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万历年间,中国农学家徐光启撰成《农政全书》;

1637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成书,被称为“17世纪的百科全书;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1687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出版了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请综合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论点,并进行阐明。(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8-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材料三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都以圆周为轨道围绕地球公转。公元2世纪,这个思想被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精制成一个完整的宇宙学模型。然而,1514年,波兰教士哥白尼提出了一个更简单的模型。他的观念是,太阳静止的位于中心,而地球和行星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后来,德国人开普勒和意大利人伽利略公开支持哥白尼的理论。同时,开普勒修正了哥白尼的理论,提出行星不是沿着圆周而是沿着椭圆运动。……虽然他几乎是偶然地发现椭圆轨道能很好地和观测相符,但却不能把它和他的磁力引起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思想相互调和起来。只有到了更晚得多的1687年,这一切才得到解释。这一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出版了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部也许是物理科学中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著作。

在现实中经常发生的是,设计出的新理论实际是原先理论的一个扩张。例如,非常精确地观测水星,发现它的运动和牛顿引力理论预言之间有一个微小的差异。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理论预言了和牛顿理论略微不同的运动,和观察到的相符合,而牛顿理论做不到,这个事实是对爱因斯坦新理论的一个关键证实。

——霍金《时间简史》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思想的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指分析“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
(3)哥白尼提出了什么新的天文学理论?当时处于什么思想文化运动发生之后?
(4)牛顿又提出了什么新的物理学定律?对牛顿的物理学贡献作何评价?
(5)爱因斯坦又怎样发展了牛顿的科学理论?对此作何评价?
2021-08-3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吉尔·培根(1214-1293年)因进行了一些研究自然界的科学实验,而被基督教会监禁14年之久;伽利略因坚持和宣传哥白尼日心说,而受到基督教宗教裁判所的审讯,最后被软禁起来并死在狱中;布鲁诺因宣传哥白尼日心说,先是遭到基督教的监禁,后又被活活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

——毛建儒、王颖斌《论文艺复兴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隐路径”》

材料二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绝不会例外。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三 只有终生致力于类似目的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究竟是什么在激励这些人并且赋予他们以力量,使其无论经历多少挫折都能矢志不渝。给人以这种力量的正是宇宙宗教感情。有一个当代人说的不错:在我们这个唯物主义时代,只有严肃的科学工作者才是深信宗教的人。

——摘自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


(1)根据材料及所学 知识,指出基督教会对待自然科学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所说“统一的规律"对 自然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如何看待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2020-01-1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质量检测(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0多年前, 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


(1)依据材料一, 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3)欧洲国家的“中国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怎样的时代要求?   

材料二 下表是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中国

西方

宋应星(1587-约1666)编写了总结性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他反对不切实际的科举之学,提倡有实用价值的学问。

牛顿(1643-1727)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这充分展示了科学的巨大魅力,对以后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理性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

(4)根据上表分别说明17世纪中外科技成就的特点。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牛顿的科技成就对近代西欧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科技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应星约1666)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人就相信自己由神创造,居住在宇宙中心,是高贵的理性存在。这种信念先后受到了哥白尼、达尔文、弗洛伊德的打击,由此形成了人类的三次“精神创伤”:哥白尼发现人不居住在宇宙中心,达尔文主张人由动物进化来,弗洛伊德则力证人并非完全受理性支配。

——王晓华《一只名叫达尔文的甲虫》

材料三   下面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应星技成果的特点,列举明清时期有类似特点的科技著作。
(2)据材料二和所知识指出人类的前两次“精神创伤”的含义。
(3)结合材料三总结3世纪以后东西方科技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15世纪以后西方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2019-11-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欧洲时间中国
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元末明初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特尔吉乌斯》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非常高,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出现“李约瑟难题”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近代科学革命勃兴。科学家们相继提出实验归纳法和数学演绎法,强调真理须依靠数学的逻辑推理,决不能依赖于宗教教义的评判,以至于愿为真理慷慨赴死。依据经典力学理论,人们把自然界各种复杂的物质运动过程都归于简单的机械运动过程,力图用力学理论解释其他一些非力学的自然现象,并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自然秘密研究会”“哲学学会”及巴黎科学院等科学组织和科研机构相继成立,促使工匠和学者间的交流。在此基础上,解析几何及近代胚胎学等相继构建完成,英国化学家玻意耳界定了元素概念,把化学确立为科学。总之,自然科学冲破阻挠,终使科学获得独立与发展,并为18世纪后科学的全面发展奠基。

——摘编自张明国《近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述评》

材料二   自16世纪以来,科学名家与时俱增,为力既聚,进步益猛,于是吾人对于宇宙之观念大明,从而对于克制生活环境之力亦愈增。上述诸人(如培根、笛卡尔、伽利略、哈维等),不过满天星斗中最为光辉灿烂者耳。

——摘编自【英】韦尔斯《世界史纲》(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18世纪西方“科学获得独立与发展”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以来西方“科学名家与时俱增”的原因。
8 . 世界各地区不同特色的文化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写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及朝代。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伏尔泰《牛顿哲学原理》封面插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图中蕴含信息的理解。

材料三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严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3)据材料三,写出严复思想的理论来源。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的思想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从社会的五脏六腑中孕育出来,又形象地记录着社会的一切。明代的四大奇书各具特色,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尤其《西游记》中敢于斗争的孙悟空深入人心。明中后期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反映了社会风尚的变迁,赞赏手工业者之间的真诚互助,宣扬平等自由的婚姻观,歌颂商人追求金钱和海外冒险的理想。清代出现了以《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为代表的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通俗文学的发展轨迹,呈现出与思想界相呼应的内在趋势。

——摘编自《明清通俗小说的变迁与禁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通俗小说反映的社会价值观,并分析其形成的因素。

材料二                            十六、十七世纪欧洲天文学家及代表作

天文学家国家代表作主要贡献
哥白尼波兰《天球运行论》提出的日心说建立了新的宇宙观,把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从经验提高到到理性的水平。
布鲁诺意大利《论无限、宇宙与众世界》纠正了日心说的错误看法,指出宇宙是无限的,沉重打击了上帝创世说。
伽利略意大利《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论证了地球公转、自传问题,生动地描绘了哥白尼的宇宙图景。

                                                            ——摘编自刘金玉、黄理稳《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的天文学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的主要不同,并从经济和思想角度分析其原因。
2018-10-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盖天说认为天像一个圆盖盖在地上。这种学说能够解释很多天象,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浑天说认为全天星辰都布于“天球”之上。汉武帝对争议双方采取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分别制定自己心仪的历法,然后接受检验,看谁更符合实际从而确定使用谁的历法。结果浑天说一方胜出,制定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初历》。由此,浑盖之争也拉开了帷幕。争议中,双方大都秉持通过天文观测、仪器校验等方式进行,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持续上千年的浑盖之争,促成诸多成就。《太初历》、浑天仪等天文仪器的发展,勾股定理以及相关测高望远之术,唐代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这些都与浑盖之争息息相关。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等

材料二公元2世纪,托勒密总结前人500年的观测结果,提出了地心说体系。中世纪初,阿奎那用此理论论证上帝创世说。从此,地心说与基督教教义结为一体,成了神学的理论基础。16世纪的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后来,伽利略在其物理学和天文学发现基础上,驳斥托勒密的天文学,并宣传哥白尼学说。在旧学派占主导的学术界催促下,教会在1616年禁止了伽利略说话,并宣布哥白尼学说是“错谬的和完全违背《圣经》的”。但哥白尼学说还是得到帝谷、笛卡尔、牛顿等人的研究支持,1822年,教廷正式裁定太阳是行星系的中心。1835年,白塞尔用精密仪器发现了恒星视差,直接证明了地球确实是绕太阳运动。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浑盖之争”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8世纪西方科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