:西欧社会已经由粗野、落后向先进、文明社会迈进。

——摘编自肖杰《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人生观变化》

材料二   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最伟大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以理性的利剑刺向封建制度的心脏——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启蒙运动者不仅攻击的目标十分明确,而且宣扬的中心也非常清楚,唯物主义成为启蒙思想的精髓,自然神论或无神论成为他们的最高信仰,科学及其运用成为行动的指南,自由、民主、博爱是他们政治的憧憬。卢梭代表小资产阶级思想,提倡“主权在民”、社会契约论和民主共和制。伏尔泰提倡理性和“理性王国”,主张三权分立、君主立宪或开明君主制。恩格斯指出,启蒙运动“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了国人们的头脑”。它为法国大革命这次“壮丽的日出”拨开了迷雾,提供了理论武器,清理了场地,设计了蓝图。启蒙运动是思想文化上的一次资产阶级大革命。

——摘编自陈紫华《启蒙运动——思想文化上的一次资产阶级大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由粗野、落后向先进、文明迈进”在人生观方面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成为“思想文化上的一次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原因。
2023-01-08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时训练】-【大单元教学】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中外历史纲要下)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恩格斯的论述,文艺复兴时代指的是从中世纪的文化向近代文化过渡的时期。文艺复兴的年代范围,在意大利是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薄伽丘(1313-1375年)在他的短篇故事集《十日谈》里,辛辣地揭露了那些禁欲主义的说教者,说他们“吃得肥头胖耳,红光满面,衣服穿得花里胡哨,一切用具也都那么华丽,可是一点也不晓得害臊……像是竖冠突肚的火鸡”。

——摘编自刘明翰、张志宏《文艺复兴的时代、巨人和科学》

材料二       孟德斯鸠在《波斯人信札》中曾经说过:“如果君主不能给自己的臣民创造幸福生活,反而想来压迫和毁灭他们,那么,服从的理由就没有了。这时,没有什么东西可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没有什么东西使他们对君主有所依恋,他们将恢复自己的天赋自由。”

——摘编自邢贲思《欧洲两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薄伽丘批判的对象,结合所学,从文化的角度,说明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孟德斯鸠的思想,分析孟德斯鸠的思想对法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2-12-20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七)(11页)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仁者爱人”说;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早期的民本思想由此形成。在秦汉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民本思想仍是重要的官方意识。总结历代的民本思想,可以看出充分肯定“民”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君与民相互制约,“君与民,是对立统一的”。儒家民本观以群体为其本位,是通过家庭把社会团体和个人联系起来的,如果没有家庭,个人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就不能相连和发挥。

——摘编自樊国华《先秦诸子与管理哲学》

材料二 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随着文艺复兴而诞生。近代人本主义者高举人文旗帜,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的世俗幸福和欲望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纵观西方文化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本主义作为西方文化的一条线索贯穿着西方文化的始终。人本主义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人的权利、尊严、需要、成长、发展以及最终实现人的价值。西方的人本主义比较强调个人价值,奉行的是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人格、自由,重视的是个体的人权,平等,人际关系主要靠契约来维持。在西方,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弱化了家庭的作用,通常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得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及别人。近代西方人本主义讲的是作为独立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首先关注的就是公民的权利,他们强调人生来是平等和自由的,任何人都没有驾驭和支配他人的权利。

——摘编自陈新忠《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教育影响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相比较,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不同之处,并简析两者共同价值。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追求幸福是全人类的最大愿望和永恒主题。几千年来,人们为追求幸福不懈努力、艰苦奋斗,心中充满了诸多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西方幸福观

类别

内容

感性主义幸福观

强调人的自然需求以及通过欲望的满是而获得快乐,认为人活动的目的是在于追求快乐,避免痛苦。梭伦将人的幸福概括为中等财富、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好的儿孙、善终五个方面。

理性主义幸福观

崇尚人的理性,追求道德品质的完善,关注人类精神的自由和圆满,轻视物质欲望和享受。苏格拉底的幸福观即知识(理性)是前提,道德是途径,幸福是目的。亚里士多德强调幸福是人完善自己的一种活动。

基督教幸福观

以来世主义为基调,幸福是人们对于某种信仰的不断追求。罗马帝国教父的代表人物奥古斯丁认为反省自身的罪恶,向上帝仟悔才是人类获得幸福的唯一途径。

劳动致福观

突出劳动在创造幸福中的重要作用。在卢梭看来,“一个人在那里坐吃不是他本人挣来的东西,就等于是在行乞”。费希特指出,劳动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每个公民都能得到应得的劳动报酬。

——摘编自孔德生、黄晓天等《西方幸福观的历史回眸与现实思考》


提取材料部分或整体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6-21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下第8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