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思想解放与自然科学发展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14~15世纪兴起的)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   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英尺的小动物竟然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特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性变革它奠定了人类对生物进化认识的基础,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必然会更加深入地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更有成效地改造自然。恩格斯认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生物进化论的“进化”过程》


(1)简要说明材料一中“人文主义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及其核心内涵,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其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是指什么?这一方法产生了哪些重大的思想价值?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近代科学的兴起,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高中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任选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7-04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助于进步史观的形成和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推动了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下)

请根据材料结合16—19世纪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解放的关系”这一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紧扣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科学组织中,英国皇家学会的产生较为典型。1662年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批准成立英国皇家学会。皇家学会把具体的探索任务或研究项目分配给会员个人或小组,同时学会还要求会员进行任何他们将促进学会目标和科学研究的新实验,定期举行会议让会员通过做报告和演说向学会汇报研究成果、演示实验等,所有会员都可以对所提出的科学问题进行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建立了一些专业学术委员会来指导学会各部门的活动。1665年3月学会出版学术刊物《皇家学会哲学学报》。在科学研究方面,皇家学会致力于科学研究的支持和鼓励,使得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医学等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成就。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有科技社团早自明代始。明嘉靖年间,祁门人徐春甫在顺天府成立了一个名叫“一体堂宅仁医会”的医学团体。在此后的3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科技社团一直没有得到发展。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的晚清最后十几年是中国近代科技社团萌芽与创立时期。民国时期的科技社团规模都比较大、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中国科学社于1914年夏创立于美国,发起人是一批留学美国的青年学生,中国科学社由于后来大多数会员回国工作、便于1918年把社所迁回祖国。中国科学社的科学事业在社章中做了规定,这些科学事业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创办《科学》月刊;第二,创办上海明复图书馆;第三,创设研究所;第四,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中国科学社的所有这些工作都对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重要的科学社团之一。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方科技社团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科技社团各自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西方科技社团相比,中国科技社团的特点。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科技社团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方科技史专家丹皮尔指出:伽利略“把吉尔伯特的实验方法和归纳方法与数学的演绎方法结合起来,因而发现、并建立了物理科学的真正方法”。这里的“真正方法”
A.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
B.为“日心说”的提出提供了依据
C.奠定了近代科学实验的基础
D.成功对自然界的规律进行了总结
2018-06-22更新 | 219次组卷 | 10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期末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这是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进行研究后提出的疑问,在学界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一中古时期,巴比伦、埃及、希腊等国衰落,只有中国仍居世界前列,除了蚕桑、茶等农业技术、冶铁术、造纸术、造船、瓷器、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拱桥、针灸等外,远远比西方国家先进的成就还有:指南车、记里鼓车、水碓磨、龙骨车、石碾、风箱、独轮车、马颈套、弓弩、天然气井等。中国先进的技术成就和在天文、数学、化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向东、向南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和印度等国;向西传播到波斯、阿拉伯,并且扩散到欧洲,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申漳《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东西方天文学成就一览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西方近代以来的天文学成就
《尚书》中有日食记录;
《竹书纪年》中记载了流星雨;
《淮南子》中记载了太阳黑子;
《春秋》中有哈雷彗星的记录;
《汉书》中有新星的记录;
僧一行测量了子午线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开普勒指出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伽利略自制天文望远镜,证明新天文学正确性;
布鲁诺指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无限的;
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与近代以来西方在天文学研究方面的显著差异。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已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不但专考“四书五经”,而且按刻板的模式作文选官——“八股取士”。科学技术完全被排斥在各级教育和科举选官考试内容之外。……作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儒学,强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安天立命、修己安人,缺乏研究、开发自然的传统。当科学技术处于以总结经验、搜集材料为主的传统科技阶段时,其影响尚不明显,因此中国古代还有可能在技术方面做出领先于西方的贡献。但一旦进入理论升华阶段,哲学观和自然观的影响就至关重要。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

(3)根据材料三,说明阻碍中国古代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材料四:文艺复兴基督教神学自然科学启蒙运动

(4)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四中的四个关键词,就“思想解放与科学发展的关系”这一话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明确;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7 . 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使欧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科学革命最主要的进步发生在与地理学和航海术联系密切的天文学领域。这一进步发生在16、17世纪,代表人物是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科学革命早期阶段最杰出的人物是牛顿,一位可以与欧几里得和爱因斯坦相媲美的伟人。

材料二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是,它早已在基础性的采煤工业和炼铁工业中占据领先地位。英国还拥有更多可被用作工业革命资金的流动资本。此外,企业家人才大量集中在英国,还在劳动力供应方面占有优势。

材料三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欧洲政治革命的开始,随后的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标志其更进步的发展。接着,它在19世纪影响了整个欧洲,最后,在20世纪席卷了整个世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科学革命最主要的进步发生在哪一领域。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牛顿的主要成就。
(2)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渐形成了什么政治制度。美国革命后颁布的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什么?法国大革命中宣告了人权、法治等基本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
2023-10-2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在近代科学方法和自然哲学的探索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现代“科学之光”。他认为应该把尊重事实,搜集和确定事实作为“归纳法”的第一步。培根批判了亚里士多德的思辨哲学,他指出“所谓知识在于实践中能够具有一定的效用,功用是实践的根本属性。”他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把实践作为人类征服和占有自然的重要手段。

——摘编自丁立群等《技术实践论:另一种实践哲学传统》

材料二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实学思潮的代表。顾炎武在治学过程中反对一味模仿古人,提倡独力创新,将“独创理论还原于人事的日常经验才可知其正误”。顾炎式做学问反对玄学、理学之清谈,主张探索“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的学问,引古著今,注重用学到的知识或自己形成的理论来解决一些社会实际问题,提出了“学以致用”、“明道教世”的观点,体现了儒家学者的“济世情怀”。

——摘编自威福康《论颐炎武治学方法的儒家精神与哲学意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培根与顾炎武学术思想的相同之处。并简述二人学术思想不同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学术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典时代的雅典拥有一个作为市场的中心广场,公民的社会及政治生活多在这里进行。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市场必然是这样一个地方,上面的广场我们可以用来消磨闲暇的时光,市场则可供我们交换各种生活必需用品。”此外,宗教圣地、露天剧场、体育场馆等公共生活空间,也成为城邦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舞台,生动地展现了城邦公共生活的画面。这些公共场所是向所有公民开放的,为数众多的公民经常聚集于此,以参加城邦的各种公共活动,这提高了公民的参与意识。

——摘编自邵令《古希腊公民的公共闲暇活动》

材料二1718世纪,随着西欧各国的宫廷失去在社会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城市承担起传承经济文化的功能。剧院、音乐厅、咖啡馆等共同组成了城市的公共空间。戏剧不再是王公权贵的专属,而成为市民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大众剧院摆脱了宫廷戏剧的演出套路,上演了众多关注市民生活和讽刺政治的优秀剧作。这种由封闭到开放的趋势同样影响着西欧音乐的发展。在巴黎的公共音乐厅,交响音乐会和大型歌剧频繁上演,满足了民主时代人们的愿望。自1662年伦敦首家咖啡馆开业后,咖啡馆成为市民读报、交谈和讨论时政的自由公共空间。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下,公共场所的话题不再聚焦于文艺的评头论足,逐渐转向对自由民主的向往与追求。这引起了当时统治阶层的恐慌,不少公共场所因此而被指责为“鼓励政治分歧和反叛思想的场所”。

——摘编自许正林、李倩《近代西欧报刊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公共生活场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科学文化的舶来是明清之际时代性的重大变化,来华传教士与中国士人进行了广泛的思想交流。中国士大夫热切研习探求舶来的各种学理,他们意识到传统科技停滞的最重要原因在于“第(仅仅)能言其法(技巧),不能言其义(逻辑)”,更新知识必须“缘数寻理”,才能“具存实义”发现规律。伴随着西学的传入与明清更替,天文、地理、人治之学等实学为士人所看重,产生了一批脱离空谈“心性”的新型士人与政治家,诞生了《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一大批科技成就。

——据陈橹《论明清之际士人群体对西方科技的态度与历史影响》

材料二   18世纪,启蒙时代许多作家和思想家都具有科学教育背景。他们通过演讲和著书立说将科学理论介绍给公众,最著名的莫过于《大百科全书》……这一时期大学里的教授开始接受牛顿的理论,有的教授向学生展示科学原理,并向公众演示自己的发明。科学会和研究院大量建立,其中许多机构有出版图书和期刊的特许权。1738年伏尔泰出版了《牛顿的哲学原理基础》以向公众介绍牛顿的力学原理。这一时期,还有更多的向外行人讲解科学原理和知识的图书出版。

——据李大光《科学传播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西方科技在中国传播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时期中国相比近代西欧科技传播途径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现实生活,提出一条与上述材料中不同的科技传播新途径,并简要说明其优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