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模式是指特定民族或特定时代人们普遍认同的,由内在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价值取向、习俗伦理规范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如果主导性文化模式失范,即其制约作用和规范作用失灵,文化模式就会从常规期和稳定期进入怀疑期和紊乱期,文化危机也就出现了。随后,文化往往会进入转型期。所谓文化转型就是文化模式的剧变或革命,即一种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取代原有的文化模式。

—摘编自姜守明、洪霞《西方文化史》


根据材料,围绕“文化危机与文化转型”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10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六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二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身与外部世界

观点一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观点二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自身与外部世界相互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9世纪欧洲崛起的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3 . 【剧作人物与时代】   
作品《牡丹亭》《罗密欧与朱丽叶》
作者汤显祖(15501616年)莎士比亚(15641616年)
主人公杜丽娘朱丽叶
主人公生活的时代背景“手不许把秋千索擎,脚不许把花园路踏”,整日只能呆在闺房刺绣、读书。“门当户对”封建传统婚姻道德严重摧残着青年男女正常的人性,葬送了他们的自由爱情和幸福婚姻。中世纪行将崩溃、新时代的曙光已经照临走在时代进步前列的意大利,有参加舞会、结识朋友的机会。
主要情节杜丽娘争取的婚姻自由带有浓重的妥协色彩,她还魂以后还幻想让父母承认他们的婚姻,仍没有摆脱官本位的功名利禄思想,追求“夫贵荣”。面对封建世仇对自己美好爱情、幸福婚姻的迫害和摧残,她表现出了大胆、开放、主动、坚强的思想行动,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和反抗。
结局杜丽娘和柳梦梅做出了退让和妥协,重新回到了封建社会的“和谐”状态。罗密欧与朱丽叶遭到了毁灭
对爱的追求表现内在一些,隐密一些外露、激越
在爱情遭遇考验时都表现出执着的一面

——摘编自黄江玲《戏剧人物杜丽娘与朱丽叶之比较》


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20更新 | 19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4月调研模拟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汲取古希腊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突破传统学徒制与经院哲学的育人框架,明确提出技术训练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开始关注体力劳动与技能训练。

宗教改革时期,路德指出学校要关注职业教育,培养“长于治国的男子和善于理财的女子”,只有这样,统治当局才能获得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臣民,以确保整个国家机器的顺利运转。

19世纪中后期,世界范围内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各主要国家先后建立大量职业学校,采用集中传授技术的班级授课方式,为大工业生产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至19世纪末期,现代学校职业教育已大规模发展起来。

在罗斯福新政期间,多个救济机构中都有涉及职业培训,并在联邦资金上给予支持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帮助失业者更好更快地获得工作,有尊严体面地拿到薪水。

——摘编自孔令锋《西方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演变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现代西方职业教育的发展”自拟论题并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3-07-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分期能帮助史家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并使读者更易理解世界历史的变化和连续性。无论史家做何种历史分期,都不可避免地要采用某种衡量、筛选历史的尺度或标准,都不能不依赖于某种历史观。如1666年荷兰历史学家霍恩纽斯提出的“古代一中世纪一现代”理论,认为古罗马与古希腊时期为古代,中世纪指“黑暗时期”,文艺复兴后则被定义为现代。随着19世纪末欧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全球扩张,这一理论得以向全世界传播。

——摘编自李友东《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分期问题探讨》


请就材料中的世界历史分期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正确,解释合理,史论结合,表达流畅)
2023-07-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追求幸福是全人类的最大愿望和永恒主题。几千年来,人们为追求幸福不懈努力、艰苦奋斗,心中充满了诸多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西方幸福观

类别

内容

感性主义幸福观

强调人的自然需求以及通过欲望的满是而获得快乐,认为人活动的目的是在于追求快乐,避免痛苦。梭伦将人的幸福概括为中等财富、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好的儿孙、善终五个方面。

理性主义幸福观

崇尚人的理性,追求道德品质的完善,关注人类精神的自由和圆满,轻视物质欲望和享受。苏格拉底的幸福观即知识(理性)是前提,道德是途径,幸福是目的。亚里士多德强调幸福是人完善自己的一种活动。

基督教幸福观

以来世主义为基调,幸福是人们对于某种信仰的不断追求。罗马帝国教父的代表人物奥古斯丁认为反省自身的罪恶,向上帝仟悔才是人类获得幸福的唯一途径。

劳动致福观

突出劳动在创造幸福中的重要作用。在卢梭看来,“一个人在那里坐吃不是他本人挣来的东西,就等于是在行乞”。费希特指出,劳动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每个公民都能得到应得的劳动报酬。

——摘编自孔德生、黄晓天等《西方幸福观的历史回眸与现实思考》


提取材料部分或整体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6-21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九校联盟2023届高三高考适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之精髓所在,就是在尊崇基督教精神并将基督教伦理视为合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确立的新时代的人生观、价值观,赋予“人”新的内涵。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把人的内涵最终定义在高贵人、意志自由人、世俗人和全面发展人的范围之内,赋予了“人”新的内涵。

——摘编自张国臣《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关于人的内涵》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3-05-02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经过漫长的中世纪,伴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而不断发展,且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价值,不断被时代刷新。

1)人文主义者在文艺领域的表现与追求,虽然并未波及思想政治领域,不过人文主义感想中也不乏民主自由的思想,如弥尔顿的言论自由、锡德尼的主权在民等,但这些思想只在知识分子上层中传播。

2)在人文主义者中,有的提出了君主专制、君权神授的主张。提出民主自由、主权在民思想的学者,则多专注于理论建设而非付诸实际行动。

3)人文主义与中世纪经院哲学并不是简单对立的关系,人文主义发轫并发展于中世纪,力求突破权威,摆脱经院学派的规则以求得自由,他们确实为自由、民主遍及世界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馨予等《西方近代思想史的多向性特征——读布林顿<西方近代思想史>有感》

以上是关于近代早期西方人文主义复苏、发展及其影响的相关信息,请根据材料信息围绕某一个或者某几个角度拟定一个与近代早期西方人文主义有关的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充分,逻辑严密)
2023-05-01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中,理性概念占据核心地位,契约论、自由主义、科学精神等许多形成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都是凭借理性的支撑而树立。理性概念自身也经历了由神的恩赐,人的本性,自然理性向启蒙理性的内涵发展与演变,并因此导致西方近现代社会进程的独特特征,以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和以现代性为核心的社会学,都受到理性世界观的主导影响。

——摘编自姚德薇《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中“理性”概念的发展与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她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推动了西方社会哲学家与匠人的联合。在这一时期,学者和艺术家可以接近的不仅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有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后者曾促进了数学和物理学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从各门生物科学中得到的鼓舞。工匠拥有古代的旧技术,并在旧技术上添加了中世纪期间的新发明。同样,学者们提供了关于被重新发现的古代和关于中世纪的科学的种种事实、推测及传统做法。这两种途径的融合是很缓慢的,但最终,它们引起了一个爆炸性的联合——科技革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