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荷兰地区的风俗画形成于15、16世纪之交,受到人们的喜爱。康坦·马西斯为风俗画的创始人之一,他开创了尼德兰风景画家与人物画穿联合创作的先例。昆丁·马西斯本来也是一位宗教画家,后来才慢慢转向风俗画,而这幅《银钱兑换商夫妇》则被美术史家称誉为 “开辟了近代美术猫绘日常生活的先河”。《银钱兑换商夫妇》描绘的是安特卫普出现的金融 业务的最早商业形式——钱铺,它是银行的雏形。画中这一对夫妇,男的是钱铺掌柜,他正在用戥子称金银,女人悠闲地翻着画册,眼睛却注意着丈夫的活动,这是一对中产阶级夫妇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桌面上有一面凸镜,镜内照出这个房间长方形的窗子,透过窗户还可以看见街上的房子与树林。

该图有多个版本,最早的版本(左图)是尼德兰杰出的画家马西斯创作于1514年的作品,题为《银线兑换商夫妇》,而另一幅(右图)只是该图的变体画而已,其作者估计是另一位尼德兰画家马林努斯··罗棉斯瓦莱,所谓变体画,是指画家对同一画题,用不同的构图、表现方式加以处理的作品,除最先或最主要的一幅外,具余的都可称作变体画、在印刷术不发达的时代,变体画的大量涌现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摘编自伊丽达等编著《图说西方绘画艺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德兰风俗画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解读《银钱兑换商夫妇》。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用图像史料进行史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2 . 【大学与时代】

材料一   中古后期,西欧大学主要由学者们自发形成和组织,受救皇控制,50%以上集中于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南部,其教学与研究以经院主义哲学为核心,辅之以医学、法律等专业学科。14—16世纪,国家或民族教会创办的大学迅速增加,许多城市也在原主教学校、法律学校等的基础上相继成立大学,其分布范围向整个欧洲扩展,希腊语、修辞学和文学等“博雅课程”被认为能“发展那些蕴涵于人身心之中的最高才能”,而日益受到重视。

——摘编自易红郡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西欧各国政府新创办了各类国立农学院、高等商学院及多科性技术学院等一批新大学,主要训练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拿破仑还授予巴黎多科工艺学校“为了祖国的科学与荣誉”的旗帜。此外,企业家也创立或资助了一批大学,如欧文斯创办的曼彻斯特大学。牛津、剑桥、巴黎等传统大学在古典学科与神学之外,加强了对自然科学课程的研究。各大学相继设置了图书馆和实验室等研究设施。此外,大多数大学中兴起了诸如德意志“青年协会”式的学生组织,号召“民族团结”“为祖国服务”,反对犹太主义与斯拉夫主义。

——摘编自贺国庆《高等教育的重大转折——工业时代欧洲大学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4—16世纪西欧大学新特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欧大学出现的新变化并评价其历史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必须首先训练身体,然后启发其理智。所以,我们开始要让少年就学于体育教师和竞技教师;体育教师将培养他们身体所应有的正常习惯,竞技教师将授以各项角赛的技能”。但是,与斯巴达相比,雅典的体育教育多了一些内涵,即将其作为培养健美的体格、完美的人格的一个重要环节。体育训练在道德培养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科林斯人谈到雅典人体育训练时说:“至于他们的身体,他们认为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雅典人认为,人的身体也体现了和谐,因为它是由适当的尺度组成的。因而对于人的身体是能够作数学分析的。柏拉图指出:“为身体的健康而实施体育;为灵魂的美善而实行音乐教育。”

——摘编自苏振兴《论古希腊教育文化》

材料二

1516世纪,法王查理八世、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英王亨利八世等都是体育运动“拥趸”。足球、射箭、摔跤、投石、门球、槌球、网球以及冬天的滑冰、冰壶、雪橇等体育项目都得到了开展。在亨利八世引导下,射箭在英国民间得以广泛开展。无论在城市还是乡间,许多意大利年轻人都会成群结队地参与一种被称为“bohorts”的军事体育游戏。无论是“快乐之家”等新型学校,还是最新出现的文科中学或者普通高中,抑或是大学,都将“体育活动”写入校规。英国国王爱德华四世、亨利七世,都曾建造过专门的网球场,亨利八世更是在汉普顿宫和白厅各建造了一座网球场。与英国隔海相望的法国被认为“球类游戏馆比教堂还多”。

——摘编自万宏《文艺复兴时期体育勃发思想基础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人对于体育教育的地位及功能的认识,说明这些认识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6世纪欧洲体育事业发展的表现及其历史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充分发展,但当时的戏剧也对其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例如,在悲剧《奥瑞斯特斯·复仇神》中,女神雅典娜警醒人们切勿挑起公民之间的对立.导致城邦一再陷入内斗。在《请愿妇女》中,外邦传令官谴责雅典民众在公民大会议事时鲁莽成性,经常在情绪驱使之下投票决议发动战争。在喜剧《马蜂》中,雅典陪审员被比喻为成群结队的马蜂,他们往往被“煽动家”蛊惑,不问案情原委便要判人重刑甚至死刑。

——摘编自王焕生等编译《古希腊悲喜剧全集》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辉煌的文学形式是戏剧。它原先与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在早期其情节很短,演员是业余的。至16世纪下半叶,戏剧迅速发展,演出场地也从教堂搬到剧场,并出现了职业演员。此后,剧场成为伦敦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的剧院吸引着国内外的观众,历史剧和爱情剧取代圣经故事,成为主要题材。在当时戏剧首先属于商业行为,是一种大众娱乐形式,其次才是一种艺术形式,剧作家的初衷只是取悦于观众。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戏剧所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2)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的变化趋势。
2024-04-1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校等校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16世纪的中国进入共时性发展时期”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搜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正德以来太仓银库的收入总数,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正德初年149万两,嘉靖十一年(1532年)243万两,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295.7116万两,万历五年(1577年)435.94万两。万历之前,江南实行的“征一法”,江西的“鼠尾册”,东南出现的“十段锦法”,浙江、广东出现的“均平银”,福建出现的“纲银法”,都具有徭役折银句田亩转移的内容。

张居正在万历六年(1578年)下令清丈全国土地。请查溢额脱漏,国家掌握的田亩数达7013976顷,此弘治时征税田额增多了300万顷。在这个基础上,于万历九年(1581年)采用一条鞭法,作为全国通行的制度。

——摘编自郭建龙《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等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出现的显著变化是,从各个文明的独自发展演变到全球步调一致的共振期,即“共时性发展”时期。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1)从共时性发展的视角分析说明一条鞭法实施的原因。
(2)若进一步探究16世纪的中国进入共时性发展时期,你认为还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材料?举两例说明。
2024-04-0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齐鲁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6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长期领先世界,却在近代落后于历史潮流,值得深思。

材料一


材料二   在约500年至1500年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不发达地区。与中国比较,这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放慢自身发展的作用,人们称之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反映的城市风貌出现在(     
A.7—8世纪B.11—12世纪C.15—16世纪D.17—18世纪
(2)该城市位于今天中国何处?在下图中确定其大致 地理位置。

A1             B2              C3              D4
(3)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近代的开始”。为证明该观点,某同学梳理了宋朝相关历史。请帮助他,将梳理的典型史实填入表格相应空格中。(用字母表示)
A儒学复兴       B经济重心南移        C崇文抑武       D三大发明成熟
E佛道流行       F江南初步开发        G儒学独尊       H西学之风渐盛

宋朝年间典型史实

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持续发展;①等
政治稳定实行②政策;中央集权加强
民族融合多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加深
文化昌盛宋词繁荣、③、④
(4)15世纪以后中西方历史呈现出不同发展趋势,中国越来越“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困扰。参考下表范例,完成空格内容填写。

15世纪以后中西方发展趋势比较

领域

东方西方

经济

①经济占主导地位逐渐向工业国家转变

政治

开疆拓土版图奠定;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逐渐确立②

思想文化

理学主导,八股取士、实行文化专制历经文艺复兴、③等洗礼,人文主义、理性勃兴

对外政策

海禁、闭关锁国,几与世界隔绝

总体趋势

逐渐落后以致挨打逐步迈向现代化

2024-03-1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上海专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西方体育思想

时期

体育思想

15世纪

人文主义者向基督教神学发起挑战,极大地撼动了教会的禁欲主义思想,冲击了心灵与肉体处于对立地位的观念,开启了近代体育思想的先声。

16世纪

夸美纽斯认为“身体是灵魂的居所,一旦身体坏了,灵魂便不再存在。”

18世纪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必须遵循自然和人的本性,而体育则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健康的身体是优良品德的基础。

——摘编自苏香远《三大思想运动对西方近代体育的影响》


根据表中内容,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8-30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追求幸福是全人类的最大愿望和永恒主题。几千年来,人们为追求幸福不懈努力、艰苦奋斗,心中充满了诸多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西方幸福观

类别

内容

感性主义幸福观

强调人的自然需求以及通过欲望的满是而获得快乐,认为人活动的目的是在于追求快乐,避免痛苦。梭伦将人的幸福概括为中等财富、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好的儿孙、善终五个方面。

理性主义幸福观

崇尚人的理性,追求道德品质的完善,关注人类精神的自由和圆满,轻视物质欲望和享受。苏格拉底的幸福观即知识(理性)是前提,道德是途径,幸福是目的。亚里士多德强调幸福是人完善自己的一种活动。

基督教幸福观

以来世主义为基调,幸福是人们对于某种信仰的不断追求。罗马帝国教父的代表人物奥古斯丁认为反省自身的罪恶,向上帝仟悔才是人类获得幸福的唯一途径。

劳动致福观

突出劳动在创造幸福中的重要作用。在卢梭看来,“一个人在那里坐吃不是他本人挣来的东西,就等于是在行乞”。费希特指出,劳动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每个公民都能得到应得的劳动报酬。

——摘编自孔德生、黄晓天等《西方幸福观的历史回眸与现实思考》


提取材料部分或整体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6-21更新 | 20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九校联盟2023届高三高考适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7世纪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的急剧变革,西方文化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出现了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近代化转型。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确立了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在文学、艺术、政治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新文化。宗教改革则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一统天下局面,实现了教会的民族化,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完成了对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的近代化改造。

——摘编自马敏、邢来顺《近代西方文化的转型之文艺复兴》

材料一   西方文化转型过程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观点在欧洲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传播,后来又在世界其他地区蔓延。但是它们所取得的这一切成就和胜利也是有代价的。有些代价虽然在当时表现不明显、不突出,但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暴露在了社会面前。首先,“它毁弃了曾一度被实质性传统、基督教信仰以及对于祖先的孝敬、对家庭和其他机构中的权威的恭敬所占据的大部分领域”,并“头痛地发现了许多出乎意料的困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转型时期带给社会伟大进步和历史价值的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的精神危机,引起了人们的信仰迷茫和对生存意义的失落。这种代价同社会转型时期剧烈变动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变革的突飞猛进是密不可分的。

——摘编自李钢《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代价沉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西方文化转型”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清楚,逻辑严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民主政治背景下,戏剧在公民教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公民集体观剧的过程和对戏剧的品评经常被视为大型的参政模拟现场。民众乐于记诵戏剧内容,并得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使用剧中流畅的表达和优美的修辞,甚至借模仿戏剧朗诵来锻炼自己的演说能力。柏拉图认为,用这些故事塑造他们的心灵,比用手去塑造他们的身体还要仔细。对于古希腊戏剧观众而言,他们所记住的不仅仅是戏剧人物的言谈和修辞,同时还有戏剧台词的内在逻辑结构,他们通过模仿剧作家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全剧末尾,歌队尽管受到神的警告,却依然心甘情愿地陪着普罗米修斯堕入地狱,普罗米修斯在雷电中消失,歌队也跟着不见了。今人阅读剧本时,凭借共情与想象力依然能够体会到剧场中心灵的震撼。

——摘编自颜欣萌《古希腊戏剧与公民教化》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辉煌的文学形式是戏剧。它原先与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在早期其情节很短,演员是业余的。至16世纪下半叶,戏剧迅速发展,演出场地也从教堂搬到剧场,并出现了职业演员。此后,剧场成为伦敦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的剧院吸引着国内外的观众,历史剧和爱情剧取代圣经故事,成为主要题材。在当时戏剧首先属于商业行为,是一种大众娱乐形式,其次才是一种艺术形式,剧作家的初衷只是取悦于观众。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清朝实行湖广填四川时,高腔、皮黄、梆子等戏曲声腔也随之入川。当时四川大约西人用秦腔,南人用昆腔,楚人土著多曳(弋)声曰高腔。但随着移民后代的原籍意识逐渐消融,形成一个以高腔为主、五腔并存的大剧种——川剧。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川剧各戏班、剧团要求艺术革新的民主思想日益浓厚,兴起了以穿戴时装、演时事为特点的川剧时装新戏。抗战爆发后,川剧界编演了《枪毙韩复架》等大量直接反映抗战事迹的时装新戏。自20世纪初到40年代,川剧舞台上总计演出过400多个时装新戏剧目,有力推动了川剧的变革。

21世纪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倡导和资金支持下,川剧院团本着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川剧艺术的目的,免费将优秀剧目送到校园演出,教授中小学生学习川剧表演、打击乐。不少学生看完戏后,对川剧产生了兴趣,感叹传统川剧的博大精深。各院团还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川剧进社区活动,以名家名段演出惠民,满足了社区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提高了社区居民共创和谐社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摘编自杜建华《川剧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戏剧在公民教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的变化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剧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以及在新世纪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2024-05-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三下学期三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