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14—18世纪这段历史时期里,西欧静悄悄地发生了一些意义深远的事变,现代民主 政治的两大观念前提——个人和民族两个层面上的自由意识的觉醒,就是由这些事变促成 的。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的观念前提——现代民族自由意识的觉醒,也是人文主义思 潮冲击天主教神权统治的一个结果。尽管这两个觉醒相互间有密切的关联,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或层面(个人的自由和民族的自由)。

——摘编自马克蛙的《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6世纪,德意志宗教改革先驱路德认为,应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他还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这些主张(     
A.催生了独立自治的新教B.背离了资产阶级的诉求
C.旨在揭露赎罪券的虚伪D.易争取世俗王权的支持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特伦特大公会议(1545—1553年)是反宗教改革运动的重要事件之一。天主教会在会议中确认了传统教义,革除了教会内部的一些弊病,并对抗新教的扩散。这表明,特伦特大公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新教的影响B.增强教皇个人权力C.取消教会的仪式D.巩固天主教会地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世纪后半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与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1077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给予亨利四世一个额头吻表示原谅,这就是“卡诺莎之辱”。

材料二   16世纪中叶,德意志新教诸侯为脱离罗马教廷的控制,提出“教随国定”的谋策。此后不久,德意志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德国农民战争。战争期间,各地诸侯纷纷在自己的领地中建立起新教教会。德意志皇帝查理五世为镇压新教活动,于1548年制定法律,恢复天主教在宗教改革前享有的地位,同时又颁布“血腥诏令”对新教加以镇压。高压政策激起新教诸侯反对查理的战争,1552年,新教同盟诸侯打败了皇帝军队,并俘获了查理五世。1555年新教诸侯同盟迫使查理五世在帝国会议上与之订立了《奥格斯保和约》,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言明“在谁的领地,即信奉谁的宗教”,承认新教诸侯与天主教诸侯享有同等权力,各邦诸侯可以自由决定本邦的宗教信仰。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诺莎之辱”所反映的中古西欧的社会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随国定”现象形成的原因。
2024-05-10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欧洲宗教改革时,马丁·路德等人以《圣经》为依据,提出“在极端的情形下面,世俗统治者执意不听从教会的道德指导,有良知的基督徒甚至得放弃对国家的忠诚,负起建立新政治秩序的革命责任。”该思想有利于(       
A.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B.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推动了德意志的统一D.彻底摆脱了宗教信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6世纪,德国南方着重推行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建筑艺术,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豪华的装饰来为信徒营造“新天堂”。相反,在北方、教堂建筑都倾向更为简洁的风格,他们认为教堂仅仅是一种信徒的集会场所,无需过多的装饰。这主要缘于德国南北方(       
A.文艺复兴运动开展程度不同B.对待启蒙运动的政治态度迥异
C.宗教改革运动影响存在差异D.接纳科学革命的程度差距较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6世纪后半期,罗马教会在天主教的世界中越来越成为“精神的领袖”,它所直接掌握的地方和部门日益减少。这种情况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     
A.文艺复兴的促进B.科学革命的需要C.启蒙运动的影响D.宗教改革的推动
2024-05-0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德国的人文主义者、诗人胡登曾说:“我们德意志的黄金……白银……所剩无几,天天被罗马教廷最神圣的官员们诡黠地榨去了”。在给马丁·路德的信中,他阐述道:“我们要依靠上帝来保卫和获得我们大家的自由,勇敢地把我们的祖国从它迄今所受的一切压迫和重担下拯救出来”。材料中胡登的言论(     
A.利于增强民族国家观念B.促进了民众精神的自由
C.肯定了信仰得救的主张D.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
2024-05-0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6世纪,继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后,法国、英国、荷兰等国都出现了自己语言的《圣经》译本。这一现象(     
A.不利于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B.反映了人们要求摆脱专制王权
C.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D.打破了宗教对人们的精神束缚
2024-05-0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选择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代著名经济社会史学家戴尔教授认为中世纪晚期向近代转型时期英国消费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指出英国近代消费社会的产生是一个长期酝酿的过程,根植于中世纪,在中世纪晚期已出现近代消费社会的某些特征。因此他根据18世纪英国经济行为活动得出近代消费社会的四个特征:第一、18世纪早期或1700年前的几十年里,人们收入增加,如伦敦商人和工匠。第二、社会流动进入新的阶段,慢慢的消融了旧的等级制度。第三、商人和制造商通过为社会提供更多奢侈品来刺激需求,如纺织品和陈设品,进口更多的与生活方式有关的茶、咖啡、巧克力等商品。第四、强烈的个人主义和隐私观念的出现,革新与迅速变化促使新的消费主义形成。

——摘编自曹瑞臣《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工人阶层消费状况研究》

材料二   在宗教改革中,清教伦理中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结合,构成了近代科学的精神气质;英国政府不断出台的科技政策促进英国科研活动和成果走在世界前列,这一切无疑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真正的工业化浪潮从以前西欧个别国家扩大至北美、东欧和日本,除了原有的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获得重大技术改造与发展之外,还涌现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工业地区在不断地向纵深地区扩展,机械化生产也日益推广。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社会后果是确立了工厂制,那么,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工业发展的主要社会后果,则是确立了垄断制。

——摘编自周友光《“第二次工业革命”浅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消费社会形成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蒸汽机发明的有利因素,并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