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6世纪,德国南方着重推行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建筑艺术,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豪华的装饰来为信徒营造“新天堂”。相反,在北方、教堂建筑都倾向更为简洁的风格,他们认为教堂仅仅是一种信徒的集会场所,无需过多的装饰。这主要缘于德国南北方(       
A.文艺复兴运动开展程度不同B.对待启蒙运动的政治态度迥异
C.宗教改革运动影响存在差异D.接纳科学革命的程度差距较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加尔文教派认为,所有的工作都是神圣的,都是在光耀上帝。新教的牧师强调,财富的聚集只要来自勤奋劳动就是许可的,合法盈利的机会是上帝显示给其“选民”的应召机遇。新教主张“内在禁欲主义生活观”,反对听任本能地追求生活享受。由此可见,新教改革运动(     
A.抛弃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B.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
C.为文艺复兴奠定思想基础D.体现了人性与神性势不两立
2024-04-11更新 | 360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欧洲宗教改革时,马丁·路德等人以《圣经》为依据,提出“在极端的情形下面,世俗统治者执意不听从教会的道德指导,有良知的基督徒甚至得放弃对国家的忠诚,负起建立新政治秩序的革命责任。”该思想有利于(       
A.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B.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推动了德意志的统一D.彻底摆脱了宗教信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关世界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扩散,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大致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

观点一:政治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美洲殖民地反抗宗主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和独立运动,主要表现为反抗宗主国的压迫和不平等,随后扩散到欧洲,最后传播到亚非殖民地。

观点二:学者周平认为,民族主义起源于近代西欧,王朝国家在对共同体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促进了民族意识和情感的产生,这种民族意识在政治精英的加工后逐步系统化、理论化,发展为完整的思想体系,这就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形成后又促进了民族的成熟,民族成熟以后资产阶级利用民族利益反抗王朝国家,把国家的权力转移到了“全民族”手中。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围绕世界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扩展,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观点或另拟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1-19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8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宗教改革使欧洲陷入了百年之久的宗教战争,最主要的战场是德意志。最终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和作为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的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瑞典都得以巩固。材料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A.巩固了各民族国家的主权B.对路德宗教思想传播有促进作用
C.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发展D.对德国民族国家形成有负面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在16世纪的新教地区,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这现象揭示出当时(     
A.贵族失去宗教特权B.传统的惩戒方式已被废除
C.平民引领宗教改革D.天主教会思想专制遭削弱
2023-04-07更新 | 3298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深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始于亨利与凯瑟琳的离婚案。当亨利多次对教皇的期盼落空后,他决定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通过下议院立法的形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立法直接断绝了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关系。1534年《至尊法案》通过后,国王成为了教会的首脑。从亨利八世开始,国王拥有了教会的至高权力。这表明(     
A.掀起宗教改革浪潮B.宗教神权遭遇挑战
C.世俗主权逐渐回归D.冲击教会精神束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中世纪的天主教看来,灵魂获得拯救的最好方法就是躲到修道院中,做一名修士或修女,潜心修道。宗教改革以后,新教主张信徒不须去修道院,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做善事,刻苦耐劳,同样能获得灵魂上的拯救。这种宗教精神的变化(     
A.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B.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C.破除了禁欲主义的束缚D.促进西欧摆脱专制王权的统治
2023-03-22更新 | 1614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致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理性”是现代性事业的根基,它的“成长史”体现出大起大落的剧烈节奏。下表是西方不同阶段有关理性的主要观点。

时期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强调“知识服务于修养”;理性(或德性)是人的本性,它要求人致力于在道德上实现自我完善
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理性致力于声张和证明的,是自己属人的特性而非属神的特性;在对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中发现了人的独立价值和尊严
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用人的主动信仰证明在上帝面前尘世的价值;理性被视为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使用自己的理性去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
启蒙运动时期霍布斯、洛克、卢梭似乎有一个普遍的理性一直存在在那里,等待人们去发现;而只要人们发现了理性,它就会把世间的一切秘密与疑问解答

——摘编自姚德薇《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中“理性”概念的发展与演变》

结合材料信息与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理性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8-25更新 | 643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四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目的是使宗教文化世俗化,使科学文化与宗教神学相分离,最终建立资产阶级独立的思想文化体系:而宗教改革的目的是夺取天主教会的领导权,使政、教分离,最终建立资产阶级的新宗教。材料最能反映
A.社会转型的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B.科学与神学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
C.两场运动在性质上存在本质差异D.文艺复兴为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
2022-05-20更新 | 633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