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9 道试题
1 . 危机与转型

“中世纪晚期危机”是对1415世纪发生在西欧的饥荒、瘟疫、战争及其导致的人口减少、经济停滞、政治和社会秩序紊乱的概括。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世纪晚期危机”成为西欧中世纪史的重要研究主题,形成了两大主流解释模式。第一种是“衰落论”:通过探寻危机产生的原因,认为中世纪晚期危机是西欧社会相对于中世纪盛期的衰落;第二种是“转型论”:通过探讨危机的影响,认为中世纪晚期危机推动了西欧社会形态和国家形态从中世纪向近代的转型。


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是历史解释的基本要求。从上述角度,结合14—15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中的两种解释模式。
2 . 咖啡与咖啡馆

材料一   咖啡传播简表

时间咖啡的传播
咖啡起源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
68世纪咖啡传入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禁止喝酒,于是咖啡迅速成为阿拉伯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
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强势崛起并不断向巴尔干半岛以及中欧地区进军,咖啡也随之传播到欧洲。被一些宗教人士视为“魔鬼饮料”的咖啡得到教皇克雷芒八世的喜爱和推崇,咖啡从此顺利在欧洲得到推广。
1607咖啡被引入北美。
1652第一家英国咖啡馆诞生,开启了咖啡饮用的风潮。
1690荷兰成为第一个咖啡栽种和出口的国家,主要栽种地位于锡兰和爪哇。
1730英国人把咖啡树移植到牙买加、古巴和中美洲,西班牙人把咖啡树移植到哥伦比亚。
18世纪印度咖啡源源不断地销往欧洲,后来荷兰和法国在拉丁美洲殖民地先后种植咖啡,并逐渐向拉美赤道附近地区发展。
1773波士顿爆发“茶叶事件”,当地人由喝茶转向喝咖啡,咖啡成为北美普遍的饮料。

材料二   17世纪的英国咖啡馆成为了人们聚会的首选场所,咖啡的支持者宣称咖啡是“文明的象征”,可以使英国“成为一个自由而清醒的国家”。咖啡馆中对王室批评指责的言论引发了保皇派的强烈不满,他们将咖啡馆看作是阴谋的策源地与异端分子的避难所。除了贵族等上层人士之外,包括商人、律师在内的大量中等阶层也是咖啡馆的常客,甚至小手工业者和贫民都流连其中。人们经常在咖啡馆中开展各项业务,商业买卖和金融活动便是其中最常见的一项,伦敦第一家咖啡馆就设在离皇家交易所不远的小巷中。咖啡馆同时为顾客提供报纸、手稿、书籍、小册子等各式各样的读物,不仅组织书籍和艺术品展览会和拍卖会,还创造“好奇心橱窗”,吸引有识之士参与咖啡馆里的各种讨论。在这里,文学领域的话语自由得到了充分体现,咖啡馆被英国民众形象地称作是“一便士大学”。

(1)阅读材料一、概括表中所列咖啡传播所涉及的时代与社会的相关主题。
(2)结合上述材料和时代背景,阐释咖啡馆对近代英国社会的历史影响。
2024-01-20更新 | 124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直到12世纪前后,中世纪的艺术还未涉及儿童,也没有表现他们的意愿……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儿童逐渐被发现。17世纪以后,现代家庭观念在欧洲出现,孩子被看作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父母亲自抚育孩子、重视培养亲子关系、关注子女教育成为当时英国的新风气。18世纪,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解放儿童,尊重儿童”口号,其教育学著作《爱弥儿》打开了科学研究儿童的大门。

——摘编自[法]菲力浦·阿利埃斯《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

材料二:图1、图2是近现代两部电影中的场景。图1是电影《雾都孤儿》(1922年)剧照,同名小说1838年出版,图片所示为奥利弗等童工在拆麻绳;图2是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卷头发》(1935年)剧照,图片所示为美国孤儿院的午餐时刻。

图1 电影《雾都孤儿》剧照               图2电影《卷头发》剧照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儿童”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认为:“真正的高贵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从显赫富人到农夫、工匠、武士。”蒙特马尼诺提出:“在良好的共和国里,个人拥有的荣耀和地位不会根据其家世宗族的高贵来论定。”这些主张的提出反映了当时(     
A.民众道德水平的提高B.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动D.自由平等政治理念初步实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冯梦龙(1574一约1646年),苏州府吴县人,出身书香门第。他从小博览群书,年轻时准备走科举入仕之途,但直到五十七岁时才考中贡生。他推崇李贽的离经叛道与疏狂放荡。从三十多岁起,他用大部分精力搜集民间文学作品,编辑、整理和改写、创作受社会欢迎的通俗文学故事、民歌、剧本等。编成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最为著名。冯梦龙对通俗文学的社会功能十分重视,较之《孝经》《论语》刻板正经地宣讲封建伦理,它更易于被民间接受。“三言”问世后,文坛仿其形式而拟写话本之作,进而形成晚明通俗文学发言展的高潮。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三言》与《十日谈》在时间上虽然相差了二百多年,但是因时代背景的相似使得无论在题材来源、情节架构、主题意旨以及思想观念诸方面均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各自成为东西方启蒙文学的先驱。

——摘编自郭秀媛、詹福瑞《《三言》与《十日谈》比较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梦龙能够在文学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及其作品的特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部文学作品时代背景的共性。
2024-01-1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达·芬奇和拉斐尔是同属于一个时期的伟大艺术家。下面两幅图分别达·芬奇和拉斐尔描绘的圣母子。这类作品(     
A.宣扬回归朴素的生活B.刻画了人的内心世界
C.突显宗教画神韵意趣D.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2024-01-1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中世纪后期,商人、手工匠、市民的子弟全都需要识字,接受教育。因此,城市学校传授的主要是谋生和创业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城市教育(     
A.加速庄园经济的崩溃B.加强国王权力
C.有利于文艺复兴产生D.提升教皇权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神话,在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现实的人物息息相关,“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认为“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宣称“人类是天生平等的”。当时文学家的这些做法(       
A.摆脱了宗教观念的束缚B.宣传人生而平等的思想观念
C.促使了民族国家的兴起D.突出人的力量重视现世生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5世纪的思想家皮科在其著作中写到:“你就是自己尊贵而自由的形塑者,可以把自己塑造成任何你偏爱的形式。你能堕落为更低等的野兽,也能按照你的灵魂的决断,在神圣的更高等级中重生。”这一观点(     
A.追求科学精神反对愚昧B.强调发扬人文主义精神
C.旨在否定罗马教皇权威D.彰显理性主义思想光辉
2024-01-15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2024届高三1月历史试题
10 . 杰出人物与时代发展

人类历史群星闪耀,杰出人物作为时代的产物,也推动了时代文化进步。


(1)将图片人物与他们的成就匹配。(填写字母)
            
A.苏格拉底            B.伏尔泰             C.哥白尼            D.但丁
               

E.拿破仑       F.亚历山大            G.哥伦布            H.穆罕默德


___反思雅典政治,奠定西方哲学基础。
___建立新的宇宙观,科学革命精神得到肯定。
___颁布法典,维护革命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___创立伊斯兰教,建立政教合一政权。
___开辟从欧洲前往美洲的新航路。
___主张天赋人权,反映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___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___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促成东西文化交流。
(2)“.......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单选)
A.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D.空想社会主义

但丁在《神曲》里写道:

圣殿变成了兽窟,法衣也变为了装满罪恶面粉的麻袋,人是赋有自由意志的,这是上帝给予人最伟大的赠品。


(3)但丁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他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有哪些?
(4)任选第10题中的一位人物,运用所学知识和上述内容谈谈杰出人物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2024-01-1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合格考)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