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6年,伏尔泰发表《风俗论》,将中国列为最古老的民族,并盛赞中国的高度文明与繁盛,得到欧洲启蒙哲人的广泛认同。魁奈则说道: “中国人不区分道德和政治,在他们看来,良好的生活技艺即是良好的统治技术,所以伦理学和政治学合二为一。”雷诺多发现“哲学家在中国比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有权力”,所以中国的政治具有一种“哲学王”色彩……这种“开明专制”可以避免政治的混乱和动荡,使政治制度更加稳定可靠。伏尔泰声称,中国的政府官员只有经过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能被录用,很难想象有比它更好的政府。经过传教士与启蒙思想家的传播, “以学识孕育政府”成为法国社会的新理念。1791年,法国传统的封建等级制逐渐发展为专家治国的官僚政治。

——摘编自张慧《 “中学西渐”推动近代法国政治变革》

材料二   中世纪以来,特别是自全球史开始以来,东西方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的变化说明“西方中心论”其实是缺乏历史支撑的,好像“皇帝的新衣”。如果从更远的世界大历史来看, “西方中心论”更像是一个“新事物”,甚至是偶然现象。以历史事实说话,无异于是对“西方中心论”的釜底抽薪。

——摘编自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法国“中学西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驳斥“西方中心论”。
2024-01-31更新 | 18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中赞扬中国君主的道德,他在转述雍正皇帝关于各地处理重罪案件,必须呈送皇帝御览,否则不得对人犯处以极刑的谕令时,发表了如下议论:“颁布这一敕令的理由有二。其一为:不得视人命如草芥。 其二为:君王对百姓须爱民如子。”伏尔泰对处于中国统治阶层的儒学文人也充满敬仰之情,“跟他们一道在北京生活,浸润在他们的文雅风尚和温和法律的气氛中,却比在果阿宗教裁判所陷身囹圄,最后穿着涂满硫磺、画着魔鬼的罪衣出狱,丧命在火刑架上,更妙得多”。对中国文明的高度赞美和对中国开明君主社会的向往使伏尔泰将中国奉为理性社会的圭臬。他系统地阐述中国的历史、法律、宗教、道德、科学、哲学和风俗等问题,竭力推广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他指出“由于它(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它在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以侧击路易十四崇尚的专制和不明白什么是宽大、容忍的缺点。孟德斯鸠认真研究朱子学中的世界观、宇宙生成论及政治理论。在中国理学家所推崇的理性观中,孟德斯鸠看到的不是传教士所抨击的无神论,而是宋儒的法治的政治主张。他“从朱熹的‘法者,天下之理’和‘礼法,应与时宜之’思想中得到启示”,在传世之作《论法的精神》的第一章,就开篇明义提出一个重要观点:“人也有自己的法。”……孟德斯鸠也从中国文化中获得创建其“三权分立”政治理论的思想灵感。他指出正因为没有“法”的精神,中国“在开国初的那三四个君主以后,继任的君主就成为腐化、奢侈、怠惰、淫逸的俘虏”;“人们曾经想让法律与专制主义并行,可是任何事情一旦与专制主义联系起来,就丧失了自身的力量。”

——摘编自郭丽娜、康波:《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的中国思想文化因素》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各有何发展变化,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借鉴。并概括启蒙思想家借鉴中国文化的目的。
2024-04-06更新 | 62次组卷 | 11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被冠以“历史学的世纪”之名。一个时代的思想归根到底是这个时代与社会的反映或折射。这一时期,“西方资产阶级雄视天下,可谓志得意满”。法国大革命使德意志人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同属性”,发掘德意志的历史则是最有效的途径。19世纪30年代,德国史学家兰克通过对近代一些著名历史学家的分析研究,系统总结贯彻了“如实直书”的原则,运用史料批判方法严格考订各种史料,强调以第一手档棠文献材料为基础来撰写历史,但第二手史料绝不是完全没有用而必须被舍弃的。兰克继承并发扬了自修昔底德以来的政治军事史传统,在他看来,历史著作的主角只能是那些在历史舞台上最耀眼的人物,民族与国家,正是兰克等人在史学科学化,专业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使德国成为19世纪西方史学的中心。

——摘编自张广智主著《西方史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兰克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兰克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2023-11-11更新 | 107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4 . 中西瓷器贸易

材料一   1514年葡萄牙人第一次直航中国后,中国的瓷器开始直接出口到欧洲,被公开拍卖或私人售贩,这引起王公贵胄等上流社会竞相收购的热潮。这一时期订烧瓷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中式图案和装饰习惯,采用描绘日常世俗享乐和山水美景的图案、洒脱与写意的装饰手法。

材料二   1602年,荷兰几乎垄断了海上瓷器贸易,欧洲许多王公贵族用精美的中国瓷装点宫廷。定制瓷上的辅助纹样逐渐模仿欧洲或中东平面装饰。在法国,全面地学习中国,抛弃各种文化上的中世纪残余,以理性来统一一切成为社会风尚。

材料三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也在瓷器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景德镇的画工逐步理解和掌握西洋画法,由此发展出了外销画。伴随欧洲订单对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瓷器生产不断标准化和快捷化。欧洲人逐渐从中国定制欧式有柄茶具和咖啡具,普通家庭也逐渐使用瓷器。1708年,德国烧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19世纪下半叶,欧洲在发展和保护本土瓷器生产的背景下,极大地削减从中国的瓷器进口。

——以上均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6到19世纪与中西瓷器贸易交流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瓷器贸易在推动中西方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023-03-21更新 | 392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法国成为复兴研究罗马法的中心。这一转移,使罗马法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自由、平等”之大旗,以自然法理论为武器,同中世纪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神学政治论相抗衡。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为保住大革命胜利果实,在拿破仑直接领导下,《法国民法典》终于诞生了。

——摘编自邓慧、袁古洁《理性法典化运动背景之探讨及其借鉴——以〈法国民法典〉之编撰为借鉴》

材料二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做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材料三   启蒙运动不仅鼓舞了人们,而且他们不再害怕教会和其他机构的压迫。他们敢于站起来反抗。因此,启蒙精神首先鼓舞了人们的心灵。这样,那些压迫人民的封建思想就不可能长期存在。很快,通过启蒙运动,领导社会上的爱国者发动了旨在推翻封建统治的其他革命,这也促进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1)指出材料一中造成“新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的事件,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政治主张;并结合材料一、三,概括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21-22高二下·北京·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一

领域中古时期文化交流与传播情况摘编
数学、天文地理8世纪印度数字传入阿拉伯,12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成为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10世纪,阿拉伯人修正古希腊人托勒密关于太阳轨道和行星轨道的计算方法。
科学技术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经由拜占庭、埃及、摩洛哥传入欧洲﹔指南针、火器等在13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哲学思想9世纪阿拉伯人将希腊学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译成了阿拉伯文,11世纪下半叶到13世纪又转译为拉丁文,传入西欧,启发西欧的思想文化。
医学10世纪阿拉伯人总结希腊、印度等地区的医学知识,编纂《医学集成》,在西方医学研究中使用。11世纪阿拉伯医学家阿维森纳在《医典》一书中把脉象区分为48种,其中有35种与中国的脉象名称相同。

材料二

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中国孤儿》剧本。剧本写到:张惕接受皇帝托孤,决定要用独.生子替太子送死,其妻子伊达美不予配合,说:“你向他发过誓么,要杀你的亲生子?唉!有什么贵和贱,又有什么主和臣,都不过一点虚荣定了一时的名分;天生来大家平等,...要谋自己的善后,才是我们职责。”剧中还有“士可杀而不可辱”、“请用理性、公正和习俗教化百官。”等言论。

1755年《中国孤儿》在巴黎上演,获得巨大成功

中国人郑正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命名为《窃国贼》,在中国演出,形式是当时奉行的文明戏形式,即幕表制。为加强戏剧的感染力,剧本内容加了插曲,大骂皇帝,冷嘲热讽袁世凯,借题发挥,影射时事。《窃国贼》每场演出观众必大受感触。

1916年登在《申报》上的《窃国贼》演出广告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古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材料举例说明。
(2)阅读材料二,归纳《中国孤儿》与《窃国贼》两个剧本的相似之处,并从两个剧本中任选其一,分析其背景和影响。
2022-08-13更新 | 146次组卷 | 5卷引用: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北京专用】
7 . 有关“人”的价值观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代表的思想肯定人性与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保护人的尊严。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伊拉斯谟反对中世纪僵化保守的经院神学,因为在这种神学的视角下,个人只是神的附属品。同时,伊拉斯谟也反对将人划分为与其他动物等同的科学研究对象,因为在这种科学观的视角下,人和动物一样是试验品。

——《伊拉斯谟: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公共知识分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伊拉斯谟的思想是怎样体现这一特征的?

材料二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出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认为: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靠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赦罪。

——《基督时报》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主张。分析这些主张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材料三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是封建制度的批判者,是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和卢梭对“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的设想,并举例说明近代资产阶级践行他们设想的实践活动。
2019-11-1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A卷)试题
8 . 西方的人文主义文化熠熠生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五到公元前四世纪,希腊人把外来文化因素和他们自身的文化特点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希腊古典文化。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致力于构建以人类推理为基础的哲学体系。


(1)结合所学概要说明古希腊思想家如何“构建以人类推理为基础的哲学体系”。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合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况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怎样对待宗教问题。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
(4)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不同,西方的人文主义文化突出强调的内容与社会背景。
2019-12-2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西方文明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序号

思想家

思想主张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达·芬奇

“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


(1)材料一中①②两种思想有何共同之处,各体现怎样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德国的教育家、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人类自我精神的每一次升华,都是与古典优秀文化相接触的过程,人类古典优秀文化就像大海边连着船只的缆绳,如果没有缆绳,船只将在海上漫无目的地漂泊。同样,如果我们同古典优秀文化失去了联系,人类也将漫无目的地前行。”

——摘自上海译文出版社《时代精神状况》


(2)概括材料二作者的观点。材料一中①②两种思想的关系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请予以说明。

材料三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摘编自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并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材料四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伏尔泰

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的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卢梭《社会契约论》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4)根据材料四,概括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的主张。结合所学,分别举例说明近代欧美资产阶级践行其主张的实践活动。
2019-11-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B卷)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