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2013·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2019-01-30更新 | 1580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6届福建清流县一中高三上期第二阶段(期中)历史试卷
2 . 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2017-08-04更新 | 3785次组卷 | 80卷引用:福建省莆田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2017-07-18更新 | 5318次组卷 | 15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8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因信称义;致良知
2017-04-14更新 | 635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5届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15世纪有西欧学者提出:“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我(上帝)既没有使你进入天国,降入凡尘,也没有让你死亡或永生。归根到底,……你是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和塑造者”。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批判了中世纪的神学蒙昧B.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借助神威阐扬新型人本观D.冲击了教会的思想禁锢
2011·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妒”,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A.开展世俗教育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探讨真理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
7 .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当是
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2016-11-27更新 | 731次组卷 | 26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县民本中学2014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8 . 下列与圣经无关的艺术作品是
A.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B.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
C.达·芬奇的《蒙娜丽莎》D.米开朗琪罗的《摩西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