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语境下,时序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

下面所示为世界近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全球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据郭梦羽《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提升路径研究》等整理

从材料中任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关键词,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2024-05-0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历史兴趣小组以16世纪的中国进入共时性发展时期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从16世纪开始,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出现的显著变化是,从各个文明的独自发展演变到全球步调一致的共振期,即“共时性发展”时期。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二   自正德以来太仓银库的收入总数,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正德初年149万两,嘉靖十一年(1532年)243万两,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295.7116 万两,万历五年(1577年)435.94万两。万历之前,江南实行的“征一法”,江西的“鼠尾册”,东南出现的“十段锦 法”,浙江、广东出现的“均平银”,福建出现的“纲银法”,都具有徭役折银句田亩转移的内容。张居正在万历六年(1578年)下令清丈全国土地。请查溢额脱漏,国家掌握的田亩数 达7013976顷,此弘治时征税田额增多了300万顷。在这个基础上,于万历九年(1581年)采用一条鞭法,作为全国通行的制度。

——摘编自郭建龙《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等

(1)从共时性发展的视角分析说明一条鞭法实施的原因。
(2)若进一步探究16世纪的中国进入共时性发展时期,你认为还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材料,请举例说明,并说明理由。
2024-04-2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百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时期,当政者热衷于建造各种大型娱乐设施,如座位达25.5万个的大型竞技场、可供1600人同时洗浴的浴池等;为获得民众的支持,当政者还会举办各种与农事活动相关联的节日和赛会,如农神节、牧神节、平民赛会、谷神赛会、酒神赛会等。公元3世纪中叶时,罗马城每年有177天在举办各种赛会。罗马娱乐活动最受欢迎的是竞技性活动,主要有角斗士间的角斗及角斗士与猛兽的搏斗。罗马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但在战争与掠夺中走上了殖民化的帝国之路,并形成了以公民为主体的寄生性城市文明。

——摘编自马新、陈树淑《汉朝与罗马娱乐生活之比较兼论汉朝与罗马文明基因之差异》

材料二   16世纪之前,英国戏剧的基本类型为宗教剧,旨在表现上帝的“全知全能”。

而到了16世纪,乡绅、商人等中间阶层兴起,手工艺人、仆人等一般平民的收入也增加了很多,许多平民还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除了财富的增长与分布,还有长期的和平,外国文学和外出旅行的增多。以上原因使观众对戏剧提出了新要求,全新的人文主义戏剧应运而生。新剧中既有反映新兴阶层的人们追求财富的《马尔他岛的犹太人》,也有反对蒙昧、提倡理性的《浮士德》。人文主义戏剧的集大成者无疑是莎士比亚。到了16世纪,英国体育活动的内容更加复杂,形式更加多样,且大众参与度更高了。除了中世纪流行的骑马、游泳等运动外,还出现了足球、手球、网球、保龄球、曲棍球等新兴运动项目,除了斗鸡,各地还流行斗狗、斗熊等娱乐活动,更多民众学习和跟风王室贵族项目——架鹰打猎、阅读英文翻译的《圣经》,感受新兴英国的繁荣。

——摘编自沈迪《16世纪英国的文娱活动概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娱乐生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6世纪娱乐生活的变化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娱乐活动的共性因素。
2024-05-0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诊断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对中华传统“人文化成”的美育观念有着深刻的洞见和精辟概括,他说:“圣人作乐以养性情,育人材,事神祇,和上下,其体用功效,广大深知如此,今皆不复见矣,可胜叹哉!”这明确表达了朱熹美育教育的三个诉求:“以养性情”即“养心”、“育人材”即“成人”、“事神祇,和上下”即“厚风俗”。

     ——据赵贤迪《朱熹:养心,成人,厚风俗》

材料二   达·芬奇认为,“美,是一种聆听,来自内心,来自人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受。美,是一种自觉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红衣主教。”“绘画实际上是科学与大自然的合法女儿。”后世研究者广泛认为,达·芬奇的美育思想,拨动了近代欧洲思想解放的琴弦。

       ——据张冲《达·芬奇美育思想探析》等

材料三   1896年,梁启超在其著作《学校总论》中提出:“世界之运,由乱而治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要义。”在他看来,“美育要尽量发挥情感的真善关,而且要淘汰邪恶与奸丑。进而推之,美育的真谛是国民在道德法律、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等上必有一种独立的精神。”

       ——据邱嵘《梁启超美育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以朱熹、达·芬奇、梁启超美育思想的相似之处,阐释美育的重要性。
(2)根据材料,运用史实说明达·芬奇美育思想“拨动了近代欧洲思想解放的琴弦。”
(3)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与朱熹美育思想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梁启超美育思想的社会原因。
2023-03-23更新 | 311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平遥县第二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冲刺调研押题文综(二)试卷-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