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不同人眼中的孔子】

材料一: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相信自己的国土一样。

——伏尔泰《中国哲学家孔夫子》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替,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袁世凯《祭孔令》

材料三: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概述材料中伏尔泰、袁世凯、李大钊所说的孔子。
(3)他们这样评价孔子的意图是什么?
2 . 唯物史观又名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观察与解读历史的视角,19世纪中期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与辩证唯物主义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首先阐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关于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马克思主义指出,必然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对历史进程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历史必然性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关于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还指出,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

结合世界近代史上的某一个或几个重大历史事件,围绕着“唯物史观”的内涵,选一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史实加以阐释。(要求指出所选角度,明确列出观点,正确运用史实,论述条理明晰)
2023-05-02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3·广东佛山·二模
3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
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
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和平理性的理想社会。
18 世纪下半叶
-19 世纪上半叶
在欧洲人的认识中,西方与东方不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学、进步,一片光明,东方非理性、愚昧、停滞,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来照耀。从此历史有了标准,世界有了隔断。

——据黄洋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 “东方”想像》和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注:希波战争是对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结果希腊联军获胜。战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至少源自两段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19更新 | 589次组卷 | 12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878-1879年,美国西部和南部议员联合起来,向国会提交了“排华议案”,要求限制中国人入境美国,甚至有议员指出,当初引进黑人就是一个错误,因为黑人不能被白人同化,中国人同样如此,美国不能重蹈覆辙。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排华议案”与世界进步思潮相悖B.美国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美国企图恢复“有色人种奴隶制”D.有色人种严重危害美国社会治安
2022-05-31更新 | 291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1738年版伏尔泰的《牛顿哲学原理》一书的扉画。其意为“光明”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正在写作的伏尔泰身上。下列各项中,对扉画解读最合理的是
A.牛顿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C.折射出18世纪的欧洲依然笼罩在神学统治之下
D.自然科学的发展决定了理性主义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现代英国学者认为,在早期启蒙思想家所构建的理想化的“人性”模型中,“人无非是趋利避害的草履虫(典型的单细胞生物),(其)行为都是由贪婪和恐惧两种简单的情感驱动的,恰如正负电荷左右微粒的运动”。这一解读
A.深受近代科技成果的影响B.体现出对理性的高度崇拜
C.反映了浪漫主义的理想情怀D.表明“人性”具有复杂多变性
2022-03-28更新 | 298次组卷 | 2卷引用:高频考点52启蒙运动-【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三辑)(全国通用)
7 . 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摘编自刘亚敏《学术自由概念的诞生和初步发展》

A.人文主义内涵不断丰富B.工业化时代呼唤民主政治
C.自由主义逐渐成为主流D.政府的言论控制日趋解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