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身与外部世界

观点一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观点二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自身与外部世界相互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9世纪欧洲崛起的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近代西欧的绝对君主制(君主专制),有人认为它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了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最主要的政治原因之一;有人认为它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产物,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加速了它向资本主义政治的转化。

——摘编自龚敏《论近代欧洲的新君主政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布罗代尔的说法,从15世纪到18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使“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不妨把认识和信仰的关系的变化,分成以下四段:

第一段(中世纪)认识是完全服从于信仰的,上帝决定一切,认识没有独立于信仰的功能。
第二段(中世纪后期)渐渐地,认识脱离了信仰。起先是不自觉地脱离,这个过程很长,像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这类科学家都是不自觉地使认识脱离信仰的。
第三段(16世纪)物理学和神学实际上分开了,马克思说笛卡尔搞物理学时是唯物的,讲神学时又是唯心的。列宁说莱布尼茨是通过神学接近了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的原则。马克思和列宁这样说,都是要说明,笛卡尔和他的继承者比哥白尼等更进一步使认识脱离了信仰。不过,他们也还没有达到自觉的程度。
第四段(17-18世纪)比较自觉地把认识和信仰分开。就像康德所建议的,在大学里把宗教教育交给神学系,而另立哲学系“作为神学系的反对派”。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著《欧洲文明的进程》

根据材料,指出15-18世纪欧洲思想革命进程中的一个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4 . 【近代西方财富观念】

材料   人文主义者对财富的肯定始于被公认为第三代人文主义者的领袖布鲁尼(1374-1444年)。他认为财富本身并没有好坏属性,它不过是完成某种行为的工具;财富是一种外在的幸福,外在的力量。

同时,人文主义者、外交家安东尼奥洛斯基(约1365年-1444年)也提出了自己的财富观。洛斯基认为贪婪财富是一切事业的发动力,并声称:“如果你观察一下军事、商业、农业、手工业,或者所谓的自由艺术,原来,其中任何一项莫不为了得到钱,为了金钱我们克服了生活中的困难和危险。”洛斯基认为财富是国家繁荣的基础,对它不应该轻视。他认为“凡是贪婪者很多的地方,应该把他们看作是国家的骨骼和基础”。洛斯基实际上否认了贪财往往是贪婪者道德败坏的客观原因,把贪婪看成是天然的美德,这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伦理观的最突出的部分。

——摘编自张椿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念的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财富观念”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早期近代世界的主要历史是三种全球化:第一,到达世界各海港的海上航线网络的形成;第二,全球生物物种的交流;第三,为全世界生产、分配、消费的资本主义全球经济的形成。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结合所学知识,另拟一个观察世界近现代历史的角度,并加以阐释。(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2023-12-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西方国家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强制其改变自身的运行轨道,中国以此为契机被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走上近代历史舞台;西方国家近代历史的开端,是以16世纪中期后在其社会内部逐步形成的新型生产方式推动下的社会变革的成功为契机的。由于中西近代史开端的契机不同,发展的途径不同,带来了中西双方近代乃至现代的明显差距。

——摘编自田海蓝《中西近代史开端的不同契机》


围绕材料,结合中西方近代史的具体史实提出一个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3-11-3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启蒙运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复古为解放”的形式;另一种是反传统的形式。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无论是“复古”的形式还是反传统的形式,都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的土壤进行“随心所欲地创造”,但又都必须和应该达到改造传统、开创新的时代精神的目的。

——摘编自汪澍白《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学说讨论会论文选上·启蒙运动的曲折道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近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关世界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扩散,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大致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

观点一:政治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美洲殖民地反抗宗主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和独立运动,主要表现为反抗宗主国的压迫和不平等,随后扩散到欧洲,最后传播到亚非殖民地。

观点二:学者周平认为,民族主义起源于近代西欧,王朝国家在对共同体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促进了民族意识和情感的产生,这种民族意识在政治精英的加工后逐步系统化、理论化,发展为完整的思想体系,这就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形成后又促进了民族的成熟,民族成熟以后资产阶级利用民族利益反抗王朝国家,把国家的权力转移到了“全民族”手中。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围绕世界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扩展,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观点或另拟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1-19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是人类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创新实践史。思想解放是促进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转变观念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进步对社会的变迁起着独特的作用。尤其是社会大变革、大转轨和社会形态更替的时期,代表新生产力的阶级在发动革命推翻旧的生产方式以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以前,往往先用与新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作为思想武器,发动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因此,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对社会向前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这种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摘编自梁敬升《论思想解放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她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推动了西方社会哲学家与匠人的联合。在这一时期,学者和艺术家可以接近的不仅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有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后者曾促进了数学和物理学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从各门生物科学中得到的鼓舞。工匠拥有古代的旧技术,并在旧技术上添加了中世纪期间的新发明。同样,学者们提供了关于被重新发现的古代和关于中世纪的科学的种种事实、推测及传统做法。这两种途径的融合是很缓慢的,但最终,它们引起了一个爆炸性的联合——科技革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