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是(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B.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C.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提出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2024-03-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2 . 首次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A.奥斯特B.赫兹C.麦克斯韦D.法拉第
2024-03-1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8世纪,西欧更多的人感受到一个光明的新世界正呈现在面前,“自然和自然的法则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交给牛顿吧’,一切有了光”。据此可知,当时新的科学(     
A.促进了光学的巨大进步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C.拓展了人类的理性精神D.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2024-02-0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时珍青年时代三次乡试不中,遂随父学医。医疗实践中,他发现历代医书谬误不少且多偏激守旧,遂立志对旧本草书籍进行全面整理和补充。为此,他“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带着研究本草的思路深入实地考察。为解决疑难,他拜农民、车夫、樵夫等人为师搜集了大量的标本和民间单方,对药物的生长、分布情况作了详尽的记录。历经27年,李时珍终于在 1578 年完成了近200 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这部著作自问世以来,在国内狐转翻刻近200次,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流传于世界。达尔文称李时珍不仅是医学家,而且是一个博物学家,他的进化论思想没取并引用了《本草纲目》的理论和例证。

——摘编自王剑等《论李时珍<本草纲目>的伟大贡献及学术价值》

材料二   虽然达尔文的父亲非常希望其成为一名牧师,但他进入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后,很快失去了对神学的兴趣,反而阅读了大量生物学方面的著作。在剑桥大学的亨斯罗教授的指荐下,1831年,达尔文乘坐军舰贝格尔号进行了长达5年的环球考察。达尔文收集到了大量关于生物变异的实例,并获得了最初的物种起源问题意识。为证明生物进化与人工育种之间的联系,达尔文对 150 多种家鸽进行研究。1832年,达尔文将其想法写成一篇35 页的纲领;1840 年又写下物种起源的论著提纲,直到1859 年《物种起源》第一版才出版。在此后数十年,达尔文出版多部著作继续阐述进化论思想。

——摘编自包庆德等《进化论: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及其内在奥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和达尔文成为伟大科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本草纲目》和《物种起源》产生的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部著作的当代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牛顿革命告诉人们,科学研究最好的方法有综合与分析两种,比如,可以先用分析的方法,从一些选择出来的现象中推出自然界里力以及力的简单定律,然后再用综合的方法由此及彼地推证其他的结构。这说明“牛顿革命”(     
A.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B.是科学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C.有助于理性思维的弘扬D.使科学与人文得以有机结合
2024-01-25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在古典时代,人要么匍匐在神的脚下,要么服从自然。17世纪以后,“人类是宇宙的中心”渐成共识,“通过对自然的智力攻克使得人类变成了自然的主人”的认识逐渐凸显出来。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革命的兴起B.新航路开辟推动
C.工业革命的发生D.殖民扩张的需要
2024-01-2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八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苹果公司最早的标志是牛顿坐在苹果树下的图案(如图),上面有一句沃兹沃斯的诗句:孤独的牛顿头脑中永远盘旋各种奇怪的想法。很多年以后苹果推出的第一款PDA 的产品就叫 Newton,而且还推出一系列题为“Think different”的广告。据此推知,公司以此为商标,主要是因为牛顿创立理论(     

A.突出体现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B.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苹果落地现象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作者及作品名称作品内容
1376俞宗本《种树书》斛释如何种树、种树须知等。
1406朱橚《救荒本草》是一部植物图谱,描述了植物的形态,展示了明朝当时植物分类的概况。
1547马一龙《农说》以水稻为对象,论述种子、插秧、除草、灌溉、开花、结实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并用阴阳学说进行阐述。
1590李时珍《本草纲目》一共1652卷,有190多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药计有1094种。
1617赵崡《植品》全书以花木为主,共载七十余种,附记果品,蔬品等类。以关中所产及本人所种为重点。
1628徐光启《农政全书》记有栽培植物159种,皆国人千百年来衣食住行取资之源。书中所记植物之形态、特征、价值及栽培方法,大多信而有征。

——摘编自孙大川《中国科技史》

材料二   18世纪,作为揭示植物生长规律以及判断其是否对人类具有价值的科学植物学,自然成为欧洲大国重视的焦点。当时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学家都在灌输一种思想:精确的自然知识是国家财富积累的关键所在,植物学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植物学家通过应用植物学知识,在全球范围内对特定高价值植物的精确鉴定和栽培实验的过程中,具体表现在:第一、植物学家在新的领地发现并编目珍贵的植物,使他们的政府能够为国内市场提供廉价的食品、药品和奢侈品;第二、植物学家运用专业技术把经济植物运送到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使之适应当地土壤,以打破国外垄断,增加国库收入。

——摘编自张鹏《杰斐逊的植物引种实验及其对美国农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植物学发展的突出特征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欧洲植物学研究不同于明朝植物学研究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初期,西欧的商业和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西欧各国的贸易随着东印度群岛、非洲和南北美洲等新的海外市场的出现而大幅度增长,工业也取得了显著发展。英国采煤和炼铁业的发展为后来的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这些经济上的进步推动了技术上的进步,后者转而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远洋贸易刺激了造船业和航海业的发展,为了制造罗盘、地图和仪器,一批新的、有才智的、受过训练的工匠出现了。航海学校在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相继开办,天文学由于其明显的实用价值而得到认真的研究。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天文学家将自己的理论建立在实际观测的基础上,依靠数学推理分析数据,他们渐渐放弃了托勒密的理论,转而接受哥白尼的宇宙观。不仅如此,一些天文学家开始将这种分析方法应用到力学研究当中去,作为一个分支科学,力学的研究对象是运动主体。到17世纪中期,精确观测和数学推理已成为力学和天文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正是依靠观测与数学,人们逐渐改变了对自然界的研究模式,并由此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三   在科学史上,没有哪一个时期比科学革命时期得到了更为详尽的研究,然而这一时期的起止年限仍然是一个谜。有人认为它起于1500年,止于1800年,越300年时间,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科学革命仅仅是指17世纪的戏剧性进展。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的关系,在任何一种时间界定中都是决定性的因素。

——摘编自(美)狄博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

(1)关于科学革命的成因,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学者各是从什么角度予以分析的?并分析影响科学革命兴起的因素。
(2)材料三认为科学革命的起止年限是个谜,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此的看法。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概况
16世纪 近代科学产生,天文学革命,近代物理学诞生。近代科学革命是从意大利开始的,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伽利略就是意大利人。
17世纪 牛顿的方法论集中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这一时期,英国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吉尔伯特、哈维、牛顿等科学大师都是英国人。
18世纪与理论科学研究无关的技术发明多数发生在英国,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同时,启蒙运动使近代科学精神在法国广为传播,大革命中诞生的民主政制认识到科学的进步意义,从而使法国一跃取代英国成为欧洲科学强国。
19世纪自然科学形成空前严密和可靠的知识体系。进化、发展的观念进入自然科学理论之中。从1851年到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上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6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德国占202项,德国已居明显领先地位。德国科技领先地位一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20世纪理论科学经历一系列革命,以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在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均发生重大理论变革。信息时代到来。二战后,许多欧洲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美国,极大地推动美国理论科学的发展。此时的美国,借着它在两次世界大战积攒下来的庞大经济实力,由联邦出巨资支持基础理论研究,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头号科技强国。

——摘编自吴国盛主编《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3)围绕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