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大学与时代】

材料一   中古后期,西欧大学主要由学者们自发形成和组织,受救皇控制,50%以上集中于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南部,其教学与研究以经院主义哲学为核心,辅之以医学、法律等专业学科。14—16世纪,国家或民族教会创办的大学迅速增加,许多城市也在原主教学校、法律学校等的基础上相继成立大学,其分布范围向整个欧洲扩展,希腊语、修辞学和文学等“博雅课程”被认为能“发展那些蕴涵于人身心之中的最高才能”,而日益受到重视。

——摘编自易红郡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西欧各国政府新创办了各类国立农学院、高等商学院及多科性技术学院等一批新大学,主要训练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拿破仑还授予巴黎多科工艺学校“为了祖国的科学与荣誉”的旗帜。此外,企业家也创立或资助了一批大学,如欧文斯创办的曼彻斯特大学。牛津、剑桥、巴黎等传统大学在古典学科与神学之外,加强了对自然科学课程的研究。各大学相继设置了图书馆和实验室等研究设施。此外,大多数大学中兴起了诸如德意志“青年协会”式的学生组织,号召“民族团结”“为祖国服务”,反对犹太主义与斯拉夫主义。

——摘编自贺国庆《高等教育的重大转折——工业时代欧洲大学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4—16世纪西欧大学新特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欧大学出现的新变化并评价其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5世纪以前,西欧社会识字率不到10%,但从16世纪开始,识字率突然上升,很快超过了50%,有些地区甚至达到80%以上,学者们研究还发现,位置越是接近德意志维滕堡的地区识字率越高,以下最能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是(     
A.国家力量强化,普及公民教育B.启蒙思想传播,推动文化发展
C.宗教改革推进,新教影响扩大D.商品经济发展,亟需各类人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德国的人文主义者胡登在《致萨克森选侯书》(1520年)中指出:“一个优秀民族却要臣服于某一个人(更不用说是要臣服于那些无所事事的僧侣),这该是何等的耻辱与不正当!”他呼吁:“让我们恢复普遍的自由!让我们解放长期以来受尽压迫的祖国!”由此推知,当时德国
A.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已成为社会共识B.国家统一成为时代潮流
C.民族意识的高涨有利于助推宗教改革D.首先兴起人文主义思潮
4 . 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A.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B.否定了罗马教廷神圣权威
C.促使不同于天主教的新教派产生D.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
2020-04-18更新 | 344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出名主要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核心思想
①“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
长! ”
莎士比亚
②“灵魂得救在于心中信仰,而
不在于表面仪式。”
马丁·路德
③“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学说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①、②、③的言论所反映的核心思想。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关键词概括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过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