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漫画反映了天文学一项重要发现,漫画中的科学家将望远镜对准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这一天文学发现
A.反映了自然科学的惊人预见力
B.验证了引力场使光线发生偏转
C.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初步建立
D.得益于牛顿发明的折射望远镜
2021-07-0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2 . 左图为中世纪后期欧洲流行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右图是16世纪修建的圣彼得大教堂,运用了古典的柱式和穹顶,设计中推崇基本的几何体,如球体、圆柱体等。导致欧洲建筑风格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B.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2023-07-2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现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国外学者用定量的方式描述了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的情况。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则这个国家就称为世界科学中心;该国成果超过25%所持续的时间,称之为科学兴隆期。近现代以来,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相继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1 世界科学单中心转移

世界科学中心

依据

汤浅光朝:平凡社年表赵洪州: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意大利1540-16101540-1620
英国1660-17301660-1750
法国1770-18301770-1840
德国1810-19201810-1910
美国1920年至今1910年至今

材料二



影响世界科技中心转移因素的水晶模型

——均摘自潘教峰《钻石模型——解读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更替》


结合所学知识,用材料二图中的模型来解读材料一中的信息。(要求:解读材料一中的二个或全部国家的整体状况,或中心转移的整体状况,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2023-04-21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孟德尔(见如图)在得知《物种起源》问世后,充满信心地说“看吧,我们的时代到来了”。其信心源于(     
   
A.实验成果得到了印证B.科学实验的严谨精神
C.突破了神权思想束缚D.进化论逐步成为共识
2023-07-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但丁
(1265-1321年)
代表作为《神曲》,作者在书中肯定人可以战胜罪恶、贪欲、强暴的诱感和阻挠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彼特拉克
(1304-1374年)
代表作《歌集》表达了对纯真爱情的渴望和对现世幸福的向往。
拉斐尔
(1483-1520年)
代表作有《草地上的圣母》、《西斯延圣母》等,画中人物典雅、优美,带有少女般的明媚和柔情。
马基雅维利
(1469-1527年)
创作了《君主论》和《佛罗伦萨史》等名作,批判君权神授理论和教会对政治的干预;将“国家利益”视为唯一的政治活动准则。
哥白尼
(1473-1543年)
发表了论文《天体运行论》,指出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在正图形的轨道上围绕着太阳运动,从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有关天体运行的基本观点。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文化巨匠的主要价值取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文化成就对欧洲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2023-06-30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6~17世纪,随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欧洲的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突破,被称为“科学革命”。图1和图2两幅图可以用来说明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是重视(     

            图1 伽利略做铁球实验            图2 伽利略展示科学望远镜
A.实用主义理论B.观察和猜测
C.经验的总结D.观察实验和推理
2023-05-1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物理学史》中的思维导图,从中可以推断
A.近代科学的形成是综合多因素发展的结果
B.思想解放是近代欧洲科学技术革命的前提
C.科学革命以近代力学的形成作为基础
D.伽利略的实验科学直接促成牛顿力学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霞客(1589~1641年),明朝江阴人,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其代表作《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和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具有深远影响。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喜欢旅行。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他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经过考察,他否定了当时被奉为经典的《禹贡》中认为岷江导江的说法,提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源头。通过其作品,徐霞客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张。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伽利略(1564~1642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他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读书,并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从而冲击了基督教的思想束缚,他对落体运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实验,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他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创立了运用实验研究科学的新方法。因此,他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概括徐霞客和伽利略取得科学成就的相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近代科学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徐霞客和伽利略的科学成就为例,简析科学发展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光启(1562~1633年),中国近代科学先驱,他本是一位可以在传统学术道路.上左右逢源的大学者,却将智慧和精力投入应用科学的试验和总结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理论研讨,“无迂疏之病,亦无空谈之弊”。他提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他以一种虚心扬榷的胸怀去“会通”中西科技的精华。他着意于中西数学的比较,敏锐地注意到西方科技长于理论思维,而这一点恰是中国科技的阙失。在《农政全书田制》中,他运用数学方法对历史和现实人口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较早提出人口增值率的概念。在科学研究中,他高度重视实验手段的运用,《农政全书》在收录古代和当代农业文献同时,也附有他亲自观测和试验的大量见解或评论。由于比较自觉地把实验方法、归纳方法与数学演绎方法结合起来,徐光启等人突破了“中古型”科学范式的包围,直扣近代科学之门。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伽利略(1564~1642年)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1590年,他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以实验上的、可证实的事实反对亚里士多德和经院哲学家的传统名言。伽利略还做了力学实验,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1609年,他制造了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月球的表明凹凸不平并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他还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等现象,这些发现促使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的观念发生变化。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徐光启和伽利略科技成果特点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科技成果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人共有的科学精神。
2020-05-08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二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历程(能力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