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西欧的文学作品主要由拉丁文写成,文学的国别属性不强。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文学流派是教会文学,包括圣经故事、圣徒传、赞美诗、祈祷文等,主要宣扬基督教教义,鼓吹原罪观念和禁欲主义。中世纪后期,世俗文学发展起来,包括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等。英雄史诗主要表现主人公忠君爱国,为民族建功立业的精神;骑士文学主要揩写骑士的行侠冒险经历及与贵妇人的爱情,宣扬“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市民文学往往以讽刺的手法表现市民的智慧和勇气,抨击封建贵族和僧侣的贪婪残暴。

——摘编自[英]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二   虽然文艺复兴源自意大利,但在其传播过程中,各国文学家纷纷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创作。此时的文学家们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虚无缥缈的神话,“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认为“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宣称“人类是天生平等的”“善恶的差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文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2023-07-28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前期,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宋近世说”。该理论认为唐代是中世之终末,而宋代则为近世之发端。政治上在于贵族政治的式微和君主独裁的兴起。君主由贵族阶级的共有物,到近世成为全体臣民的共有物、艳对权力的主体。与此同时,人民的地位和财产私有权与贵族时代大异其趣:官吏选用制也发生变化,科举制普遍化,贵族政治过渡为官僚政治,高等官职由天子决定和任命,庶民也获得为官的均等机会。经济上处于实物经济结束期和货币经济开始期交替之际。文化性质亦有显著变化,经学、文学、艺术都呈现出庶民性质。宋元社会发展进入“与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伊斯兰教期的西亚平行的中国的近世社会形成期”。

——据(日)内糜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整理

材料二   中国当代学者对 “唐宋近世说”颇有争议。

观点

学者

人们可对比唐宋时代,从阶级状况,到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文化等,列举出不少变化的史实。然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

王曾瑜

此期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若干新现象,总体上仍然从属于中国史的内在演化规律、不具备西欧的那种“近代化”的意义。

阎步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唐宋近世说”的主要历史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分析说明唐宋社会变革与欧洲近代社会转型的实质差异。
2023-07-1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等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现代国家观念的形成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进入中世纪后,国家沦为上帝意志的体现……现代意义的国家观念,即把国家视为一种抽象的公共权力的观念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萌芽。马基雅维利将国家利益看作是政府行为合法性的源泉;君主可以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不惜任何手段;手段要为目的服务,目的可以说明手段正当,国家可以依据“国家理由”行事。

——庞金友《近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逻辑与特点》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思想家提出……国家是人们自愿契约的结果,社会先于国家,高于国家,国家受社会的制约。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洛克和卢梭等人通过对自然状态的假说,主张凭天赋人权,经过订立契约而结成“市民社会”,从而赋予了社会前于或外于国家的身份或生命。这就意味着在自由主义思想家那里已经隐含了对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某种认识,从而奠定了一种重要的市民社会理论架构。

——王建生《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流变》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的“现代国家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2)相比材料一,材料二中启蒙思想家的国家观有什么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之相关的思想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哪些主要因素推动了现代国家内涵不断丰富?
4 . 恩格斯这样称道文艺复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材料二   十三世纪的罗吉·培根,……他以为真理的追求,必须从观察物象和实验物质下手,单单靠了几本古书,是不中用。……所以到了文艺复兴的末年,科学的精神,依靠了罗吉·培根等人的提倡,而日益发达;而研究学术的方法,也已由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而改为由观察和实验下手的归纳法。…但文艺复兴时代的科学,仍不过是一点萌芽,直到十七世纪以后,科学家才风起云涌的大兴起来。后来又靠了科学的实用,使地球上起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变化。

——选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三   以下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部分人文主义者的言论:

洛斯基:“人们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金钱,我们所有人都充满着获取利润、获取更多的利润的欲望。如果弃绝了这个欲望,一切事业就会完全停止。凡是贪婪者很多的地方,应该把他们看作是国家的骨骼和基础。”索德里尼:“难道我们不知道正是贫穷不断地促使人们去犯各种罪行、亵渎神圣?不正是贫穷产生偷盗、盗窃国库、毒害、伪造、掠夺、抢劫、杀人的行为吗?”罗伦索·瓦拉:“还有什么比把一切分给穷人……然后自己去行乞更为荒诞的呢?”

——摘编自(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论教会和宗教》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前后科学研究方法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十七世纪以后科学的实用使地球起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变化”的体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共同主张并分析这些主张产生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项数2225259257788

材料四: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主要成就:《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材料五: 欲致吾之知,在极物而穷理也。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

——(宋)朱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根据材料三,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命相比有何差异?并根据材料五,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迟缓的原因之一。
2019-12-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