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经过漫长的中世纪,伴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而不断发展,且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价值,不断被时代刷新。

1)人文主义者在文艺领域的表现与追求,虽然并未波及思想政治领域,不过人文主义感想中也不乏民主自由的思想,如弥尔顿的言论自由、锡德尼的主权在民等,但这些思想只在知识分子上层中传播。

2)在人文主义者中,有的提出了君主专制、君权神授的主张。提出民主自由、主权在民思想的学者,则多专注于理论建设而非付诸实际行动。

3)人文主义与中世纪经院哲学并不是简单对立的关系,人文主义发轫并发展于中世纪,力求突破权威,摆脱经院学派的规则以求得自由,他们确实为自由、民主遍及世界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馨予等《西方近代思想史的多向性特征——读布林顿<西方近代思想史>有感》

以上是关于近代早期西方人文主义复苏、发展及其影响的相关信息,请根据材料信息围绕某一个或者某几个角度拟定一个与近代早期西方人文主义有关的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充分,逻辑严密)
2023-05-01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说中的历史

材料 波勃出身条件优越,但不幸在幼年被拐后沦为船舵手的奴隶。因不满压迫他奋起反抗,却在一次失利后连同其他23名起义分子被遗弃荒岛并自谋生路。但波勃等人并不安于现状,他们决定通过自造船只逃离荒岛,在他们的努力下,建造了船只辛格顿号,波勃成为船长。在波勃的带领下,辛格顿号征服了大自然,最终抵达非洲的黄金海岸。远洋航行使船上的人员腰缠万贯,回到伦敦后,他们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波勃的钱财很快挥霍殆尽,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再次加入了海盗团伙干起了烧杀抢掠、贩卖黑奴的勾当。

——摘编自【英】丹尼尔.笛福(1660-1731年)《辛格顿船长》


阐释小说所折射出的17-18世纪西方的时代特征。(要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立宪运动和辛亥革命本来是以建立民主制度为目标的,但因为广大民主没有觉醒,民主制度缺乏社会根基,少数人的革命只是改换了政权的名号,民主制度之实,杳不可得。用陈独秀的说法,“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当时中国的先觉分子认识到,徒有共和国的名号是没有用的。要使中国真正从专制、落后、腐败的状态中摆脱出来,走上民主、富强之路,必须使中国国民之大多数,清除其头脑中的专制主义余毒,树立民主共和的理想,从而为民主共和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左玉河《五四那批人》


根据材料,从整体或局部提炼出一个具体论题,并运用中外近代史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欧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

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斗争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据材料围绕“先进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14—19世纪欧洲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两个历史时期的流行服饰简介

中世纪时期拜占庭的达尔玛提卡:十字形外衣,是一种没有性别区分的贯头衣,长度随人体高度从肩及地,而且从肩部到下摆底部装饰着两条红紫色的条饰——克拉比。克拉比作为基督血的象征,是一种带宗教色彩的装饰。
文艺复兴时期男女服装都流行使用填充物。男性服装的肩部、胸部、袖子甚至腹部都使用填充物,突出显示男性的威武、雄伟等特征。女性服装是上身使用紧身衣以及敞口低领,下部穿用裙子,裙内使用宽大的裙撑,整体看来,上身紧瘦,下体裙子宽大,突出呈现女性的人体曲线美等特征。

——摘编自刘静轩《论文艺复兴时期服饰艺术的现代性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欧洲思想发展历程,拟定一个论题,对上述欧洲的流行服饰进行解读。(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中国形象进入西方现代文化。第一阶段,在西方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文化形象中不断美化中国的器物、制度、思想。第二阶段,从启蒙运动后期到帝国主义时代,在启蒙哲学背景下,悠久的中国历史则因为其停滞变成一种具有反面的、否定性意义的野蛮特征。
——摘编自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文化形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西方关于中国形象的认识。
(说明:围绕材料中的一个阶段或两个阶段的认识展开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
2016-11-27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开放型试题题型05观点论证题-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指导与演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