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1599年的《航海全书》全面阐述中国科举制度。1657年的《英雄的美德》介绍了孔子及其思想,宣传孔子哲人形象。到18世纪的《世界公民》称赞中国有完善的道德和法律制度。中国热的出现(     
A.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复兴B.适应了欧洲社会变革需要
C.推动了西学东渐的发展D.导致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列书目为西方历史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重要的代表作,已翻译成40多种语言,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册,成为全球持续热销的历史著作。

书目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8至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选择某一书目或者自拟一个书目,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3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开发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动物、恒星甚至新的人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观念和假想提出了挑战。”由此可知(     
A.人文主义思想鼓励欧洲人冒险精神B.近代科学革命推动了殖民扩张
C.新航路开辟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D.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859年10月24日,《物种起源》正式发行,第一批印刷出来的1250册在当天就销售一空,该书也是19世纪最具争议的著作。这表明《物种起源》(     
A.促进了近代生物学建立B.导致了达尔文在生物界地位丧失
C.击垮了教会的社会影响D.对当时世界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2024-05-2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西欧,儿童在学校要安静地坐着,服从教师的管教,否则就会被责备和体罚。受当时基督教的影响,修道院学校成为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机构,儿童需要学习宗教入门书。学校里语言学习(主要是口语)的任务比较繁重,许多男孩或女孩在学习拉丁语的同时还要学习法语,因为拉丁语是基督教教会的语言,但是欧洲大部分人讲的是法语。此外,能够满足儿童乐趣的书比较少,与儿童有关的书籍主要是关于教导、语法、字典等方面的。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能够到学校学习,穷人家的孩子很少进入学校学习。

——摘编自郭法奇义中世纪西欧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教育?

材料二   随着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传播,英国教育逐渐具有典型的人文主义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以培养具备身心健康,行为举止得体以及睿智的绅士为主要目标;第二、法语、意大利语和天文学、法律、宇宙学等实用性的学科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三、英语教学也得到极大的重视;第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如培根的新工具(归纳法),开创了人类认识的新纪元。他提出的重新认识世界的方法对于科学知识的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人的认知得到了提高。

——摘编自何连娇《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世纪西欧儿童学校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人文主义教育形成的背景。
2024-05-1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7—18世纪欧洲的自然神论者认为,上帝创造了宇宙,在此之后上帝并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这个世界按照上帝创造的理性和自然法则运转。这一观点体现了(     
A.宗教改革的发展B.社会结构的变化C.蒸汽时代的到来D.科学革命的影响
2024-05-1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肯定了人性的自主性,为近代科学的兴起消除了大量的宗教教条和思想教条。文艺复兴肯定了人性的能动性,从而肯定了人类通过理性的方式探究自然的能力。文艺复兴对人的自由的肯定,从根本上激发了近代艺术家和科学家探究自然的能力。

因此,欧洲文艺复兴是“人的发现”,它不仅有力地激发了近代艺术的兴起,还为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摘自郝苑、孟建伟《从“人的发现”到“世界的发现”》

材料二: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动植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思想提出了挑战。欧洲的科学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同时发生的经济革命。近代初期,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上的进步,后者又转而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综上,科学革命是西方时代环境造就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科学兴起的背景。
2024-05-1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1596—1650)在《方法论》中指出:“如果想了解人体的构造,不应该相信希波克拉底或其他希腊权威所说的话,而应该把兔子加以解剖,并且亲自用眼睛观察心脏和肺在什么地方。”这主要反映了笛卡尔(     
A.开启近代科学革命B.提倡科学的实用性
C.具有理性思维方式D.主张研究客观实体
2024-03-25更新 | 320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埃及将中指指尖到胳膊弯的距离定为一尺,即“肘尺”。罗马人将一尺定义为脚的长度。中古时期,欧洲的尺寸混乱,即使是一个国家的同一个地区,也可能存在着多种不同体系的度量衡。巨大的改革成本和民间使用惯性影响了度量衡的统一。法国大革命后,新政府高度重视计量单位改革,长度单位米被科学家们定义为赤道到北极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为此,天文学家皮埃尔·梅尚和约瑟夫·德朗布尔从巴黎出发,分别到达敦刻尔克和巴塞罗那,以测量这一段地球子午线的长度。当时法国处于革命浪潮中,两人常常要冒着被追捕的危险前进。1875年,在国际度量衡委员会上,17国政府共同签署了《米制公约》,公认了这一米制定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长度的定义有了新的标准。20世纪,人们开始用光波的波长作为长度单位的自然基准。1983年,1米被定义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进的距离,沿用至今。

——摘编自李开周、孔羽《度量衡简史:世界的尺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推动米制单位演变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米制单位演变过程中面临的阻力及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指出,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推翻一些宗教观念。启蒙思想家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作为批判当时社会唯一有效的罗马教的权威,政治上的专制主义。材料旨在说明,牛顿学说(     
A.开始动摇封建神学在欧洲统治地位B.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C.为启蒙运动的理性认识提供了方法D.构建了一个科学与民主的崭新时代
2023-09-19更新 | 162次组卷 | 77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网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