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有学者在评价《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说:“而今人们却……证明天体也按照伽利略和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这一评价揭示了牛顿时代的“科学革命”
A.构筑了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框架
B.引领人们对自然进行理性的认识
C.是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D.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2 .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这是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进行研究后提出的疑问,在学界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一中古时期,巴比伦、埃及、希腊等国衰落,只有中国仍居世界前列,除了蚕桑、茶等农业技术、冶铁术、造纸术、造船、瓷器、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拱桥、针灸等外,远远比西方国家先进的成就还有:指南车、记里鼓车、水碓磨、龙骨车、石碾、风箱、独轮车、马颈套、弓弩、天然气井等。中国先进的技术成就和在天文、数学、化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向东、向南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和印度等国;向西传播到波斯、阿拉伯,并且扩散到欧洲,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申漳《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东西方天文学成就一览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西方近代以来的天文学成就
《尚书》中有日食记录;
《竹书纪年》中记载了流星雨;
《淮南子》中记载了太阳黑子;
《春秋》中有哈雷彗星的记录;
《汉书》中有新星的记录;
僧一行测量了子午线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开普勒指出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伽利略自制天文望远镜,证明新天文学正确性;
布鲁诺指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无限的;
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与近代以来西方在天文学研究方面的显著差异。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已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不但专考“四书五经”,而且按刻板的模式作文选官——“八股取士”。科学技术完全被排斥在各级教育和科举选官考试内容之外。……作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儒学,强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安天立命、修己安人,缺乏研究、开发自然的传统。当科学技术处于以总结经验、搜集材料为主的传统科技阶段时,其影响尚不明显,因此中国古代还有可能在技术方面做出领先于西方的贡献。但一旦进入理论升华阶段,哲学观和自然观的影响就至关重要。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

(3)根据材料三,说明阻碍中国古代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材料四:文艺复兴基督教神学自然科学启蒙运动

(4)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四中的四个关键词,就“思想解放与科学发展的关系”这一话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明确;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3 . 1642年,爱尔兰科学家波义耳在真空容器中发现铅弹和羽毛从相同高度同时坠落容器底部。1971年,阿波罗15号宇航员同时松开了左手的锤子和右手的羽毛,锤子和羽毛同时掉落在月球表面,他们本质上追随伽里略所开创的(   
A.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推理的论证方法
B.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
C.严密的数学演绎的方法
D.以实验和事实来验证观点和理论的科学思想
4 . 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使欧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科学革命最主要的进步发生在与地理学和航海术联系密切的天文学领域。这一进步发生在16、17世纪,代表人物是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科学革命早期阶段最杰出的人物是牛顿,一位可以与欧几里得和爱因斯坦相媲美的伟人。

材料二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是,它早已在基础性的采煤工业和炼铁工业中占据领先地位。英国还拥有更多可被用作工业革命资金的流动资本。此外,企业家人才大量集中在英国,还在劳动力供应方面占有优势。

材料三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欧洲政治革命的开始,随后的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标志其更进步的发展。接着,它在19世纪影响了整个欧洲,最后,在20世纪席卷了整个世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科学革命最主要的进步发生在哪一领域。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牛顿的主要成就。
(2)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渐形成了什么政治制度。美国革命后颁布的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什么?法国大革命中宣告了人权、法治等基本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
2023-10-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作者及作品名称作品内容
1376俞宗本《种树书》斛释如何种树、种树须知等。
1406朱橚《救荒本草》是一部植物图谱,描述了植物的形态,展示了明朝当时植物分类的概况。
1547马一龙《农说》以水稻为对象,论述种子、插秧、除草、灌溉、开花、结实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并用阴阳学说进行阐述。
1590李时珍《本草纲目》一共1652卷,有190多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药计有1094种。
1617赵崡《植品》全书以花木为主,共载七十余种,附记果品,蔬品等类。以关中所产及本人所种为重点。
1628徐光启《农政全书》记有栽培植物159种,皆国人千百年来衣食住行取资之源。书中所记植物之形态、特征、价值及栽培方法,大多信而有征。

——摘编自孙大川《中国科技史》

材料二   18世纪,作为揭示植物生长规律以及判断其是否对人类具有价值的科学植物学,自然成为欧洲大国重视的焦点。当时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学家都在灌输一种思想:精确的自然知识是国家财富积累的关键所在,植物学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植物学家通过应用植物学知识,在全球范围内对特定高价值植物的精确鉴定和栽培实验的过程中,具体表现在:第一、植物学家在新的领地发现并编目珍贵的植物,使他们的政府能够为国内市场提供廉价的食品、药品和奢侈品;第二、植物学家运用专业技术把经济植物运送到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使之适应当地土壤,以打破国外垄断,增加国库收入。

——摘编自张鹏《杰斐逊的植物引种实验及其对美国农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植物学发展的突出特征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欧洲植物学研究不同于明朝植物学研究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6 . 马克思曾概括: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细亚者,文明起源之地也;欧罗巴者,文明之发达地也。欧美之文明,实渊源于罗马;罗马之文明,渊源于希腊;希腊之文明,实渊源于亚细亚(含埃及)。近世欧洲文明之起源,为第十四世纪所行之罗盘针及火器之用法,并十五世纪前半期之印行术,而此三大发明,非欧人自为。正如马克思所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摘编自尚小明《论浮田和民<史学通论>与梁启超新史学思想的关系》

材料二 1750—1900年东西方主要国家(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中占比变化表


——摘编自拉里 尼尔等主编《剑桥资本主义史——资本主义的传播》

材料三   16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武器体系和战争形态表

大致时间

科技革命

新型武器

战争形态

16—17世纪

近代物理学诞生

火枪、火炮、鱼雷

火枪炮战争

18世纪

蒸汽机和机械革命

铁甲舰、潜艇、机枪

半机械化战争

19世纪

电力和运输革命

飞机、坦克、航空母舰

机械化战争

20世纪上半叶

相对论和量子论革命

导弹、原子弹

核战争

——摘自何传启《科技革命改变国际战争的形态》


(1)列举古代希腊文明渊源于亚细亚(含埃及)的两个例证。不仅古代西方文明借鉴了东方文明 的成果,近世亦是如此,以“罗盘针”为例,简述其对欧洲近世文明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以1880年为界概括1750—1900年英国在世界制造业中占比变化的趋势,并说明其1880年之前的趋势形成的内在原因。
(3)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相关史实,围绕科技与人类社会这一主题写一则历史短 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9-1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9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的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而不是盲信权威,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哲学认识论上的批判方法。中国的文化常被用来对比和批判欧洲的旧制度和文化。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以及在法国宣传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的理由。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的具体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启蒙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2023-09-0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15641642)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首开利用望远镜观察天象之先河,发现了许多当时欧洲人从未了解的天文现象,充分证实了哥白尼日心说中的合理成分。时人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伽利略发现新宇宙。”1633年,伽利略被教会判处终身监禁,后死于狱中。与此同时.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这些定律修正了哥白尼的错误,指出行星皆沿椭圆形轨道绕日运行,这为牛顿后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创造微积分等数学分析方法打下了基础。开普勒的理论同样遭到教会的攻击,他的著作也被宣布为禁书。17世纪的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16321677)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宇宙间只有一个绝对无限的实体——自然界,物质和精神只是同一实体的两种属性而已;自然界不生不灭,是永恒存在的。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一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7世纪欧洲天文学发展的成就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17世纪欧洲天文学发展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概况
16世纪 近代科学产生,天文学革命,近代物理学诞生。近代科学革命是从意大利开始的,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伽利略就是意大利人。
17世纪 牛顿的方法论集中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这一时期,英国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吉尔伯特、哈维、牛顿等科学大师都是英国人。
18世纪与理论科学研究无关的技术发明多数发生在英国,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同时,启蒙运动使近代科学精神在法国广为传播,大革命中诞生的民主政制认识到科学的进步意义,从而使法国一跃取代英国成为欧洲科学强国。
19世纪自然科学形成空前严密和可靠的知识体系。进化、发展的观念进入自然科学理论之中。从1851年到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上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6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德国占202项,德国已居明显领先地位。德国科技领先地位一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20世纪理论科学经历一系列革命,以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在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均发生重大理论变革。信息时代到来。二战后,许多欧洲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美国,极大地推动美国理论科学的发展。此时的美国,借着它在两次世界大战积攒下来的庞大经济实力,由联邦出巨资支持基础理论研究,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头号科技强国。

——摘编自吴国盛主编《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3)围绕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匱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王维《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