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521-1534年间,马丁·路德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大众化的语言翻译出德文版《圣经》,他译的圣经使用的是德国语言,“创造了德语”。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路德所译德文圣经(     
A.推动了德意志国家的统一B.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C.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觉醒D.加速了欧洲各国王权的加强
2024-05-1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冲刺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签订《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化,基督教逐渐成为社会主流。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世俗君主多借助教会为自己的“君权神授”正名。教会的财富与田产日益增多,并执着于形形色色的朝圣教堂、圣物与图像,以期获得更多资助;人们也欲通过朝圣、购买赎罪券等方式追求拯救。在世俗社会越来越虔诚的同时,神圣领域却越来越世俗。10~12世纪,克吕尼改革和西多会改革开始清除教会中出现的䰞卖圣职、教士结婚等腐化现象,扭转由其导致的不良社会风气;西方修院制也开始从“避世”转向“入世”。至11~12世纪,精通法学的诸位教宗在政教冲突中把持了发言权,教会逐渐从对一套精神秩序的要求转变成为对法律权限的要求,西欧开始朝向一个由教宗领导的“基督教国家联合体”的方向前进。

——摘编自杨华明《试析西欧中世纪基督教世界的内在张力》

材料二   在中世纪晚期,教会的腐败和道德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教会权威的怀疑。神学家们认为出售赎罪券背离了真正的基督宗教信仰,并强调“罪”只能通过正确的意志才能得到赦免。与此同时,神学家也越来越强调王权源自社会共同体和民族共同体,将教宗排除在上帝与王权之外。国王推行相同的语言、文化和法律来加强国家的统一,逐渐使国王成为人民的象征和领导者。由于教会的长期存在和强大,直接遏制了西欧专制主义和极权主义的兴起,逐渐形成神圣和世俗相分离而不可互相干涉的局面。

——摘编自黄志鹏《欧洲中世纪教权与王权关系的演变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权力扩张的原因及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后期西欧政教之争的影响。
2024-04-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部分学校2023-2024高一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欧洲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斯·韦伯撰写了大量著作。韦伯和马克思都着迷于解释资本主义怎样、为何在欧洲且只在欧洲得到发展,但是韦伯的解释却与马克思不同。韦伯没有像马克思那样集中于“唯物主义”的解释,而是瞩目于西方价值和文化的方方面面,他尤其认为源自新教的理性主义和工作伦理对资本主义的兴起至关重要。韦伯没有把他的西方的兴起的思想仅仅建立在研究西方的基础上,他实际上还考察了中国和印度社会,把它们与欧洲比较,最终得出结论,至少这两个社会——实际上涵盖了所有非欧洲社会——都缺少资本主义所必需的文化价值。

——【美】马立博《现代世界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资产阶级”活动的影响。
(2)提炼材料二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4 . 马克斯·韦伯说:“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实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新的社会伦理的本质是(     
A.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再生B.中世纪城市自治和市民阶层兴起的反映
C.从政教合一到政教分离D.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诉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指出,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中,与法国主要任务是批判世俗的封建制度及为它服务的天主教理论不同。德意志的首要任务是依靠世俗封建诸侯的武装驱逐罗马教廷于国之外。据此可知,该时期(     
A.德意志尚未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B.法德两国宗教改革的内容完全不同
C.德意志实现民族独立的需求更迫切D.德意志的宗教改革不批判天主教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